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韵》入声卷异读字声调分析

2022-12-04徐志敏

关键词:广韵声韵王力

徐志敏

(湖北师范大学 语言学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一、引言

《广韵》是北宋陈彭年等人编著的音韵学论著,成书于1008年。作为一本记录字音的韵书,它广泛而详实地记录了中古时期的字音,是现存最完整、使用价值最高的韵书。《广韵》中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异读现象,指一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异读又名又读、又音等,在《广韵》中体现为除本小韵统一的读音之外,还以某字后“又音某”或“又某某切”的形式出现。如屋韵徒谷切下:儥又音育,韣又之蜀切。《广韵》共收26194字,其中注文中标示出的异读字有3747个,实际存在但没注明的异读字有八千余个。对于《广韵》中未注明的异读字,余迺永在《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中考证注释。本文以余本为底本,对异读字数量和音韵地位统计,发现异读字各读音在音理上具有紧密的联系,语音要素间越亲密,异读关系越多。另外入声韵部与平、上、去、入各声调构成异读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入声与入声异读最多,其次是去声,平声与上声较少。本文研究不仅印证了前人关于入声演化途径的成果,还进一步得出入声通过异读字辐射的范围和上古韵类间的源流关系。

张渭毅认为,上古音系统和异读是彼此制约、互相印证的关系[1],因此上古语音系统的选择对异读字分析至关重要。段玉裁的古音学代表了清代古音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对上古韵类分部影响深远,后来江有诰、王力等学者基本遵循段玉裁的架构,只在部分韵类分合上有所改动。本文参考段玉裁的古韵十七部理论分析异读字,借以讨论中古韵部与上古韵类的关系,对段玉裁分部不合理之处,下文也会说明。

异读字以直音法或又切法两种形式注出,直音法如屋韵乌谷切下:剭又音握。又切法如,又乌酷切。大部分异读字只有两个读音,可以自然形成一个两两异读组。少数异读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为便于统计分析,我们拆分为多个两两异读组,如“碡,徒谷切,又音禄,又徒沃切,又直六切”,我们处理为“屋一定屋一来、屋一定沃定、屋一定屋三澄、屋一来沃定、屋一来屋三澄、沃定屋三澄(屋一指屋韵一等,屋三指屋韵三等,下同)”六个两两异读组。

经统计,《广韵》入声卷共有1285个异读字,它们构成1921个两两异读组。其中入声与平声异读186次,占9.7%;入声与上声异读130次,占6.8%;入声与去声异读516次,占26.9%;入声与入声异读1089次,占56.7%。各声调与入声的亲疏关系为:入声>去声>平声>上声。

二、入声与入声构成异读

入声与入声构成异读最频繁,在读音上与其他声调相比有更大相似性。入声与入声构成异读有相同入声韵互为异读和不同入声韵互为异读两种情况,下面分别讨论。

(一) 相同入声韵互为异读情况分析

频次统计:屋一屋一6,屋一屋三9,屋三屋三40,沃沃1,烛烛10,觉觉18,质质23,术术9,物物6,迄迄3,月月7,没没13,曷曷7,末末19,黠黠2,鎋鎋2,屑屑20,薛薛16,药药23,铎铎18,陌陌11,麦麦13,昔昔9,锡锡12,职职3,德德2,缉缉20,合合14,盍盍10,叶叶17,怗怗9,洽洽1,狎狎3,业业1,乏乏1。

