APP下载

健康体适能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2022-12-04王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体育教学部

灌篮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理论技能

王春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体育教学部

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将体适能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且充分的应用到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当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国民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由于国内的同行业已经意识到体适能理论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方向[1-2]。部分学者已经提出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过程当中,将体适能教育引入进来,但是大部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或者是选修课程。如何进行普及以及大量地进行健康体适能教育,仍然没有过多的研究和探讨,所以如何将健康体适能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相结合是未来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一、当前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很多高校主要还是采用低年级基础体育课程的形式,高年级的体育课程单一,甚至采用选修课形式进行公共体育教学,尤其是针对选修课来说,由于分类相对较多,像体操、保健课以及篮球课等对于教学来说很大程度上会延续以往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针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考核内容也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达标就说明合格,对于学习体育的过程并不重要,这样的形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体育技能,掌握一项运动,但是结果并没有达成体育运动本身的目标[3-4]。由于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过程当中注重体育结果的考核以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针对其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并不重视,导致很多高校体育专业在授课过程当中只是按照专业模式进行训练,从而采取课堂教育的形式,只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的学生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差异性,很多学生对于体育技能掌握程度较低,随着时间推移也就失去了信心和学习欲望,从而导致学习效果降低。

(二)课程重视程度较低

部分高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只是重视学生的实践内容,对于理论学习并不重点关注,如果遇到天气不好,也就会让体育课程变成自由活动课,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学校以及教师的态度导致体育教学变成了只有实践教学的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很多体育常识学生掌握的并不充分,从而导致出现一些日常问题时无法面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评价机制不全面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评价机制并不科学,评价和绩效指标集中在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样一来,虽然能够让学生积极完成体育项目,但是其引导以及鼓励作用就会明显降低。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讲,是否掌握运动技能以及是否能够较好地适应体育课程的学习与自身的学习情况也有关系,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较高,其竞技技术较好,只能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身体素质较高,并不代表这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采用单一的考评和技能掌握程度考核来说,对于学生并不合理,也不公平。

(四)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程度低

对学生来讲,高校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上课时间相对较少,时间比较充裕,学业上面临的精神压力也相对较少,所以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多,很多高校举办活动比初中、高中要多,但是这是进行比赛竞技,只有擅长竞技活动的人才会参加到运动会当中,并且人数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是属于观看。所以很多高校就会出现运动会等竞技活动观看人较多,但是参与人较少的情况。

(五)器材以及设施不完善

高校的运动场地器材上的有限,虽然很多学校对于器材方面投入也明显上升,很多学校也建设了现代化的场馆,但是观察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就会发现很多设施都是根据较高水平的建材标准来制定,只会有少数人根据这些设施发挥自身的体育技能,大多数学生只能在一旁观看,能直接提升学生健康体能的器材相对较少,并且很多学校出于保护学生的安全,比如田径、体操等运动教学内容已经逐渐被取消,这也导致运动器材无法在高校内设立,所以无法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

(六)教师教育能力较低

教师对于健康体适能与体育课程设置相融合的理论积极性相对较低,想要提高学生的健康程度,教师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适应能力都需要教师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其身体信息,在教学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也是最清楚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授课后就针对教学内容不再深入研究,包括教学方式也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在完成工作后就不会再深度的学习和研究,导致教学方法落后[5]。

二、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体适能理论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落实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的授课理念

在2002年我国纲要有明显的指出,高校体育课程在改革后明确树立了其指导思想“健康第一”,但是现在的体育课程模式无论是理论授课内容还是实践授课内容都是由体育教师进行选择,随意性较高。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如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健康第一的理念,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学生体育教育的终点站,理应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身健康维护以及健康管理知识体系的架构,从而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但是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实际的理论教学过程当中,很多高校体育教学理论课程属于半执行或者是不执行的情况,内容只针对体育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授课,对于身体健康的相关理论并不重视,也降低了学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教学时教学内容由于过于强调运动技能的教学所以导致内涵丰富的教学内容已经逐渐狭窄。当运动技术教学占用的时间过多,就会远离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初衷。将健康体适能教育逐渐的普及,才能够让健康第一理念教学落到实处。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健康知识,成为自身的健康专家,并非运动员,如果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健康体适能理论与体育实践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于自身的健康情况能够充分的掌握,也就学会甄别不同的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有着不同的效果,从而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有相关调查显示,多年来,很多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在逐渐下降,而且至今仍然有下降趋势。主要的原因很多学生认为,大学生在生理以及心理等层面已经达到成年人水平,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同时也应该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其能够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目前很多大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在明显下降,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再就是大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任,这种形式也剖析了现这种问题的要害,说明大学生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的原因与这两方面有关。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应该自觉的锻炼,从而改善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法,另外一方面应该意识到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不应该将体育课程全部时间花在技术学习上,应该充分让学生意识到什么叫健康体育。

