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沿线四川红色景区纪念性空间造型研究

2022-12-03杨玫段禹农刘丰果

设计 2022年2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长征策略

杨玫 段禹农 刘丰果

摘要:为探寻空间造型设计对红色旅游景区的空间主题强化、意境营造、游览方式、叙事情境导入等方面的作用。文章调研红军长征沿线四川红色景区的园区规划、空间设计、纪念雕塑及公共艺术创作,结合诸多案例,着重从艺术角度研究纪念建筑外部造型、景观构图及雕塑造型。反思当下红色旅游纪念空间造型的问题,对纪念空间造型的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红色旅游 空间造型 纪念景区 策略 长征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11-0151-03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pace modeling design on the reinforcement of space,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the way of visiting,the introduction of narrative context and other aspects of red tourist attract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park planning,space design,memorial sculpture and public art creation of sichuan red scenic spots along the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Combined with many cases,it focused on the external modeling,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sculpture modeling of memorial buildings from the artistic perspective.Reflect on the current red tourism memorial space modeling problems.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morial space model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argeted strategies.

Keywords:Red tourism Space shaping Memorial landscape Strategy Long march

引言

紅色旅游不仅具备旅游产品的基本属性,同时还具有反映历史的纪念、教育和追思作用,是我国文化建设和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红色旅游线路规划与建设主要以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重大事件及其遗址遗迹地展开。

一、红色旅游纪念空间:集体记忆的还原与重塑

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旅游发展的视角切入,研究红色遗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路径,红色旅游的目标市场定位、发展策略研究等;二是结合思政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需求,研究红色主题教育基地;三是从文化艺术着手,研究红色主题的雕塑、绘画、文学等作品;四是研究红色主题的园区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纪念空间;五是结合前沿技术和新型体验模式,研究实景演艺的数字化设计等。纪念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规划、设计和改造等方面。例如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公共性等,或是从经济、旅游、文化精神等视角审视纪念性空间。关注点主要在于如何对纪念空间进行兼具场所意义的人性化设计,对公共纪念空间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还处于比较浅的阶段[1]。

纪念空间是红色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也是集体记忆重塑的重要场所,还是主题形象重构的空间载体。历史注重客观,记忆则凝聚了情感[2]。红色记忆的建构需要挖掘、提炼出能表达红色记忆及其精神内涵的记忆符号,同时旅游景区空间作为载体,为游览者提供记忆场[3]。

四川境内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红色遗迹或纪念物为叙事原型的艺术创作,如图1。因此,关于长征主题景区空间造型的系统研究,对长征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实际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红军长征沿线四川红色景区的现状问题,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文化再生”的概念与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理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优质材料。

二、纪念空间造型:主题形象的构建与强化

(一)红色旅游纪念空间的造型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是纪念空间,即通过建筑、纪念碑、广场、景观装置等空间载体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纪念。纪念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将相关事件重构以获得认知和感悟[4],是主题形象重构的空间载体。纪念空间造型则凸显主题,涵盖建筑、景观、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都是在空间中展开的艺术形式,属于空间艺术。

1.空间流线与空间序列:纪念空间是唤起记忆、重塑记忆的重要场所,因此空间流线的规划与空间序列的组织是记忆还原的重要途径。空间流线的规划基于功能需求,建筑、雕塑、门廊、景观小品、植物等要素的布置可以对游览者的路线进行引导和限定。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装置等媒介来赋予“当下”的意义。身处其中,人们关注的不是器物与环境本身,而是这种物质空间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5]。

空间序列是红色旅游景区组织架构的重要部分,各个空间之间有流线串联,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起承转合的韵律,能对游客的游览感受和情绪产生影响。空间序列的节奏变化和目的性引导可以使游览过程更丰富。结合红色主题景观的气氛营造,形成层次递进的空间体验,进而实现情感的共鸣。

例如,叙永烈士陵园的整体空间平面中有一条主轴线连通入口至园区纪念碑,进入景区大门即可见高耸的纪念碑,空间自低处向高处,层层递进。园区三个主要的空间节点:入口雕塑广场、休闲广场及最高处纪念碑广场,形成三个主要的空间节点。此外,入口右侧的浮雕墙是另一条重要的游览线路,是叙事的重要载体。