同韵之间形成异读共378次,占入入异读的34.7%。同韵之间的异读差异主要体现在声母上,如“銍,之日切,又陟栗切”,两个读音都在入声质韵,但声母分属章母和知母。

入入异读中屋韵比较特殊。屋韵分一三等,二者在构成异读时存在内部差异。如“服,桑谷切,又房六切”,二者的反切下字同属屋韵,“桑”为心母兼与一等三等相切,“房”为奉母只与三等字相切。由于相拼的反切上字即声母不同,两个读音分别归入一等和三等。能与二者形成异读的韵部有比较清晰的界限。主要体现为两点:第一,一等屋韵与入声韵相异的多,如烛沃觉;三等屋韵与去声韵相异的多,例如宥至啸暮幼等韵全部韵例、候号部分韵例都与三等屋韵产生异读。相反一等屋韵只与候遇过号四韵有异读关系。第二,屋韵一三等呈现出不同来源的韵部在后世发展中的差异。一等屋韵与烛沃觉厚侯遇铎药等韵关系近些,三等屋韵与职德尤萧豪等韵近些。这是因为屋韵一等和三等上古不同部,中古转入同一韵。在段玉裁的《六书音韵表》中,屋韵在第三部,与屋沃烛觉共同作为第三部的入声,同之萧尤等共属第一类。按理来说整个屋部都应该与第一类联系居多,但本文数据表明,屋韵一等与第一类更紧密,屋韵三等却与第二类更贴合。另外从音理上讲,一等是洪音,三等是细音,与屋韵一等产生异读关系的韵部也多是洪音没有介音,屋韵三等与细音的联系比一等多,多有i、u介音。因此屋部不应该笼统地归入第三部。王力在《清代古音学》中批评段玉裁没有将屋觉分立,延续了江永的错误,屋韵一等与烛韵当属屋部,屋韵三等当属觉部,沃觉两部为屋觉药三部杂居之地。段玉裁晚年接受江有诰的意见后进行修改:“表以屋沃烛觉为尤入,某则谓当以屋沃之半配尤,以烛与屋觉之半配侯也。”本文对《广韵》入声卷异读字的整理后发现,屋韵一三等之间差异的确很明显。但是据统计结果来看,屋韵一等应与侯相配,属于段氏第二类第四部;屋韵三等应与尤相配,属于段氏第一类第三部,因此与宥萧职德四韵的关系更密切,这与王力的观点看似不合,是因为王力多着眼于押韵和谐声,本文以异读为淮,材料不同得出的结论也略有出入。

(二) 不同入声韵互为异读情况分析

频次统计:屋一觉22,屋一烛19,屋一沃18,屋一鐸7,屋一錫3,屋一藥4;屋三职16,屋三烛5,屋三锡4,屋三德3,屋三沃3,屋三麦2,屋三合2,屋三缉1,屋三屑1,屋三铎1,屋三觉1;沃觉16,沃铎6,沃药2,沃德2,沃烛1;烛觉5,烛职2,烛药1;觉铎6,觉药4,觉锡3,觉陌2,觉没1;质薛8,质职6,质黠6,质术5,质迄3,质物3,质没2,质昔1,质鎋1,质锡1,质叶1,质栉2;术薛5,术黠3,术没3,术屑2,术月2,术末1;物月7,物没6,物薛3,物末1;迄屑3,迄薛2,迄没2;月薛19,月末9,月鎋6,月曷3,月没3,月黠1,月屑1,月昔1,月乏1;没末8,没黠6,没屑3,没薛2,没鎋2,没锡1;曷薛6,曷鎋3,曷屑2,曷黠2,曷盍1,曷铎1,曷乏1;末薛7,末鎋6,末黠4,末屑3,末昔1;黠鎋9,黠屑7,黠薛7;鎋薛5,鎋屑4,鎋合1,鎋麦1;屑薛18,屑怗2,屑职2,屑麦1,屑锡1;薛怗5,薛洽1,薛锡1,薛叶1,薛缉1,薛昔1;药锡11,药铎8,药昔5,药陌3,药麦2;铎陌28,铎麦11,铎昔8,铎锡3,铎盍2;陌麦19,陌昔5,陌锡5;麦锡10,麦昔3,麦洽1,麦职1,麦怗1,麦盍2,麦德1;昔锡15,昔职2,昔叶2;锡职1;职德8,职缉3;缉叶15,缉合7,缉洽7,缉怗5,缉盍2,缉狎2,缉业2;合盍23,合业5,合洽5,合叶4,合狎2,合怗1;盍洽3,盍狎2,盍叶2,盍业1;叶怗13,叶洽12,叶业11,叶狎2;怗狎6,怗洽1;洽业4,洽狎1。

