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精准设问中渗透思想教育

2022-12-04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大同中心学校黄翠华

青年心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伯父词语课文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大同中心学校 黄翠华

小学语文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特点,有很强的思想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那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育人功能呢?我认为准确恰当地提出教学问题,是小学语文课堂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思想教育的渗透,与小学语文课堂问题的设置是息息相关的。怎样在语文课堂的设问中给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扣文章题眼设问

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灵魂,课文的三路包括文路、思路和情路,往往凝聚在文章的标题中。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抓住题眼,巧妙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进行有意识的渗透思想教育。

例如,六年级上册课文《将相和》,文章题目中,“和”字是文眼。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和”字进行提问:“和”是什么意思?将相为什么“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将相“和”说明了什么?将相如果“不和”会有什么后果?让学生带着疑问、悬念和好奇去学习课文,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领悟到:廉颇和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大局而不计前嫌和好的,从而受到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又如六年级上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壮士”一词是文章的题眼。我在课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壮士”和“战士”有什么区别?课题为什么用“壮士”而不用“战士”?这五个人为什么称为“壮士”?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迫不及待地品读课文,急切地寻找答案,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很快就体会到用“壮士”的原因,从而领悟到狼牙山五壮士不畏强敌、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二、读重点段落设问

理解课文内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词、句、段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在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例如,六年级上册课文《桥》,其中第二大段(第7—23 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重点段落,写的是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意境、情感,在课堂教学时,我设计如下几个问题:这几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这几段讲了几层意思,每层分别表达什么?找出文章中描写老支书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这几段话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老支书不但具有忠于党的政治素养、忠于职守的职业素养,更具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从而产生了对老支书深深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思想教育。

又如六年级上册课文《少年闰土》,第二段开头句“这少年便是闰土”,围绕这个重点句找到重点段——第二大段,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闰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闰土做了哪些事?学生带着这些浅显的问题进行品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机智勇敢、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农村好少年”,从而产生对闰土的钦佩、羡慕及对他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的向往。此时,学生能感悟到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就不必再一一解释了。

三、品中心句子设问

文章的中心句往往是全文的核心,具有很强的聚焦作用。在课堂教学时,围绕课文的中心句设计问题,循因溯果,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还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三年级下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大花园”是全文的中心句。我围绕这一中心句,设计了以下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围绕这个问题学生认真读书找到答案。有的说:“小兴安岭有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有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有的说:“这儿是一片林海,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还有黑熊、紫貂等珍贵动物。”最后教师总结:“小兴安岭蕴藏着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的确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同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所以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这时,我又提问:“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地方也是美丽、诱人的吗?”学生列举出海南岛、新疆吐鲁番、四川阿坝自治州等地方。这时,我趁机引导:“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地大物博,我们应该通过努力让她变得更美丽、更富饶。”这样,通过学习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之情,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

再如六年级上册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中心句是“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围绕中心句,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我们要怎么保护地球?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找资料,从而感悟到:“我们的地球太美,太可爱了,可又太容易破碎了!因此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还要呼吁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学生此时的感悟,足以达到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的思想教育。

四、析关键词语设问

文章的关键词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词语。抓住关键词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文章大都运用生动的词汇、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鲜明的形象,或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是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此,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把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融为一体,通过品析关键词语,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情感上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例如,六年级下册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纹丝不动”一词在全文中举足轻重。我紧扣这个关键词提出了以下问题:“纹丝不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潜伏部队为什么“纹丝不动”?邱少云烈火烧身时是怎样“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纹丝不动”时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如果邱少云没有做到“纹丝不动”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通过理解词意、深思联想、感悟明理,在层层剖析中,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了严守纪律、舍身就义、不畏牺牲的思想教育。

又如六年级上册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抓住第一段的关键词“爱戴”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爱戴”是什么意思?伯父受到哪些人的爱戴?伯父做了哪些事情?伯父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从伯父的身上你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你想对伯父说点什么?

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和课上的探究学习,很快知道了课文中写了五件事——深切怀念、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从这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伯父是一个“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此时此刻,伯父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渐高大起来,学生感慨万千,踊跃发言,迫不及待地要把对伯父的钦佩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此时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也受到了一次洗涤。

五、抓神态变化设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的前后变化去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五年级下册课文《丰碑》,在讲解时,抓住课文中将军两次“愣”的神态描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文中将军的两次发愣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将军的神态变化中你们体会到什么?此时你们最想对将军说什么?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感悟,深刻地感受到了将军是被军需处长为他人着想而自己却活活地冻死在冰天雪地这样残酷的环境里的这一壮举而震撼,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要发扬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做一个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人。

又如六年级下册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我抓住“旧棉袍”“没戴眼睛”“乱蓬蓬”“平静”“慈祥”“安定”“沉着”等外貌和神态描写的词语,设计了以下问题:从“旧棉袍”“没戴眼睛”“乱蓬蓬”三个词语中能看出什么?从“平静”“慈祥”“安定”“沉着”这些描述中能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阅读,并联系上下文能体会到李大钊尽管受了酷刑仍沉着冷静,表现了他为了革命事业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学生内心生出对反动派的憎恶和对革命者的无比崇敬之情。

再如六年级下册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抓住董存瑞神态的变化“瞪”“迸射”“昂首挺胸”“挺立”“坚毅”等词语,设计以下这些问题:文章中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对刻画董存瑞这个人物有什么帮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董存瑞是一个怎样的战士?从董存瑞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默读、精读、品读和讨论,知道了这些神态描写更加体现了董存瑞是一个忠于人民、忠于党、勇敢、坚强、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的人,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烙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六、悟合理想象设问

科学家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不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想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想象中升华情感并且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六年级上册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当讲到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这一片段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小女孩两腮通红,为什么嘴上却带着微笑呢?你从她的笑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充分阅读后,联系全文,展开想象,他们有的说:“小女孩活着的时候生活悲惨,又冷又饿,在这大年夜,火光引着她,到了慈祥的奶奶身边,她感到了温暖、幸福,所以带着微笑。”有的说:“她的微笑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声控诉,‘朱门酒肉臭’,而穷人没吃没穿,被活活冻死。”

在讨论中发挥想象,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穷人没有好日子过,而且能感悟到: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世界和平和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又如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结尾写道:“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根据这个问句,设计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日子到底藏在了哪里呢?你能把日子找出来吗?围绕问题展开想象,学生思路大开,各抒己见,最终得出:“时间没有被藏在哪里,而是过去了,永远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能虚度光阴”的结论。

最后顺势引导,对自己是否珍惜时间做一个“表扬与自我表扬,批评与自我批评”,学生大多认为自己以前不珍惜时间,今后应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努力进取。通过合理想象,学生受到了要惜时爱学的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教育的本质不是纯粹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尤其是巧妙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充分凸显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特性,使思想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猜你喜欢

伯父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一幅油画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伯父的黄昏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永远的愧疚
一枚词语一门静
借给伯父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