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颠覆性技术识别与评价机制研究

2022-12-03马玉平安徽三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安徽省科技评价

文/马玉平 徐 红(安徽三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引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新一轮颠覆性技术发展十分活跃,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交叉融合、深度渗透和群体兴起,量子、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已经处于产业化突破的临界点。世界各国纷纷瞄准这一时代契机,从政府顶层到企业层面,相继发布推动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政策措施,谋划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市场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安徽省一直将创新驱动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通过推进建设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省“一室一中心”等创新载体,增强了区域对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和创新技术等在内的创新要素的集聚,形成颠覆性技术产生的策源地,尤其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具备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创新的条件与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开展颠覆性技术的识别与评价机制研究,发现更多颠覆性技术并推进应用,可为安徽进一步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和识别研究

1.颠覆性技术的概念

颠覆性技术又称为破坏性技术,是指通过创新原理、创新组合和创新应用开辟新的技术轨道并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战略性创新技术,是多项技术交叉融合产生的新技术[1,2]。颠覆性技术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自下而上的颠覆性技术”“自上而下的颠覆性技术”“侧面包抄的颠覆性技术”和“大爆炸式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技术来源可以分为三种:新的科技突破、技术颠覆性创新组合、技术的颠覆性应用。

2.颠覆性技术的识别研究

颠覆性技术的预先识别已成为各国争相布局的战略重点,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外颠覆性技术研究大致可划分为识别技术领域/社会趋势(常用的方法有技术定义、问卷调查、文献计量、情景分析等)、聚焦技术方向/技术挑战(常用的方法有调研、访谈、标准筛选、定量分析等)、研讨某项具体技术(常用的方法有专家研讨、技术补充、定量评估、路线图、场景模拟等)三个方面。从分类方法上来看,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标准对颠覆性技术进行了分类,苏鹏等[3]通过系统梳理现有文献回溯颠覆性技术识别发展过程,提出将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划为图书情报领域识别方法、工程管理领域识别方法、经济研究领域识别方法和Christensen 流派识别方法四大类。石慧等[4]借鉴国外对于颠覆性技术的相关研究,按照主观判断、客观推导、主观判断和客观推导相结合的思路对识别方法进行分类。张佳维等[5]在分析颠覆性技术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技术特征、市场特征以及宏观环境三个维度的识别指标体系。于光辉等[6]基于专利和Bass 模型对颠覆性技术进行识别和判断,并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该识别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Jia 等[7]构建了基于属性和功能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选取人工智能与物联网(AIoT)产业中的智能物流机器人技术进行实证分析,以技术新颖性、突破性和影响力3 个属性作为测度指标, 识别颠覆性技术,并对技术进行功能分析。侯广辉等[8]提出颠覆性技术符合突变现象的多模态、不可达性、发散和滞后等特征,因此建立了突变级数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模型。陈育新等[9]运用核心- 边缘理论和专利引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多维度颠覆性技术识别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可以有效识别特定技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

综合大量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的研究方法正在逐渐多样化,研究体系也在不断由完善走向成熟,但是颠覆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识别指标错综复杂。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本文构建了如图1 所示的颠覆性技术预测与识别方法。

图1 颠覆性技术预测与识别方法

三、安徽省颠覆性技术发展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安徽把握科技与产业发展大势,全面持续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了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系统,蕴含了催生培育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机遇和条件。

1.科技资源配置方面

安徽省自2008 年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对科技资源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第一,安徽省创造了良好的高端人才引进环境,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了科研骨干力量,扎实落实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累计扶持274 个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不断为安徽省的科技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20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883.2 亿元、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为370 亿元,为科技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第二,安徽省建立了完善的高端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引导学校培养科技发展人才,实现校企协同。科教人才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共有高等院校121所,在皖院士38 人,备案院士工作站62 家。第三,打造了健全的科技服务平台支持体系,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实现区域间的资源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科技资源匮乏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

2.创新平台建设方面

近年来,安徽省创新平台建设“扩面提速”,扎实推进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第一,创新平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创新主平台相继获批,滨湖科学城建设正在推进,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形成,新布局建设省“一室一中心”28家,建成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210 家,省重点实验室175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4 家,具备了提升颠覆性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第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孵化能力不断增强。安徽省持续瞄准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有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持续加大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力度,并积极鼓励全社会多元建设孵化器,支持建设专业孵化器,致力打造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孵化载体不断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截至2022 年6 月底,全省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30 家,其中国家级48 家;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219 家,其中国家级70 家。扎实推进省级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第三,出台科技政策支持创新。安徽省20余项支持科技创新的法规政策颁布实施,逐步构建了技术和产业、金融和资本、平台和企业、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撑体系。