入声与其他韵部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上古同部或同类。上文证明屋韵一等与第二类、屋韵三等与第一类异读数量多,是因为上古时期更亲密。同理互为异读次数多的韵部在上古基本属于同一部或同一类,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来源,语音相近。它们由于不同的分化条件中古时归入不同韵部,在《广韵》异读字中仍有残留,能够证明其上古语音面貌。同部现象出现382次,占入声韵异读的35%;同类不同部96次,占据8.8%。大部分入声韵之间的异读关系符合段玉裁的古韵分类,属于同一部或者相邻韵部者异读数量也多。如屋韵与沃烛觉三韵都在上古第三部,四韵之间的异读数量与其他韵相比占据绝对优势,并且四者互为异读数量基本均衡。与此相同的情况还有陌麦异读19次,同属第十六部;昔锡15次,同属十六部;缉叶16次,同属第七部;叶怗12次,同属第七部;合盍23次,同属第八部。比上古同部亦同类稍远一些的是同类不同部,如叶洽异读13次,分别在上古第七部与第八部,同属第三类;叶业11次,分别属于第七部与第八部,同属第三类。异读次数基本反映了各韵部的上古定位。

第二种,不同部亦不同类,异读情况体现出段玉裁分类的失误。上文能印证段玉裁的古韵理论,证明其上古同源。相反也能揭露其分配不合理之处,分离其所当分,整合其所当合。如段玉裁最初将物月都作为十五部之入声,但物月二韵异读韵部分配不均,元寒桓删山仙只与月韵构成异读,跟物韵没有关联,可见物月二部当分。江有诰批评他说:“去之祭泰夬废,入之月曷末鎋薛,表中第十五部,其类无平上,与十五部合用,不过百中之二。”后来段玉裁也同意物月分立,将十五部入声分为两类:“祭泰夬废月曷末鎋鎋薛仍归十五部,而注之曰:‘以上配谆文殷魂痕者,以上配元寒桓删山仙者。’”王力在《清代古音学》中指明,第十五部入声应该分为三类:月部、物部、质部[2],这点在《广韵》入声卷的异读中也有所体现。首先是质韵,段玉裁将其作为真韵之入声,但异读中没有一处与真轸震三韵结合,反而与脂至韵联系频繁,尤其是质韵与至韵异读达17次,是质韵与其他韵部结合最多的。其次是月部作为齐皆灰之入声,配元寒桓删山仙。薛韵中古为仙韵入声,与月韵异读17次,自然月薛关系更近。因此物、月、质的界限已经十分清晰了。

第三种,上古不同部亦不同类,共同声符导致异读。汉字有90%以上是形声字,声符对整字的读音起很大的支配作用。异读现象中有一类就是由于共同声旁的支配,使得两个上古不同部亦不同类的中古韵部有相当数量的异读。如铎陌28次,铎属第二类第五部,陌属第六类第十六部,相隔较远。二者存在大量异读字是因为共同声旁,如睪声:襗,徒落切,又陌韵场伯切。各声:铬,铎韵卢各切,又陌韵古伯切;鮥,铎韵卢各切,又陌韵五格切;鵅,铎韵卢各切,又陌韵古伯切;挌,铎韵卢各切,又陌韵古伯切;格,铎韵古落切,又陌韵古伯切;貉,铎韵下各切,又陌韵莫白切。蒦声:檴,铎韵胡郭切,又陌韵一虢切;濩,铎韵胡郭切,又陌韵一虢切;擭,铎韵胡郭切,又陌韵一虢切。因此异读产生也会受声旁的影响。

三、入声与去声构成异读

(一)入声与去声互为异读情况分析

频次统计:屋一号7,屋一候4,屋一遇4,屋一过1,屋一效1;屋三宥28,屋三号10,屋三至3,屋三候2,屋三啸2,屋三暮1,屋三幼1;沃号8,沃代3,沃候2;烛遇5,烛愿2,烛宥2,烛线2,烛候1;觉效14,觉候6,觉号4,觉遇1,觉用1,觉啸1;质至16,质未1;术至6,术队3,术祭1,术废1,术稕1,术慁1,术夬1,术霰1;物未9,物问3,物泰1,物祭1,物队1,物废1,物宥1;迄霁2,迄代1;月祭12,月废4,月泰3,月怪1;没队6,没代2,没慁2;曷泰12,曷翰8,曷祭4,曷怪3,曷夬1;末泰12,末废3,末未3,末祭2,末怪2,末翰1,末换1;黠怪6,黠祭3,黠至2,黠翰1,黠换1,黠志1,黠线1,黠霁1;鎋祭3,鎋至2,鎋泰1,鎋夬1,鎋霁1,鎋勘1;屑霁18,屑祭3,屑至2,屑霰2,屑夬1,屑志1,屑震1,屑寘1;薛祭49,薛霁6,薛泰5,薛至1,薛遇1,薛怪1,薛候1,薛问1,薛过1;药笑5,药御3,药效2,药漾1,药过1,药暮1;铎暮9,铎效3,铎遇1,铎候1,铎笑1,铎禡1,铎箇1;陌禡9,陌暮4,陌遇1,陌谏1,陌过1;麦暮3,麦霁2,麦队2,麦禡2,麦谏1,麦志1;昔禡6,昔寘3,昔暮3,昔至2;锡啸9,锡霁2,锡效1,锡艳1,锡号1;职志11,职至1,职怪1;德代7,德候3,德宥3,德遇2,德怪1,德号1,德愿1,德夬1;缉至4,缉霁1,缉祭1,缉木忝1;合泰1,合勘1;盍泰5,盍夬1,盍勘1;叶艳3,叶陷1;洽霁1;怗线1;狎霁1,狎阚1,狎鑑1;业御2;乏梵3。

