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注重心理保健
2022-12-04曾赵清
曾赵清
目前,人均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的数量大大增加。但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正确开展老年期心理咨询,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的能力,控制和减少老年疾病的发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
人到老年,大脑及全身功能衰退,再加上社会角色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心理上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反应。比如退休后,面对生活规律和习惯的突然改变,往往会一下子难以适应。因此,很容易出现失落感;还有的遇到亲友亡故,或者子女长大自立门户、身边无亲人陪伴,就会产生被人遗弃的无助感和孤独感;很多老年人慢性疾病缠身,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易产生紧张害怕等恐惧感;无事可做,又缺乏和外界的接触,则会产生精神空虚与生活无趣感。如果调节得当,自然可以安然度过这一段转折期,生活兴趣又会逐步增加,适应新的环境能力逐步增强。反之,如果调节不当,则往往会产生悲观抑郁、自我封闭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老年期心理疾病重在预防保健。我向大家推荐三种心理保健的方法,希望对各位老年朋友有所帮助。
1.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向上,做到人老心不老
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情绪的好坏与健康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体会到这一点,即情绪低落或生气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纵使山珍海味摆在你面前也同样难以下咽;可是心情愉快兴奋时,粗茶淡饭也胜似美味佳肴。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增进健康,使老年人延年益寿,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维持健康的关键之一。
2.积极陶冶情操,养生重在养性
人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的。随和的人,心胸开阔、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适应环境变化和抵御挫折的耐受能力强。这种良好的性格特征对健康与长寿颇为有利。反之,不良的性格和恶劣的心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缩短人们的寿命。据统计:消沉的人易患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自私好胜的人易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现代医学的统计数据正好验证了一句古话——“养生重在养性”。
3.适应环境,生活规律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受外界环境及自身各脏器之间的调节而保持动态平衡。平衡失调,必然导致疾病的产生。老年人刚刚离退休,原来几十年忙碌的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个时候,各种心身疾病往往会乘虚而入。因此,老年人进行心理保健的第一步,就是在离退休后,尽快重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和认知自己新的社会角色,而不要沉湎于过去的回忆或与老伴四目相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及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培养广泛的生活兴趣,如体育锻炼、书法、下棋等等。只有多方面地培养生活兴趣、多接触社会、多与人聊天、忘掉忧愁与烦恼,才能使生活丰富多彩、精神充实。
生活规律对保持心理健康也相当重要。在生活上做到饮食有节,粗细结合、荤素搭配,不暴饮暴食;起居规律,不吸烟不酗酒,不玩牌赌博;注意个人卫生。这样既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又易保持愉快的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很有益处。
总之,老年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不尽人意”的人或事,学会放松、释怀,具有能容人容物的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