3.科研项目遴选方面

科研项目遴选制度是科研资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遴选与管理细则》等一系列有效的科研项目遴选制度,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将省科技计划及专项整合为六类计划,明确定位和支持方向。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实行定向委托、联合研发新机制,2019 年以来已实施定向委托项目35项。2021 年新增设“揭榜挂帅”类专项,首批立项9 个项目。

4.科技评价反馈方面

科技管理的效率取决于科技评价的合理性,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偏。第一,建立完善的科技评价体系,打造评价信息反馈系统。安徽省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对各类科技活动进行准确的预估与监测管理并进行相应调控,系统性明确科技活动的主客体,以达到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第二,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允许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健全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在省内高校开展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试点。

四、安徽省推动颠覆性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安徽省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识别能力不强、评价方法不多、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颠覆性技术识别能力不强,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虽然安徽省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优化了人才培养环境,但是在颠覆性技术识别方面,专业人才储备相对匮乏,参与颠覆性技术识别与研发的后备军更为稀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主体主要聚焦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尚未完善,企业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科技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2.颠覆性技术评价方法不多,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常用的颠覆性技术评价方法主要有技术成熟度曲线、技术成熟度评价、质量功能展开、情景分析、社会趋势聚焦等类型。针对安徽省颠覆性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不同地区的科技能力和科技资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常用的评价方法不能有效落实到实际情景中,难以实现评价方法效用最大化。目前,安徽省还未形成具有地方适应性的评价方法,不利于颠覆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颠覆性技术评价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颠覆性技术具有前沿性、超前性,评价体系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复杂多样,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的“一评定结果”的简单化、粗放式评价模式,大多数的常规评价侧重于领域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这一评价方法主观性太强,适应性差。同时,缺乏构建颠覆性技术评价机制的科学指导,导致安徽省还未建立完善的颠覆性技术评价体系和健全的评价机制。

五、相关建议

1.多举措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外部引进,制定、落实柔性引才奖励制度,明确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根本诉求,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支持,持续推进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人才政策落实,及时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申请。二是加强内部培养,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协同发展,以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中介体系为载体,为产学研融合构筑通道,提升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有效激发安徽省科技创新活力。对高校科研人才进行建档、动态追踪和全面掌握人才资源流动,搭建完善的颠覆性技术信息共享平台,资源互补,加强高等院校培养颠覆性技术人才的力度。

2.完善颠覆性技术的监管制度

一是鼓励企业积极实施项目经理制,遴选具有产学研背景的优秀科研人员担任项目经理,通过制度松绑、灵活用人、充分授权,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推进监管改革支持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二是政府层面建立专门颠覆性技术创新统筹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新型制造体系的标准和法规,打造良性的市场环境,为新兴产业打下基础[10]。

3.优化颠覆性技术的识别评价机制

采用连续性和动态化的科学评价方式,彻底告别“一评定结果”,优化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识别评价机制。一是建立颠覆性技术单独评价机制。针对目前颠覆性技术的识别与评价工作分散于各类管理部门或高校院所中,没有统一口径和归口管理单位,建议分类单列颠覆性技术识别和评价工作归口单位或部门,建立并完善符合颠覆性技术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识别评价机制。二是建立颠覆性技术广泛征集机制。颠覆性技术识别与评价可采用征集遴选与公开大赛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专家和大众智慧,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等,对潜在颠覆性技术进行识别与评价,遴选出一批潜在颠覆性技术。特别是随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方法的日益发展,能很好地挖掘专利、科技文献等数据中主题、关系信息的特征及演变情况,因此可以尝试利用这些方法解决颠覆性技术识别问题,以提高识别效率及准确率。三是建立颠覆性技术综合评价机制。颠覆性技术评价的内容除了选择性地采用技术、市场、商业、管理四个维度外,还要考虑颠覆性技术的发明人,要特别注重那些思维奇特、思考解决问题方式和角度异于常人的“奇才”“鬼才”“怪才”;要形成科学有效的预见方法体系,构建未来场景分析、颠覆性技术预测的评价模型;在评审专家的组成上,多邀请未来产业专家、用户、理论专家、技术专家、投资专家等各类专家参与评判。

六、结语

本文从剖析颠覆性技术内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安徽省颠覆性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立颠覆性技术的识别与评价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进一步厘清安徽颠覆性技术的领域、方向和源头,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颠覆性技术,促进颠覆性技术成果更多地在安徽落地转化应用,有助于安徽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抢占科技先机,在科技竞争中保持优势,这对于安徽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安徽省科技评价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