2.空间平面造型:纪念空间的平面形态和轮廓能传递给游客不同的情感体验,过于狭窄、复杂的空间让人感觉压抑、紧张;过于宽敞、简洁的空间让人感觉空旷,适度的空间让人感觉舒适放松。匀称、对称、宽敞的空间容易塑造出宁静、庄重的空间氛围,集会广场、悼念广场多采用这种平面形态。条带状空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纵横感,是连接各个空间的通道,能引导和控制游览者的视线,形成深远的场地特征。转折、曲线的空间可以制造空间悬念,游览者常产生探索的心理。例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园,通过两侧整齐的烈士雕像,界定出一个矩形空间,结合两旁的树木,将游览者的视线引向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形成庄严、肃穆的空间氛围。因此控制空间平面的比例和尺度关系可以强化空间的情感属性和视觉感知,从而营造相应的空间体验。此外,通过调整空间平面形状也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结合空间尺度与人尺度的对比,形成收敛、聚合或开放、发散的空间形态。例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景观主要有自然山林、乡村田园和红色文化景观三类,平面布局以景观大道为主轴线,结合景观控制区,形成五区一环的平面布局,场所显得壮阔、宏伟。

3.空间立体造型:平面限定了空间的水平尺度和平面形状,立面则呈现了空间高度及立面形状。因此结合空间的长、宽、高三个方位来考虑空间造型,可以将空间进行造型分类。从空间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析出两种空间关系:一种是较为均衡的空间关系,空间各个要素相互制约,占比和尺度相对平衡;另一种是局部占主导地位,形成高点或低点,突出空间场所精神。四川红色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手法大多采用了第二种,即园区中采用纪念碑、雕塑的方式在园区中形成空间焦点,将游览者的视线和情绪汇聚到这个焦点,营造崇高感。垂直向度容易使人联想到天际、高山,给人崇高、伟岸的感受[6]。大型纪念塔或纪念碑一般为园区最高点,从体量上凸显形象的高大,凸显标志物的主体控制力,使观者产生崇敬感。

(二)红色主题建筑景观造型

1.纪念性景观造型:红色旅游景区的景观造型一般具有较强的主题性与符号性,常使用空间的营造手法来重组空间结构,景观承载历史文化、精神以及故事,以此建立游览者与特定事件、人物的情感关联[7]。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中的红军长征浮雕长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浮雕,以写实的方式再现了红军长征的生动情景;第二部分则采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将参与红军长征的当地战士名字印在两侧红色的景观墙上。此外,红军石刻碑廊也是线性叙事的方式记录、呈现历史:在爬上廊里整齐排列的石碑上刻着红军长征时的标语。以上均是较为传统、常见的纪念性景观空间形式。

叙永烈士陵园革命历史叙事浮雕墙长163m,平均高2.2m,总面积达300余m2,通过浮雕结合文字叙事,浮雕墙将叙永县自辛亥革命以来的革命历史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漫步浮雕长廊,左侧为壮观的叙事浮雕,右侧为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进入了时光长廊,空间氛围肃穆、宁静、萧瑟,引人深思。

2.纪念性建筑造型:区别于雕塑,建筑不仅有外部空间,还包括内部空间。不同的内部空间造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从室内空间尺度来看,室内空间过高会使人产生空旷的体会,过低则会形成压抑的空间氛围,适合的室内高度让人感到放松、亲切;过于宽大的面积让人感觉开阔、冷漠,过于小的面积让人感觉狭窄、拥挤,面积适中更容易营造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从室内空间形状来看,规整的空间,如立方体、长方体更具秩序感,狭长空间则具有纵深感;顶部高四周低的室内空间倾向于熟练和凝聚,反之则具有扩散趋势。从空间线条来看,直线传递理性、严肃的感觉,曲线则更为灵活,且具有引导性。建筑空间内部的造型丰富多样,人在这个空间中处于被包围的状态,视线具有边框限制,对尺度的感受也较为单一,均以身体为参照物。