(三)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健康评价

健康既是没有疾病以及衰弱的情况,还是学生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完好状态。在实践过程当中,体质一词与身体健康被人们混淆,常常将身体素质水平与体质健康水平混为一谈。实际上在体育界有相关研究显示,体质只是人体的质量在遗传以及获得性基础之上表现出来的生理以及心理结构综合的特征。所以体质包含了多个方面,另外也会反映出人体的健康运动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了身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情况。通过体适能理论视角剖析显示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评估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其中包含了1000m跑、800m跑、引体向上等,所以如果采用单纯的体适能的理论来进行康复锻炼以及身体健康的评估,就会造成相差较大的结果。所以在高校的体育课程设计中普及健康提升的教育理论,可以让学生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评价以及身体健康要素充分的掌握并且提高其认知能力。

三、将健康体适能教育与体育课程相融合的理念

(一)重新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

健康体适能就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精力充沛的体魄,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就要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入进来,比如中长跑、引体向上以及仰卧起坐等运动加入当前的体育教学课程当中,能够提升学生的肌肉耐力以及身体的适应能力,通过重新构建体育教学内容,将体育课程与健康体适能理论相融合,从而改善学生的健康体质。

(二)能将与健康体适能相关课程改成普及课程

高校的体育课程通常是低年级段的基础课,高年级段的选修课,但是这样无法提升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所以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选择健康体适能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普及,让健康体适能理论教育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以及终身锻炼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健康体适能。

(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看中学生的结果,所以应该改变这一传统理念,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并且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保证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自身健康的能力。

四、将健康体适能理论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措施

(一)健康第一作为理论指导,凸显健康体适能的教学理念

体育课程在改革后应该树立科学的理念,保证其科学的发展观,应该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化以及对于体育教学多样化需求。注重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将课程结构方面应该进行调整,不仅重视课上教学内容,也要拓展到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能够成为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终身体育习惯的服务宗旨。摒弃传统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根据健康体适能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心肺耐力水平是人体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因此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对于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及好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奠定健康体适能的教学基础。课外体育锻炼弥补了课上锻炼时间的不足,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运动技能,提高锻炼水平,让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的薄弱环节能够充分的提高和巩固,从而保证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平台,健康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体育教学这一环节非常薄弱,所以应该充分强化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为其健康的生活方法以及科学的体育锻炼提供基础,从而达到促进身心健康以及增强体质的目标,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以终身体育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保证其科学健身的普及性。构建科学的健康知识理论体系,进行健康教育以及推广,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以及健康行为能力。通过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讲座,包括运动健身、安全等常识。终身体育是学生体育态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最终结果,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育形态,并且能够稳步发展。

(三)提高学生自身的健康管理能力

健康管理是学生进行健康测试评价以及干预过程当中的主要核心,完善其体质测试、健康知识普及、运动锻炼指标以及损伤康复等相关知识内容和环节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身体活动价值的认知需要学生能够反复地进行活动训练,提高其实践能力,充分的掌握良好的锻炼方式,强化核心指标。通过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改善其健康水平,需要建立健全学校的体质健康服务相关体系,学校应该坚定的贯彻教育方针,根据青少年的身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以及干预工作,增强学生的体质,身体机能和素质部分指标下降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所以应该加强干预工作,在课程内容设计考核当中,应该强化相应的指标,主要包括心肺适能训练、肌肉适能训练等内容,实现健康体适能指标全面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理论技能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拼技能,享丰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