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引领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讨*
2022-12-04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雷宏薛成虎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雷宏,薛成虎
厦漳泉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发展蓝图。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以厦漳泉为主体的城市群体”。2002年,习近平同志在调研厦门时指出“未来国家和区域间的竞争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初步明确了厦漳泉一体化建设的方向。2018年9月,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1],由此都市圈的概念开始被重视起来。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文中,提出“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指明了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确定了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为重要载体,把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其打造成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培育成促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的重要平台。都市圈、城市群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在厦漳泉内建立自主可控、高度开放的城市经济,把其建设成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部署,是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是历史赋予厦门、泉州、漳州的重大使命,将对全省大局起到全局性、战略性牵引作用。对整合三市的资源要素,扩展发展空间、扩大发展机遇,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促进三市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厦漳泉都市圈是厦门、泉州、漳州三市通过平等协商结成的区域协作共同体,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总面积25315.6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0.16%。按2021年统计数据,规划都市区面积7772平方公里,GDP总量23259.29亿元,人口1903.9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08.29亿元,进口总额5251.6亿元,出口总额7295.6亿元,具备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基础。厦漳泉三市地域空间相连,一体化发展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同源,具有共同的文化传承;基础设施成网,产业互补性强;社会联系紧密,居民流动频繁;中心城区“一小时生活圈”正在构建和形成。厦门、潭州和泉州在地域特点、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联系等方面基于成熟的客观条件多措并举,为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厦漳泉地理位置优越,能够完美对接珠三角与长三角区域。三市在地域上空间相连,有着相似的自然条件,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旅游路线通畅,服务设施衔接紧密,中心城区的直线距离不超过80公里。三市区域的居民在居住、就业、消费等跨市交流愈发频繁,公共社会制度体系逐步对接,在科教文化、医疗卫生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合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共享和完善。三市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现代产业集群在新新兴科技领域各有侧重,区域内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态势明显,区域间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联系日趋紧密。
然而,厦漳泉一体化还存在一些障碍,区域内的交通一体化程度、产业分工、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首先,三市本土的一体化有待加强。厦门岛内外同城化差距大,尤其是在教育资源、医疗机构、人口分布、产业规划、城乡布局、职住平衡等方面需要完善和优化。漳州的城乡发展规划、产业转型升级、交通布局优化等还需要加强探索完善。泉州内部的一体化、产业布局分工、交通网络等也还未达到同城化的要求。
其次,厦漳泉一体化的核心主体不突出,三市定位不明确。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虽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由于缺乏核心主导,缺乏权威引领,权力平均分散,导致一体化发展面临权威不足、协商不畅、责任不明、动能不够的阻碍。各市忙于自身发展,三地的向心力发展趋势不明显,甚至存在发展轴线异向性倾向。区域内的物流协同和发展程度低,厦门港和泉州港竞争激烈,三市物流产业无序竞争,存在资源重复配置的问题。厦门和漳州泉州的房价相比缺乏优势,不同城市对不同领域的人才吸引力不同。
此外,区域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共享机制不健全。区域内缺乏高水平医疗中心,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差距明显,分化严重。却乏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不同高校间交流合作不够紧密。
厦门的龙头带动作用、泉州地区的支撑作用以及漳州地区的腹地后发优势还有待发挥。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将贯穿一体化的整个过程,一体化还有一个长时间融合过程。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厦漳泉都市圈建设中,厦门作为龙头,要带头推进,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金砖创新基地的落地城市,厦门应充分发挥金砖创新基地的实施主体作用,充分运用创新基地国际化的资源集聚平台功能、改革推动功能,从发展动能转换、空间规划布局、体制机制转型等方面引领推动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突出优势,彰显特点,集聚能量,发挥金砖厦门峰会的影响和成果,以“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为平台,催生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新动能。同时发挥辐射作用和协同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引领推动“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对厦门发展的影响
2020年12月8日,“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正式启动,旨在务实推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领域合作,促进共同实现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从而展现出金砖创新基地的鲜活生命力和金砖国家间合作的广阔前景[2]。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创建是近年来金砖合作的突出亮点。创新基地建设当把对各种资源的掘取、吸引和使用放在重要位置,发挥金砖国家的资源潜力,通过国与国间的政策互助、战略匹配、项目共创等合作途径,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领域引导资源合理分配,把国内与国际资源整合在一起,竭力将创新基地打造成为国际化的资源集聚平台[3]。