建筑的外部空间具有开放性和延伸性,并且与周围环境是互相影响的。建筑置于环境中,会对环境带来功能、视线、氛围等方面的改变;反之环境也会影响建筑。巨大的建筑易于表现壮观、崇高,小巧的建筑易于表现精致、轻盈。不同功能的建筑体现在造型特征上也会不同,因此对建筑的观看不是纯粹的外形审美,还包含内部空间的亲历体验及空间特征的视觉呈现。因此对建筑的观看是层层递进的过程,先是远处的整体轮廓、体量感,其次是近距离的建筑外表肌理、材质风格,然后才是进入内部的空间感受。在这个观看过程中,视线由远及近,空间关系由表及里,视点不断转换。红色主题景区的纪念展馆多为大体量建筑,通过宏伟的形象传递庄严感。亭子与连廊是建筑造型结合功能的体现,前者是点状空间,提供休憩、观景等功能,后者连接空间。

冕宁彝海结盟纪念馆与彝海结盟纪念碑在同一条轴线上,位于雕塑后方。纪念馆整体形态由简洁的几何形与框架构成,构造上虚实结合,具有很强的雕塑感,大面积的红色切合主题。自雕塑至纪念馆均由宽阔的梯部相连,形成台地型高差,空間的逐步上升将游览者的情绪调动起来。

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位于凉山州会理县,建筑面积约2070 m 2,建筑主体部分由简单的几何形态构成,纪念馆主入口上方的建筑墙面是一个镂空的五角星形状,五角星底部与大门顶部衔接。进入纪念馆大厅顶部是一个红色的五角星,与建筑外立面的主题相呼应。五角星造型简单、直接地强化了该纪念馆的专题性质。

(三)红色主题雕塑的空间造型

1.红色主题雕塑空间的开放性:雕塑、纪念碑、艺术墙等都是红色主题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建筑外表面设计烘托整体氛围,雕塑装置突出“点”的凝聚作用,强化园区主题风格。雕塑承载了社会与个体意识,能生动形象地呈现主题,同时还是保留时间最长的人工构筑景观形式之一[8],无论是人物雕塑还是场景雕塑,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渲染力。

与绘画的单向视点不同,雕塑是在三维空间中存在的立体形象,观者可以从不同的视点观看雕塑。观看距离也更为灵活,可远处感受雕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也可近距离观看雕塑的纹理、材质等微观细节。建筑的造型设计会受到内部空间功能需求的影响,雕塑的创作更为自由、开放。雕塑的空间是向外延伸的,体量巨大的雕塑可以从几百米甚至更远的地方观看,人还未走近就能感受到崇高与庄严;体量小的雕塑则可以近距离观赏,无论内容是情景再现还是局部特写,都能产生代入感和亲近感。雕塑的实际形体即可触及的物质体量,而雕塑的可见空间更为宽泛、广大。

例如,1900年建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占地面积19.27万m2,主要构筑物为主碑、花岗石群雕和红军长征纪念馆。主碑立于海拔3100m的元宝山山顶,借助山势凸显崇高。到达纪念碑需再登四五百级台阶,主碑总高41.3m,碑身由高26.5m的三棱柱构成,外饰为亚金铜贴面;碑顶是一尊迎风挺立的红军战士铜像,高14.8m。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呈现出庄严与恢弘,营造出了崇敬之感。

冕宁红军广场的主题与灵魂是雕塑《红军颂》。雕塑长20.5m。高7m,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8位伟人头像雕塑构成,他们凝重、坚毅的表情将红军精神传递到每位观者心中,红色大理石的质感强化了这一主题,凸显庄重与气势,较大的体量扩大了雕塑的可及范围。

2.红色主题雕塑空间的立体性:雕塑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圆雕、浮雕以及透雕,前两者是红色主题园区常用的形式。圆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观看,常用于表现人物等立体形态。如西昌市中心的彝海结盟纪念碑、卓克基镇毛泽东与红军战士纪念碑等。浮雕通过压缩对象的体积在平面上作凹凸起伏造型造影的雕塑形式,可以一面观看,如叙永烈士陵园浮雕墙;也可以两面观看,如泸定铁锁军魂纪念碑。但浮雕仍然具有立体性,即使是一面观看的浮雕墙也提供了不同的光线、距离、角度产生的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及视觉感受。

