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二师“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中的青年力量与现实启示

2022-12-04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斗争爱国国民党

闫 旭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深刻剖析了青年之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恩格斯则更为直接地宣称:“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1]“九一八”事变后,以青年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力量不断积蓄壮大。保定作为河北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阵地和前线,在中共保属特委的领导下,以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保定二师)为基地组织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涌现出贾良图、曹金月等一批又一批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热血青年,尤其是在“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中展现了青年的坚定革命信仰和斗争决心。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保定二师“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九十周年之际,本文以青年的视角回顾“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不仅能够昭示中国共产党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志,而且能够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收获新的时代启示。

一、“七六”爱国护校斗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

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制造并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东北全面沦陷,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彻底暴露了其侵略中国的真实企图。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虎视耽耽之下,华北地区笼罩蔓延着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危机感。当此之时,民众进一步觉醒,各种进步组织和社会团体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其中最富有斗争意识的青年群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团结、走向革命。20世纪30年代初,保定二师一直是中共保属特委领导各界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的基地和中心,“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更是成为保定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坚实堡垒和支点。保定二师反帝反封建的前线地位以及二师学生如火如荼的抗日爱国斗争,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1932年5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查封保定二师,强迫学校提前放假,并在报纸上宣布开除进步学生50多名,勒令30多名学生休学,由萧世钦接任校长,学校由“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改为乡村师范学校。

中国共产党保定党组织当即决定对这一反动镇压行为开展斗争。在中共保属特委领导下,保定二师学生先后成立了护校代表团以及护校委员会,公开提出“反对开除学生,反对撤换校长,反对改组二师学校,争取抗日救国自由,争取读书自由,反对法西斯教育,誓死保卫二师”等斗争口号[2]166。面对学生的护校斗争,国民党反动当局在威胁恫吓、包围封锁等手段用尽且破产后,于7月6日凌晨,出动荷枪实弹的军警1 500多人从学校正门和西北方向同时发起进攻,二师全体护校学生毫不畏惧,奋不顾身,用砖瓦、木棍、红缨枪等与敌人展开搏斗。保定二师学生在“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2名共产党员、1名共青团员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史称“七六惨案”[3]。中共河北省委于7月8日发出了《为保定惨案告民众书》,在强烈谴责这一罪行的同时,号召全省人民进一步组织团结起来,反抗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走向抗日救亡。“七六”爱国护校斗争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政治影响,不仅以实际行动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且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分子的真实面目,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保定二师“七六”爱国护校斗争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方面是国际国内的形势与此次斗争相关联,“反蒋抗日”是这次斗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保定二师学生的爱国护校斗争并非是单纯为争取个体利益而发起的,而是已经与抗日救国的民族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此次爱国护校斗争是华北地区民众在“九一八”事变后,对国民党反动派所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现实斗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的表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坚持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保定二师在保定地区特殊的革命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革命作用是这次斗争爆发的重要原因。据统计,保定二师全校300余人中有80%的学生与教员是进步社团的成员,全校共有共产党员20多名,建有完整的党团组织,并与社会各界联系紧密,是中共保属特委在保定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2]163。因此,国民党反动派对保定二师的诬告与造谣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白色恐怖”行为,随后对保定二师的查封及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打压措施,成为这次“七六”爱国护校斗争的直接原因。

二、“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中的青年力量

“七六”爱国护校斗争实现了青年学生与社会各界的联合,在斗争过程中的青年力量主要表现为以保定二师青年学生为中心的发动力量。同时,社会上的青年工人为他们积极运送粮食物资,解决了学校内斗争学生所面临的断炊问题。保定大中小学学生联合会所共同组织的“后援会”积极开展活动,在社会各界中获得支持。

(一)“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以保定二师的青年学生为发动力量

在国民党反动军警对学校进行军事封锁后,保定二师学生面对其威逼利诱并没有涣散革命斗志,反而愈发团结,在加紧防范的同时,通过广播、发放传单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护校斗争的真相,呼吁获得支持。青年学生在“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中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宣传,揭露真相的同时,还积极地向对抗中的薄弱力量进行宣传对话,争取联合,即使在面临巨大牺牲,被捕入狱后,仍然毫不退缩,展现了青年学生坚定的革命信仰。

