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被服务”的意识观察生活

2022-12-03吴蒙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11期
关键词:强哥记叙文老爸

吴蒙

方向决定成败,细节成就未来。许多同学想写好记叙文,却不知该从哪里下手来选取值得叙述的故事素材,这就是选材“迷茫症”。问题摆出,如何解决?笔者从三个角度教大家量化选材。

一、餐饮行业故事多多,大有可为

民以食为天,吃货故事多。餐饮与每一位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餐饮行业里面众生百态,酸甜苦辣皆成故事。只要同学们留意观察,每一次去饭店吃饭的过程都可以聚齐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

那天下晚自习,百无聊赖的我突然改了道,想去看看他们的店。不同于白天的喧闹,夜晚的小巷格外幽静,零星的光掩映着烟火的疲惫。他们店的灯,还亮着。男人和女人相對坐着,他们手中正灵巧地捏着包子,身旁的蒸笼还在悄无声息地冒着热气。男人大概在絮絮地念叨着什么,我看见女人眼角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我怯怯地打断了这昏黄屋檐下的安谧:“还有包子吗?”夫妻俩一惊,连忙起身,女人照例麻利地装好一袋汤包,男人却没有收我递过去的钱:“晚自习才结束,上这么久的课,还走这么黑的路,这包子你就拿着,今晚免费,前面几步就到大路了,别怕啊。”女人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男人的旁边,含笑望着我。

我不知所措地接过了汤包,突然觉得这一袋汤包沉甸甸的,裹挟着千言万语。女人秀气的眼睛冲我眨了眨,我从她眼角的皱纹中读懂了一个饱经沧桑的生意人对学子的关怀。

以上文字选自高考优秀作文《小镇的温情絮语》,情节接地气,人物很普通,属于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故事。前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几篇有影响力的高分记叙文,分别是《王大爷的早餐店》《小巷面条香》《小镇的温情絮语》《赞赞包子铺》《薄暮依旧炒米香》。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都取材于餐饮服务行业,都赞扬了小店的经营者。在未来的高考作文写作中,这类题材的记叙文仍然大有可为,因为这些小本经营的餐饮所体现的劳动价值正是高考作文永恒的主题。考生需要学会在“同质故事”中开拓写作空间。别人写吃面条,你就写吃水饺,吃包子,吃煎饼;别人写老字号食品的秘诀,你就写年轻的小夫妻如何在小店里自强打拼……全国考生吃货多,看似写吃早餐,实则写的是早餐店里的人。短短几百字,有叙述,有对话,有议论,生活味特浓,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谈论家长里短。按照这个思路,一篇完美的记叙文倚马可待。

二、校园教室欢声笑语,青春无敌

校园是学习的净土,也是成长的乐园。同学之间的日常交往,各科老师的喜怒哀乐,都是趣味型记叙文的素材基地。

自从“强哥”来了之后,班里的新鲜事就多了起来。每一次物理周练,他都坐在后排和我们一起考,有时他得第一,有时他也会得倒数第一。英语课上,他也坐在后面,认真听讲,还举手回答问题。体育课上,他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一起打篮球。渐渐地,我们把他当成了哥们,叛逆情绪没了,学习氛围也浓了。大家都暗自努力,你追我赶,一心想着把“强哥”给比下去。

有一次上数学课,“强哥”坐在后面听讲。下课时,数学老师留下了一道几何题,让我们课后思考。不理不睬,是我们对“弹性作业”的一贯作风。可偏偏“强哥”将那道题记了下来。但他也不会做,更为搞笑的是他竟拿着那道题去问班上数学倒数第一的沈乐,沈乐见这情形,还以为“强哥”的数学比自己还弱,一下子找到了自信。为了不丢面子,沈乐一下课就思考那道几何题。在“强哥”的影响下,全班同学都开始关注并喜欢上了数学,掀起一股钻研数学题的热潮。“强哥”不会的问我们,我们不会的也问“强哥”,久而久之,在“强哥”的环绕和塑造下,我们的数学都有了进步。

以上文字选自高考下水作文《老班“强哥”》,文章故事新颖可信且不荒唐突兀,人物形象丰满且不千人一面。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蔡老师有一根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教棒。台湾作家梁实秋写自己的国文老师“徐老虎”,其中有一个细节描写,因一次师生间的冲突,徐老师在课堂上骂梁实秋:“某某某!你是个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仅这一句有个性的训话,整篇记叙文立马生动起来。相较老师,观察身边的同学就更直接、更方便了。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元旦晚会、田径运动会,还有演讲比赛、远足活动……在烦闷的作文阅卷场上,这种“张牙舞爪,不拘一格,活力四射,风趣幽默”的校园记叙文,会让阅卷老师读得有滋有味、笑声不断。