绘画可以用有限的尺幅表达恢弘场面,但雕塑的立体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的体量选择。表达恢弘、壮阔气势的雕塑一般体量较大,强调尺度对比;若要表达精致、细腻和优美,一般体量较小,或是尺度接近真实尺寸。高大雕塑与人产生距离感,形成威严的气场;小型雕塑或纪念小品强化人与景的互动,更容易有亲近感。例如同样表达彝海结盟主题的雕塑,赵树桐的西昌彝海结盟雕像因巨大的尺寸而显得充满气势,且位于市中心交通环岛中间,可仰望、瞩目;叶毓山的冕宁彝海结盟纪念馆刘伯承、小叶丹、聂荣臻雕像更为细致、平和、亲切。

叙永烈士陵园的浮雕墙的人物高度与真人差别不大,但我们远看时,关注的是这面长浮雕墙给人的震撼感和整体性。当我们靠近,现实空间与审美空间交融,作品给人亲切感和故事性,观者会被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细节吸引,进入浮雕所讲述的事件中。

此外,雕塑的底座也起到了划分、提升空间层次的作用。底座的存在使得雕塑具备更多的作品屬性,与观者拉开距离,形成现实与审美之间的双重分界。此时,雕塑是被观赏的作品,而非寻常物,这也得益于雕塑的三维立体性。

三、延续与创新:红色旅游纪念空间造型设计策略

(一)红色旅游纪念空间造型存在的问题

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进,红色主题旅游景区的改造和升级成为目前的旅游建设热点。目前相关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纪念建筑、雕塑装置的维修和复建;二是景区功能的完善和增加;三是使用新的展览技术和方式;四是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改善道路、厕所、停车场、灯光布置等基础设施;五是设计新的景观节点、主题雕塑等。但在长征沿线红色旅游景区的提升建设中,纪念空间造型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被重视、解决的问题。

1.风格不统一,新旧未融合:红军长征建立的根据地遗址修复、改造、新建、提升等建设并未在同一时期进行,加上各方面原因导致建筑外观、雕塑装置、景观等风格不统一,造型、手法等方面容易形成反差,因此长征沿线的部分红色景区风格不统一,新旧景观并未很好融合。

2.主题性和地域性不突出:也有一些景区在旅游发展热潮下,过于注重休闲功能,模糊纪念性园区与休闲性园区的边界,过多的娱乐商业活动破坏了红色主题景区的纪念底色。最后,忽略红色主题的内核,将新技术、新手段简单使用,在追求新奇的同时失去了精神内涵,主题性弱化,红色旅游景区趋同化,失去了地域性和纪念的针对性。

3.空间尺度不合理,功能不完善:部分长征沿线四川红色景区存在空间尺度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筑、雕塑装置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空间过于空旷;或是空间节奏较为混乱,没有韵律,直接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也有一些主题景区只关注历史性和政治性,过于强调纪念功能,而忽视其他功能需求,导致整体空间单调、乏味,游客多以参观为主,难以吸引各个年龄层次的客源,旅游市场狭窄。

(二)红色旅游纪念空间造型设计策略

1.注重整体性与时代性:红色主题旅游景区的纪念空间造型在风格和内涵上都应有主旋律,避免杂乱、堆砌、拼凑。对纪念空间造型的研究不能脱离其他领域,更不能只专注于空间载体的研究,研究中应注重互文性、综合性。从园区规划到空间设计到空间造型,建筑、景观、雕塑均都应该有延续性和统一性,局部服从于整体,创意服务于主题。同时,新技术的运用应结合空间氛围和造型特征。

红色旅游是一种社会系统工程,是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的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创造[9]。大多数人对红色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看展览、凭吊先烈、爱国教育活动上。空间造型应该与时俱进,融合时代特征,结合大众新时期的审美,在传统空间造型的基础上做创新和提升,丰富空间造型,打破固定思维,提升设计感和艺术性,做到空间造型多元化、趣味化。同时,注重红色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加入声、光、电等新技术,强化主题氛围和感染力通过节庆活动、传媒、新技术、纪念品等,推广红色旅游品牌,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提升旅游市场的竞争力[10]。