一方面,护校学生采取各种方式扩大对外宣传,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阴谋。他们不仅在校内操场上竖起了“争取读书自由”“争取抗日救国自由”“反对法西斯教育”等宣传标语来加强护校同学的团结,而且护校委员会副总指挥曹金月还在学校纠察队的掩护下,翻越学校围墙,在围墙外侧用粉笔写下揭露反动分子的大字标语。与此同时,护校委员会的学生在校内编写油印传单并投射到校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恶行,争取社会各界群众的支持。

另一方面,护校学生向军警开展宣传,争取联合。保定二师的青年学生通过演讲、高唱抗日救亡歌曲、与在校墙外站岗的士兵交流沟通、对军警做思想工作等方式介绍全国的抗日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阴谋。斗争工作初见成效,许多东北士兵被学生的正义行动所感动,秘密提供帮助[2]167。

保定二师的青年学生在“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中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而是与社会各界积极联系,实现了青年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合,在斗争初期取得了胜利。然而,随着国民党反动当局气急败坏及所采取的武力手段,“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中的学生有的牺牲、有的受伤被捕,但在法庭上、在监狱里他们仍然毫不畏惧,甚至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成立了监狱党支部,创办《突进》周刊,保持着中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震慑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嚣张气焰,打击了其反动统治,表现了爱国青年学生坚强的革命意志,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

(二)青年工人为“七六”爱国护校斗争贡献力量

由于保定二师学生在斗争伊始没有充分准备粮食和蔬菜,因此随着“七六”爱国护校斗争的深入,校内学生面临严重的缺粮问题。在中共保属特委的领导和协调下,最初由保定学联的职工与学生通过河北医学院的后院将大饼等食物投向保定二师校内,但随后被国民党反动军警发现并增派了岗哨,至此粮食问题再一次成为保定二师护校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这时,社会上的青年工人挺身而出,冒着被逮捕的危险为二师学生购买面粉,运送粮食,为“七六”爱国护校斗争贡献了青年工人的力量。

据时任河北医学院党支部书记郑文卿回忆,当保定二师学生身陷围困时,在校外积极活动的“二师护校斗争后援会”立刻设法营救,并和铁路工人支部的王占标、李秀亭取得联系,请青年工人设法援助二师学生申玉杰去西关马车店雇大车运面粉。铁路工人王占标、李秀亭接到任务后,青年工人们在西关粮市买了十几袋面粉,随之也雇好马车并规划好路线图。但由于保定二师已经被军警封锁,车夫不免有畏难情绪,青年工人积极做车夫的思想工作,终于用马车把面粉顺利送到二师大门口,完成了护送面粉的任务,为支援保定二师学生的“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作出了贡献[4]。

20世纪20年代末,保定的交通业和工商业逐渐发展,工人阶级群体随之壮大,当时保定的搬运工已发展至1 600余人。1930年冬,保定党组织为了加强对搬运工人的领导和团结,先后派保定二师学生党员曹金月、刘玉林以及河北大学学生党员郑文卿等深入工人之中发展青年工人党员[2]135-136。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青年工人王占标、李秀亭被介绍入党,随后成立铁路工人党支部,开展党的活动,宣传党的主张。青年工人在保定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不仅为保定二师学生联系、援助、运送物资,而且在校外积极宣传,声援学生,扩大了此次斗争的社会影响力。

(三)青年组织成为“七六”爱国护校斗争的后援力量

保定青年团组织直接参与领导了“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保定二师成为保定地区宣传发动群众抗日的堡垒。1932年,为了满足形势的需要,加强对保定城乡学生以及农民的领导,中共河北省委决定恢复中共保属特别委员会,其成员多为保定二师的进步学生,团特委书记由保定二师学生王义顺担任。保定二师成为保定地区宣传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七六”爱国护校斗争就是由保定青年团组织直接参与领导的斗争。作为共青团保属特委领导成员的刘光宗在这次斗争中担任护校委员会的宣传部长,带领护校同学向包围学校的军警宣传抗日主张,对校外社会各界群众进行广播,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在与国民党清苑县党部书记刘俊士的谈判中,刘光宗作为护校学生代表据理力争,被捕后顽强不屈,配合监狱党支部开展三次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