同入声一样,产生异读数量多的韵部在上古往往同部或同类。如第一部职韵为志韵之入声,异读11次;德韵为代韵之入声,异读7次。与屋韵异读次数较多的宥韵、号韵都属于第一类。同部异读258次,占入去异读的50%;同类不同部127次,占据24.6%。

(二)谐声偏旁导致去入相通

同铎韵与陌韵一样,入去之间也存在声旁相通现象。具体到韵部而言,薛韵与去声韵异读数量最多,尤其与祭韵异读达49次。薛祭之间的异读多是由于祭韵字作为声旁导致去入相通。如绁,薛韵私列切,又祭韵馀制切;泄,薛韵私列切,又祭韵馀制切;抴,薛韵羊列切,又祭韵余丗切。“绁泄疶抴”的谐声偏旁都是祭韵“世”,受其影响这些字也拥有了祭韵的异读。薛韵内这种现象有28次,占薛祭49次异读的57%。

(三)印证前人学说

除入声外,与入声卷字构成异读最多的是去声字,即入去之间较平上声而言更近。对于入声与去声关系,影响最大的观点是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和王力的“长入短入说”。段玉裁在《六书音韵表》中说道:“考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去声,平声多转为仄声,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与古不侔……古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上与平一也,去与入一也。上声备于三百篇,去声备于魏晋。”[3]即上古没有去声,去声魏晋时期开始由入声转化而来。根据入声卷的异读情况,平上一类、去入一类的理论得到了验证。入声卷每一韵部都必定与去声字产生异读,却经常出现与平声或上声无异读的情况,可见入声字建立异读时首先会从相近的去声中选取。李长仁和方勤的《试谈〈广韵〉“又读”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价值》中提到,语音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后产生去声字的意义多是派生或假借义,与本义或相对本义相应的音自然是本音或者相对本音。[4]这与去声是由其他声调在后期演变而来的观点相吻合。《广韵》入声卷异读字为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提供了支撑。

王力的“长入短入说”是对“古无去声说”的发展,他认为入声是一种促声,具有-p,-t,-k韵尾,可以分为长入和短入两类,长入字的元音较长,促音韵尾容易遗失,于是变为去声。去声字中阳声韵收音于-ng、-n的多来自平声,收音于-m的多来自长入;阴声韵除来自长入外多来自于上声。王力在《古无去声例证》一文中对各去声韵中的字论证了其来源,异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据。

今读去声古读入声的字,就是王力所说的长入字。如“积”在《广韵》中有资昔切和资赐切两读,昔为长入,丢失韵尾后成为去声归入寘韵,《楚辞·九章·悲回风》叶“积击策迹适愁益释”,《文选·宋玉〈高唐赋〉》叶“积益”。此种现象还有“易度鬄(髢)说揭愒盖画悖弔觉暴告炙射珠噣副覆复”。这些字都是中古时期演化为去声,但在《诗经》或其他上古文献中与入声字相叶,去声是入声转化的结果。[5]