金砖峰会为厦门引领厦漳泉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为解决厦漳泉一体化的诸多瓶颈问题提供了契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则为厦门引领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平台和抓手,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建设随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创新基地的落地城市,厦门市应充分发挥实施主体作用,加强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衔接,把创新基地建成金砖合作示范平台[4]。2018年4月,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以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2019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一核三湾两带两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一核”指的是要以厦漳泉都市区为主体,以厦漳泉同城化区域为突破口,“三湾”是指以泉州、厦门、东山三个湾区为引领,“两带”指沿海城镇和山区绿色发展带,“两轴”指以厦漳龙、厦泉三发展轴为纽带,其他中小城市为节点。2021年12月19日,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的意见》,支持厦门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成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2022年度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区域战略合作方面,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闽西南协同发展。
三、厦门引领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创建是近年来金砖合作一大亮点,也将成为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在推动三市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推动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厦漳泉都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参与全球竞争、建设沿海核心城市群、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的优势和资源,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厦门与金砖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和联系,把厦门建设成为厦漳泉都市圈区域创新中心、资本配置中心、运营管理中心、人才集散中心。通过在厦门建设厦漳泉一体化开发开放先导区,突出厦门在厦漳泉都市圈中的核心区地位,引领区域合作新发展。
(一)突出“厦门核心区”的地位,在厦门建设厦漳泉一体化开发开放先导区,引领区域合作新发展
行政壁垒一直是同城化的最突出问题[5],也是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作为《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①确定的空间规划试点省份,厦门可以推动实行一体化区域规划,在“厦漳泉都市圈”建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空间布局,重塑厦漳泉都市圈经济空间一体化新格局。同时,推动建设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开发开放先导区。厦门应该着力推动建设跨界增长区,以“海沧—龙海”和“翔安—晋江”两个跨界组团建设“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先行区,通过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调控区域发展,以协调发展取代地方本位意识,淡化不同行政主体间的行政界限的概念,形成区域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
(二)服务国家战略,以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把厦门建设成为厦漳泉都市圈区域创新中心
厦门作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正在建设成为金砖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金砖国家工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合作中心,金砖国家贸易投资中心,金砖国家新工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厦门要服务国家战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在制度、模式、产业等不同的创新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逐步成为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引领中心。此外,还要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厦门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等机构间的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完善布局区域性创新中心。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引领中心,将厦门打造成为厦漳泉都市圈的改革创新试验基地,包括土地的出让与开发制度、区域合作模式、文创产业、金融电商服务、企业服务制度、融资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三)把厦门建设成为引领厦漳泉都市圈区域协同发展的资本配置中心
金融管理机关是集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国家金融中心,在国内外高端要素的流通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管控作用,能够支撑厦漳泉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要素配置。国内的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分别依托其核心城市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性资本配置中心和经济管理中心。在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中,厦门要对标国际国内著名都市圈,吸引区域性金融监管部门落户,建设各种类型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吸引国内外各类总部、持牌类金融机构、产品交易所、产权交易所等区域性交易市场。把厦门建设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区域金融中心,资本配置能力覆盖厦漳泉乃至海峡西岸和闽台,成为辐射厦漳泉经济圈乃至海西经济区的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参与全球资本配置的能力,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四)把厦门建设成为厦漳泉都市圈区域协同发展的运营管理中心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把厦门打造成为总部经济集聚区。选择处于产业链高端的行业和企业,使其能产生高附加价值、完善资源配置、带动和引领整个产业,能够影响区域内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和渠道,对区域内的产业进行管理、调整和决策。总部企业吸引大量以生产和服务为主的中小配套公司等在其周边地区集聚,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产业集群。分析总部经济发展格局及变化趋势其内在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当前厦门总部经济发展大会后的发展态势,制定科学、合理、可行、前瞻的厦门总部经济发展对策,开展产业空间规划修编、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把厦门建设成为厦漳泉都市圈的总部经济聚集区。
(五)把厦门建设成为服务厦漳泉都市圈区域协同发展的人才集散中心
依托“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立厦漳泉人才共同体,把厦门建设成厦漳泉都市圈的人才集散中心。国际化专业人才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厦门通过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认证等,逐步构建起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与人才培育体系,成为服务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和输出中心[6]。建立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国际专业人才认证机制、HR 经理人俱乐部等平台,通过对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满足厦漳泉区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发挥厦门高校、企业作用,梳理新工业革命创新专业平台优势,建设创新人才基地,开展交流培训项目等。针对“数字、绿色、智能” 的重点发展方向,促进厦漳泉建立共性技术、特定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促进知识与技术转化。
注释
①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