“七六”爱国护校斗争发生后,中共保属特委第一时间在校外以保定学联的名义组织成立“二师护校斗争后援会”,并在育德中学操场、河北医学院和曹锟花园设立了3个秘密联络站,积极与校内学生联系,配合护校学生开展斗争。“二师护校斗争后援会”一方面积极联系和发动保定各界群众以及各校学生,深入街道、农村、火车站开展宣传、募捐、送投食品等来支援护校学生;另一方面,成立了呼吁团,分别到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与各大名校相联系,呼吁更多的声援与支持,扩大保定二师学生“七六”爱国护校斗争的社会影响,并为之募集活动资金。正因如此,保定二师“七六”爱国护校斗争的消息被《民国日报》《华北日报》《大公报》等全国各大报刊披露报道,社会影响力持续加深[5]。

三、“七六”爱国护校斗争的现实启示

九十年来,以保定二师青年学生为中心所发动的“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仍然跨越时空传递着历久弥新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信仰,孕育着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百年来,从“新青年”到“强国青年”,中国青年的觉醒与奋起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昭示着时代的力量。以青年的视角回顾“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不仅能够从党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青春力量,而且能够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收获党在新时代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凝聚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6]“七六”爱国护校斗争是在中共保属特委的领导下,保定二师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发起的青年爱国斗争。在风暴的中心,有中国共产党员直接组成的护校委员会,在校外有保定党组织发起的“二师护校斗争后援会”,这些都使这场斗争汇聚起更加强大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力量。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青年学生坚定意志,毫不动摇,持续斗争,面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威逼利诱,不断向社会各界揭露其反动本质。

由此可见,作为全社会思想最活跃的群体,青年是标识时代特征最灵敏的晴雨表,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力量。一方面,我们党不仅始终把教育引导青年作为党的一项基本工作,而且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凝聚青春力量,激励中国青年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征程上建功立业,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方面,用真理武装青年。五四运动后,一批又一批有识青年被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原因就在于其“真理的味道”,《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青年从认识马克思主义,到信仰马克思主义,再到实践马克思主义。反动军阀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造成的现实创伤,让青年彻底认清了国情。最后,青年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引领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引领下,青春力量得以凝聚,青春梦想得以绽放。

(二)坚持在斗争实践中砥砺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勉励青年干部,“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7]。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理想信念,坚定革命信仰的历史。九十年前,保定二师学生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吓倒,反而坚定勇敢地宣传革命、发展组织,与工人和农民联合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抗日救国的斗争决心。即使被捕,青年学生在监狱之中仍然建立党支部,不仅通过绝食斗争要求读书,还用牙膏皮卷成细卷当铅笔用,自制墨水,创办《突进》刊物传播进步思想。在斗争实践中,保定二师的青年学生既展现了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也流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也要在斗争中砥砺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并非是固化的理论概念,而是现实的实践,离开了一定的现实社会环境,理想信念就会沦为空谈。从“新青年”到“强国青年”,中国青年始终与民族未来、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在斗争实践的第一线感悟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不断砥砺理想信念。恰如习近平总书记对近现代以来中国青年的论断,“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8]

(三)坚持推进党的群团组织建设工作

保定二师青年学生所发动的“七六”爱国护校斗争,实现了党组织、团组织和“社联”“反帝大同盟”等群众性社会先进团体的结合,也正是由于他们密切的配合,使国民党反动当局愈加恐惧革命活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青年走向觉醒,第一次实现了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的初步结合,而广大青年在和工农群众接触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与工农群众的感情,而且也使青年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保定二师青年的爱国护校斗争中展现了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共同斗争所孕育的强大力量,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青年学生仍在河北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蒋抗日”的热潮,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政治影响,对我们党开展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和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通过群团组织开展的群众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9]在党领导全国人民群众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群众路线离不开党的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坚持党管群团原则,不断提升共青团在基层的有效覆盖和组织活力,加强推动青联、学联、少先队的协同作用,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整合工青妇政策、资金、人才、平台等资源优势,广泛组织开展基层服务工作是新时代推进党的群团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斗争爱国国民党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快过关了
领导干部要勇于斗争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爱国学·晒佳作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爱国学·晒佳作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