四、入声与平上声构成异读

由于平上声为一类,并且与入声异读数量都在少数,所以一并讨论。

频次统计:屋一模3,屋一侯2,屋一戈2,屋一豪1,屋一尤1;屋一厚4,屋一语1,屋一巧1;屋三尤5,屋三萧7,屋三幽2,屋三东2,屋三冬2,屋三登2,屋三之1;屋三篠4,屋三有3,屋三麌1,屋三语1,屋三黝1;沃宵1,沃脂1;沃晧2;烛虞2,烛模1;烛厚2,烛肿2,烛感1,烛姥1;觉萧2,觉尤2,觉模1,觉宵1,觉钟1;觉巧4,觉篠2,觉晧1,觉麌1,觉小1;质脂3,质桓1,质之1,质支1,质寒1;质梗1,质迥1,质止,质纸1,质语1,质贿1;術潸1,術獮1,術纸1;物尤1;物吻1,物阮1,物肿1,物有1;迄庚1;月仙1,月先1,月元1;没灰2,没魂2,没文1;没混1,没贿1,没吻1;曷先1,曷仙1;曷旱3,曷阮1;末桓2,末豪1,末尤1,末删1,末盐1;末忝2,末晧1,末旱1,末阮1;黠皆6,黠先1,黠齐1,黠桓1,黠脂1,黠寒1,黠删1,黠山1;黠贿1,黠铣1,黠獮1;屑齐5,屑先2,屑脂1,屑之1,屑支1;屑旨2,屑荠1,屑铣1;薛齐2,薛仙1,薛寒1,薛先1,薛脂1;薛獮1,薛凖1;药宵7,药鱼3,药麻2,药阳2,药支1;药篠6,药语2,药马2,药小2;铎模3,铎肴2,铎支1;铎姥2,铎晧1,铎哿1,铎纸1,铎凖1;陌阳1;陌篠3,陌马2,陌旨1;麦先2,麦阳1,麦齐1,麦耕1;麦马1,麦篠1,麦晧1;昔支1,昔齐1;昔语1,昔纸1,昔晧1,昔姥1;锡萧7,锡支3,锡青2,锡尤2,锡齐2,锡肴2;锡晧2,锡蟹1,锡篠1,锡荠1;职阳3,职之2,职脂1,职蒸1,职虞1;职止2,职语1,职厚1;德模2,德登1;德寝1,德麌1,德有1,德小1,德忝1;缉阳2,缉臻1;缉止1;合覃8;合感4,合琰2;盍覃1,盍鱼1;叶盐3,叶添2,叶咸2,叶严1;叶琰4,叶俨1,叶感1;怗盐3,怗添2,怗先1;怗荠2,怗琰1;业之2,业戈1,业严1,业鱼1;业琰1;乏肿1。

入声与平上声的关系相比去声疏远得多,不仅异读数量少,参与的韵部也也少。同入去一样,平上声与入声异读数量也符合段玉裁的上古十七部间的关系。入声与平上声异读,同部者80次,占25%;同类异部85次,占据27%。上古语音关系近的韵部异读数量多,反之异读数量少。屋尤、屋萧、合覃之间都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入声与平上声产生的异读更分散,使得谐声等原因导致的偶然现象比重增加,因此上古韵类关系不如入入与入去之间明显。如职阳二韵两例异读“啬、嫱,所力切,又阳韵在良切。”受阳韵“牆墙蔷”等字的影响,共同谐声偏旁导致阳韵异读。

另外,平上声与入声异读还能体现阴阳入的对转关系。如之蒸职为阴阳入匹配关系;盐先登覃魂分别为叶屑德合没之阳声。它们的主元音相同或相近,韵尾有所不同,也会促使异读的产生。

五、结论

《广韵》中存在大量的异读现象,入声卷又是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入声是去声的来源之一,又在中古之后慢慢消亡,其辐射演变的痕迹也暗含在异读之中。异读蕴含着上古到中古的语音流变关系,由此可以推溯上古的语音面貌。另外异读产生还会受谐声偏旁或阴、阳、入相通的影响。[6]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可以得知异读字在产生时会选择与本音相近的读音,尤其是上古关系更亲密的音。各声调同入声韵的紧密程度表现为入声>去声>平声>上声。

《广韵》异读字是历史音读和方音变读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异读字的读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探讨《广韵》异读字在后世的音读演变,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限于篇幅,本文暂不讨论。

猜你喜欢

广韵声韵王力
保险理赔知多少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王力手迹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贺《红叶微刊》上线
艺术百家:王力
为王力先生一辩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广韵》所见《国语》文本略考
湖北鹤峰方言本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