三、家庭亲情满眼是爱,俯拾皆是

亲情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是一种血脉相连的爱,是一种无私呵护的情。世间再没有什么爱可以超越父母对子女的爱。这份沉甸甸的、浓烈的爱,你观察到了吗?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地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转身悄悄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以上文字选自高考优秀作文《踮起脚尖》,淡淡文字营造了静静的氛围,触及灵魂,引人共鸣。什么叫观察生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如果不是有心人,作者不会去倾听脚步声,也许还会责怪父母吵到自己睡觉;如果不是情感丰富,作者也不可能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的“背影”等经典形象类比。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父母呢?笔者建议同学们多关注父母的喜怒哀乐,观察父母在这些情绪下的言行举止,最好事后能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反思。长期坚持,等写作需要时,挑出最深远的几个故事,这就是属于自己独有的个性化写作素材。考生可以写某一个节假日,妈妈想要去逛街,“我”想去看电影,争执不下的时候,爸爸提议去旅行,最好去名人故里,比如去孔子故里曲阜旅行,既欣赏了风景,又增长了知识。最后在结束这趟愉快的旅程后,考生可在结尾点题:家庭成员有不同意见时,应兼收并蓄,合作共赢。享受亲情的方式不只是旅行,一家人在节假日去社会福利机构做义工也是很好的记叙文构思。这样的故事不仅新颖有爱心,也是一道有特色的精神大餐。在福利机构献爱心的过程中,考生可以着力描写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细节、思想感悟。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考场上,养老话题还是个冷僻的写作素材。考生可以将自己家庭里老人的养老问题放到作文里来讨论。假设某考生七十岁的姥姥姥爷有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各自家庭的经济状况差异较大。现在,谁来照料?怎样照料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这是摆在三个孩子面前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自然需要举行家庭会议,各摆困难,各抒己见。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定是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过程。考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是见证人,也是参与者,自然可以写出充满生活味,有创意的记叙文。

丰富多彩的生活里,酸甜苦辣掺和着喜怒哀乐。同学们必须谨记“敏锐”和“感恩”这两个词语,用“敏锐的观察”与“感恩的心”去践行选材的三个角度,相信自我,就一定能在考场上写出高分的记叙文。

猜 题 训 练

2022年夏天,全球性的极端高温再次敲响了环保的警钟。在日常生活中,你对于环保有怎样的理解和行动?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

下 水 作 文

纸巾的思考

“哎,晓翼,你说咱学校食堂咋就这么抠呢,连个餐巾纸也不给我们发,你看我这手上油腻的……”同样的牢骚,我已经记不清对我的同桌张晓翼发过多少次了。

“我有办法”,只见晓翼神秘地一笑,离开了餐桌。十秒钟后,他返回了,并从袖子里拿出了几张餐巾纸。“哪来的?”我觉得不可思议。晓翼悄悄地用手往旁边的房间指了一下,我立刻心领神会——原来这家伙是从教师餐厅顺了几张餐巾纸。“嘿嘿,除了佩服你的胆儿,还佩服你的机智。”

吃完饭,经过教师餐厅的门前,我特意向里面瞄了一眼。啊!餐桌周围的三个废纸篓里满满的全是纸,桌上零零星星的也有几张揉得皱巴巴的餐巾纸,地面上还散落了不少的纸团。不用说,自然是“投篮”不准,而又懒得弯腰的老师留下的。“唉,晓翼,看来保护环境,节约用纸不能只是口号呀。”我不由得长叹一声。

晚上十点,下了晚自习,我拖着昏沉沉的大脑回到了家里。在市环境监测站工作的老爸,此时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见我回家,照例问我今天学习怎么样,班上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我就给老爸讲述了晓翼顺餐巾纸的事和我看到的浪费现象。没想到的是,老爸听后,竟然眉头紧锁。

洗漱完毕,我回到房间继续看书。“吱呀”一聲,门开了,老爸走了进来,手里拿了一个白手帕。

“这个给你,”老爸将手帕递给我。

“干什么?”

“以后在学校吃完饭,就用它抹一下嘴,擦擦手。”

“啊?老爸,你有没有搞错?现在可是21世纪了,谁还用这个?”

“不管现在是几世纪,勤俭节约总是没有错的。”老爸的眼睛瞪了起来。随后他和我讲起了周恩来总理和他的补丁睡衣的故事。

我瞬间就明白了老爸的用意,于是调侃了一句:“不愧是搞环境监测工作的,环保意识时刻在心啊。”“我再给你宣讲一下环保概念吧,”老爸索性搬了个凳子坐到我面前,从全球气候峰会到八国集团,从绿色出行到低碳生活,从亚马逊雨林的消失到能源危机……老爸侃侃而谈,恍惚间,我以为我面前坐的是地理学科的王老师。

第二天晚饭后,我约张晓翼到操场上散步。晚风习习,星光点点。我像复读机一样,把老爸的前瞻性谈话对张晓翼复述了一遍。晓翼听后直竖大拇指——“小林,你太厉害了,都能当地理老师啦!”我连忙摆手,“哪里,哪里,这都是听我爸讲的。”

“晓翼,治理环境,人人有责;低碳生活,关乎你我。你不觉得我们该做点什么吗?”

“做点什么呢?”张晓翼来了精神。

“晓翼,《三国演义》中周瑜与诸葛亮商讨破敌之计时,他们在各自手心写出计策,然后同时伸开手掌,我们也来效仿他们怎么样?”

“好啊!”回到教室,我和晓翼各自拿笔在手心上写字。然后屏住呼吸,同时伸到对方的眼前。“哈哈哈,真不愧是三年同桌的好兄弟,心灵相通,心心相印。”

第三天下午活动课的时候,我和晓翼同时来到校长室外的走廊。你推我,我推你,战战兢兢,探头探脑,都想让对方走在前面,最后还是俩人一起伸出手敲了敲校长室的门……

【点评】

本文构思巧妙,生活味浓厚。开头以人物对话切入,一下子就将读者拉进了作者所设置的生活场景中。在情节展开与人物塑造上,作者既考虑了记叙文的曲折性,又下功夫让主要人物多维展示。总之,由此文可以看出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身边的师生言行。

猜你喜欢

强哥记叙文老爸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特殊群规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老爸
越弱越要学会愤怒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越弱越要学会愤怒
强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