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及干预策略分析

2022-12-04匡卫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钟薏詹晓梅江西师范大学

灌篮 2022年12期
关键词:江西省体育锻炼体质

匡卫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钟薏 詹晓梅 江西师范大学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为此国家不断推出多项政策助推体育事业的发展。从1985年至今,先后开展了8次全国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结果表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虽呈上升趋势,但仍不容乐观,江西省青少年体质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青少年体质调研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以了解青少年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发展规律及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干预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江西省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及干预策略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教育部及江西省教育厅等官网查阅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借助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青少年”“学生”“体质现状”“干预策略”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将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

2.专家访谈法

对江西省体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江西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现状和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案与建议,为本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3.逻辑分析法

通过归纳、推理和分析,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探讨,深入分析江西省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因素,探寻相关促进干预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江西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1]中提出学生体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良率分别达到50%和60%及以上的要求,而中国青少年近些年体质各项指标虽有所上升,但与要求对比优良率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历年对江西省青少年体质测试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优秀、良好及合格率较低[2],学生的身体机能及形态有所增长,肺活量水平良好,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长,城区学生身高与体重的增长幅度均高于乡村,超重、肥胖检出率城区学生高于农村,男生略高于女生;50米跑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区高于乡村;下肢力量及柔韧性呈下降趋势,城区高于乡村。男生引体向上主要反映学生的上肢力量,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主要反映学生的腹肌力量。有研究表明,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仰卧起坐成绩不太理想。范奕等[3]研究发现,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近五成,近视患病率随着学段的增加而明显上升,中、高度近视构成比亦呈上升趋势;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

(二)影响江西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1.学业负担过重以及教育思想观念未能转变

“双减”政策的颁布,无疑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但这却也同样成了一直以来的难题。许多父母并没有因此闲下来,甚至不惜花重金请私教补习或是变换着法子在机构继续补习,购买大量资料和习题强加给孩子,还有许多教师并未让学生真正的减负,家庭作业多,甚至仍有其他科任老师挤占体育课堂,讲解知识和练习题目,重文化课程轻体育等问题并未得到缓解。应试教育的旧观念根深蒂固,唯分数论的影响力渗透严重,一时难以消除,导致参与体育活动和课余锻炼时间较少。学校及学生从思想上仍没有重视体质健康,认为只要文化学好了,体育可有可无,这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导致学生参与体质健康锻炼不足。

2.学校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体育的开展

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们的体质健康,引导树立体质健康教育观念[4]。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足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受到限制。目前大部分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多为广播操和跑操,可供选择性较少,学生参与兴趣和效果不佳。而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大部分学校体育师资配备不足,尤其是乡镇中小学师资严重不足且专业素质不高。有些非体育专业老师从事体育课教学,导致学生体育课强度低出汗少,体育项目针对性训练不够,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和密度把控不到位,课堂技能学习掌握效果不佳。还有主流文化课程挤占体育课等现象,致使学生身体活动不足。

3.家长自身和对待孩子参与体育的态度及学生生活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们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自身对体育的态度不重视,陪伴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次数少之甚少,缺乏家庭体育氛围,影响着孩子对体育的态度和行动[5]。而父母将文化课作为学习的全部,不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并对子女过度的保护,怕在运动过程中造成损伤而不支持参加体育活动;对于饮食搭配不合理,又不注重孩子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和作息方面,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值时段,对于高温油炸、麻辣烧烤、含糖饮料、奶茶等食物的喜爱程度较高,营养摄入过剩和饮食搭配不均衡等,不吃早餐的习惯也危害着身体健康[6],造成超重和肥胖率上升[7]。网络成了学生视力下降的“元凶”,很多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聊天软件等,导致睡眠不足和较少参加体育锻炼;交通便利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学生们步行量减少,多以代步交通工具、父母接送以及乘坐公交车等作为上下学的选择,导致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大大缩减。

4.社会体育环境建设

社会体育环境建设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较大的社会因素有:社会观念和风气的干扰,体育设施的缺乏,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可选择性较少,生活方式的改变,社区体育活动难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组织体育比赛次数也较少,场地使用受到限制,收费场地比无偿场地多,这些都会影响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体质健康下降。

(三)江西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干预策略

1.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引导体育健康教育思想观念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活动,涵盖科普、劳动、艺术、文体、阅读、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8];政府、学校、家长都应齐心协力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做到真正的减压减负,让青少年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政府应建立健全体育考核与评价机制,将体育课、课间操、课后体育服务开展作为学校关键考核评价指标;学校和教师加强课后体育练习和经常组织比赛,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和责任意识,开展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结合课上知识和场地设施,积极开展专项练习,使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多组织策划比赛的开展,让学生以赛代练,在对抗中成长。同时,深化家校社共同合作模式,引导父母、孩子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教育思想观念,将体育重视行动起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2.提高家长对体育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培养青少年的良好生活习惯

家长对体育的认知存在偏见影响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影响孩子体质健康的发展。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和积极的态度,要扭转重文轻武的传统思想观念,在体育锻炼上言传身教,主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家长需要充分发挥课后体育活动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与学校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与孩子共同制定计划完成体育锻炼。家长要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作息方式,坐姿要正确,保护好眼睛。合理把控网络使用时间和方式,不要让网络成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杀手;树立正确体育观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与态度,制定详细的体育运动计划,确保参与体育活动频次每周不低于4次,每次不低于60钟,并掌握自身体质情况,主动学习技能和练习方式,加强弱项的针对性练习,同时更要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

3.培育优质师资队伍,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开展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和促进者,配齐配强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加大体育教师职业培训力度,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需要。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健康知识与体育锻炼的教育和宣传,重视体质测试,可开展体育知识讲座和板报评比等活动;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完善校园体育运动设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体育需求,对场馆进行开放式管理,假期也可让学生凭学生证进入校园进行锻炼,全方面支持学生的体育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监督,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杜绝一切挤占体育课堂的行为,并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和课间操,增加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增强娱乐性和趣味性,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改进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多开设一些社团和兴趣班供学生选择,举办学生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和比赛,通过开展乒乓球社团、运动会和球类比赛等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和增加运动量。

4.加强政府对社会体育环境的建设,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

政策环境是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最宏观、最广泛的因素,政策层面应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在政策引领下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多方协同、互为补充的体力活动促进机制[9]。社会体育环境能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大多数人认为学校体育只能在校园才能开展,并非如此。首先,加大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开放和延长场地使用时间,在社区宣传栏上或广播中向居民宣传体育卫生与健康知识,定期开展讲座,加强居民和学生对体育健康的重视和基本了解。其次,经常举办群体性活动和比赛,统筹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特点,调动整体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加深对体育的认知;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走访调查工作,将社区体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和居民建议进行整理反馈,及时的改进和发展,进而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三、结论

1.江西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长,近视率随学段增高而上升,体质整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上肢力量和肌肉耐力等素质水平较弱。

2.影响江西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体育环境建设不足,各级领导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身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学业负担过重、家长对体育认知偏差等。

3.促进江西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应加强政府对社会体育环境的建设,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家长对体育的正确认知和态度,构建良好家庭体育氛围等。

猜你喜欢

江西省体育锻炼体质
模拟成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