2.明确主题,强化地域性:对主题文化的诠释与呈现是纪念空间造型的重要目的之一,历史与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创作底色。随着各地的红色主题景区开发推进,红色旅游成为一种新风尚,但多缺乏地域性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将地域文化与红色主题文化结合是凸显特色的重要路径。例如,藏族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可以结合藏族风土人情进行规划,建筑造型和景观造型融入地域特色,通过对造型的优化和在地化,增加景区辨识度。同时,明确红色主题,避免地域文化过于浓重,喧兵夺主。

3.合理规划,完善功能:红色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首先应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对本地状况的深入研究和充分尊重是发展的基础,应根据具体的经济基础、资源优势、场地现状、交通区位等制订可行的发展规划,切忌盲目求大求新。同时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功能布局,优化主题形象的表达,凸显历史文化特色,兼顾文物资源的保护和有序开发,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增设新的旅游项目,提升体验性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契合游客“寓学于游”“寓学于游乐”的观念,满足游客对体验性、趣味性的需求[11]。丰富植物配置种类和种植层次,提高绿化品质,进而美化环境,烘托肃穆氛围。

同时,应发挥当代艺术在空间造型中的作用。改善单一、乏味、直接的游览方式,融入当代艺术,增加体验性、当代性和启发性。打破直接灌输式讲解,增加互动性和延展性,鼓励游览者与作品的对话,强调自我意识的作用。适当运用抽象的艺术作品引发思考,给观者不同的感受,进而揭示红军长征悲壮色彩下的丰富性,深入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可以结合适当的当代艺术形式,调动游览者的积极性,鼓励游览者主动思考、体会长征精神。从内容、形式上做到当代与历史的结合,延续革命历史长河的诉说脉络。

结语

和平年代对于战争的回忆和纪念,可以加深对于战争的反思:思考战争的残酷性,以及胜利的来之不易,战争对于现今和平的影响。长征作为重要的“事件”“故事”,从整体来看具有分明的历史线索和空间位移,长征途径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小故事和“片段式”记忆,而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精神遗产进行设计转译?如何处理好长征大故事与小故事的关系?如何在景观空间中恰当表达?无论从设计实践还是设计理论层面来看,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随着市场的需求与国家的大力支持,红色旅游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态势,红军长征精神将继续影响和激励我们。文章针对目前四川红色旅游景区纪念空间造型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实际案例展开纪念空间造型主题形象构建及强化的论述,提出红色旅游纪念空间造型的设计策略,为项目的深入和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理论依据,实现了红色旅游景區建设的有益探索。由于篇幅和精力限制,对四川红色旅游景区的纪念空间造型研究尚不够深入,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将继续深入研究。另外,提出的策略多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应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灵活应对。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7YJA760012);四川旅游学院校级双语课程“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项目(ZL2021000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旅游场域下成渝传统村落山水形象的空间生产研究”(CYCX2021ZC14)。

参考文献

[1]方远平,唐艳春,赖慧珍.从公共纪念空间到公共休闲空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空间生产[J].热带地理.2018.9(5):617-628.

[2]徐克帅.红色旅游和社会记忆[J].旅游学刊,2016,31(03):35-42.

[3]杨天昊.红色旅游场域下的社会记忆建构——以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4):48-52.

[4]沈旸,周小棣,汪涛.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类文物的保护对象构成与规划策略——兼论战场遗存的保护模式[J].建筑学报.2010.4:1-4.

[5]陈红军.纪念空间与冼星海集体记忆建构[J].中国音乐,2018(04):110-116.

[6]赵海翔.纪念性景观表现[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5:45.

[7]童涛.红色纪念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论文,2014:14

[8]曹志明.纪念性景观的物质环境元素分析[J].设计艺术研究,2015,5(03):34-46.

[9]王贞.韶山红色文化旅游实景演艺的数字化设计研究[J].装饰. 2017,(09):136-137.

[10]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5,(04):56-61.

[11]刘新燕,金苗苗.革命烈士陵园改造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4.30.04:112-113

[12]宋子齐.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研究[J].设计,2021,34(15)157-160.

[13]戴莉婷.红色文化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21,34(23)45-47.

[14]王琳玲,杨春锁,魏雯慧*.几何元素在景观中的情感导向—以纪念性景观为例[J].设计,2022,35(12):116-118.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长征策略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