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核能助力“双碳”目标清洁赋能美好生活
2022-12-04白宇编辑曲艺
■本刊记者 白宇/ 编辑 曲艺
5月10日,中国品牌日迎来第六个年头,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发布2021 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披露了该公司过去一年积极践行经济、社会与环境综合协调发展的亮点实践与成效。
安全为基 匠造卓越品牌
1991 年12 月15 日,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2021 年12 月15 日,秦山核电站迎来安全发电30 周年。30年来,秦山核电不断开拓,从“走出一条核电国产化的道路”起步,完成了我国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建成了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秦山核电安全运行30 载是我国核电事业安全发展的缩影。2021年以来,中国核电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践行核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严守安全边际,不断夯实安全根基。
数据显示,2021 年12 月,中国核电满足WANO综合指数计算条件的22 台机组中,有19 台机组WANO 综合指数达到满分100,综合指数平均值达到99.51,创历史新高,运行业绩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另外,中国核电秉持“质量创造价值,质量成就品牌”的质量理念,严控核电机组工程建设质量,强化质量管理,铸造精品工程,打造中国核电金字招牌。
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核电在建机组5台。各在建核电项目稳步推进,在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核电董事长、党委书记卢铁忠在报告的致辞中指出,中国核电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理念,深入推进以“安全和运行可靠性管理全面提升工作”为主线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落实“六大控制七个零”的精细化项目管理模式,确保核电机组运行安全、在建工程质量过硬,实现各核电机组安全运行业绩连创新高。
绿色发展 赋能“双碳”目标
1731.23 亿千瓦时,这是中国核电2021 年核电机组的发电量,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5236.97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720.86万吨。
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双碳”目标的提出也赋予了中国核电新的使命与责任。
报告明确,中国核电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结合自身业务和资源优势,系统部署绿色发展模式,将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融入该公司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全方面。
卢铁忠表示,中国核电尊重自然,深化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环境风险识别与管控,全面监测核电厂周围环境,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严控废弃物排放,加快布局可再生能源,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另外,记者注意到,中国核电在报告中提及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点任务中,还明确将探索拓展核能多用途利用,提供核能供热、制氢、供汽、园区综合智慧能源服务。
据了解,2021 年以来,中国核电持续拓展核能应用范围,在清洁供暖、海水淡化以及工业供汽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降低社会碳排放总量。
如在2021 年7月13日,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采用“玲龙一号”小型堆核电机组技术,单台机组容量为12.5 万千瓦,是全球首个开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 亿千瓦时,可满足52.6万户家庭生活所需。
2021 年12 月3 日,秦山核电还建成了我国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该项目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使近4000 户居民率先用上了核能供暖。据悉,该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每年减少电能消耗1.96 亿千瓦时,减少燃烧标准煤约2.46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9万吨。
除了在核能利用领域的布局外,中国核电还剑指非核清洁能源产业。
根据报告,中国核电聚焦风光发电的最新布局,注重在我国“三北地区”加强可再生能源建设,着力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减少空气污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中国核电发挥核电基荷电源属性和核电厂址地利优势,推动多种能源方式互联互济,实现光伏与风电发电量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核电非核清洁能源发电量累计9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9%;上网电量93.1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27%。到“十四五”末,中国核电将力争实现非核清洁能源运行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和谐共享 带动地方发展
除了贡献源源不竭的能源外,带动地方发展也成为每个核电站的“必修课”。
如中国核电旗下的江苏核电就以“‘核’您同行·‘电’亮梦想”为主题,积极参与地方环境治理,开展道路拓宽、污水管网改造等共建工程;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与高公岛街道共建职工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与宿城街道共建公众采摘园和足球场,与老君堂社区共建智能教室,和海棠社区、滨海社区、云山社区开展文明社区共建。
江苏核电多渠道推进企地融合,也成为中国核电促进企业和地方协调并进的缩影。
报告显示,2021 年以来,中国核电发挥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带动地方就业,打造宜居环境,推进公共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大科普知识的推广宣传,提升公众认知,并积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紧抓与定点帮扶乡村“结对子、促振兴”的有利契机,做好充分调研,着力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据卢铁忠介绍,中国核电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以创新和多元的沟通模式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核电魅力,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带动地方发展,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核电缴纳税款79.13 亿元;投入结对资金超6亿元,缴纳税款79.13亿元;志愿者活动参与人数达5864 人,累计时长59995.4 小时。
面向2022 年,卢铁忠表示,中国核电将矢志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知敬畏、守底线、尽责任,持续打造高质量上市公司,以安全高效清洁低碳能源更好地助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