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州明清时期著述家族简述

2022-12-03张靖鸣肖开勇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鄂州家族

张靖鸣,肖开勇

(鄂州职业大学教育与管理学院,湖北 鄂州 436099)

古代科举士子考试情况大致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地方社会人文发达程度。鄂州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享有较高的政治与军事地位,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教育状况落后,科举考试中试者较低。明清时期,鄂州的科举文化发生很大变化,科举考试中试率不断上升,清代考取51 名文进士,举人达200 余人,这是地方教育跃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科举文化以文史、经学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书写能力。正是这种原因,使得许多文人在热衷科举的同时,勤于著书。鄂州著述家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因为著述家族人文特征各异,所以著述家族分为许多类型,如经史、制艺、文学、艺术等等。

一、县城著述家族代表

鄂州市在民国以前分为八乡,西南一带为内四乡,分别是灵溪、马迹、贤庾、符石;城关及东北一带为外四乡,分别是县市、洪道、永福、神山。县城为全邑文化核心,金牛镇与葛店镇分别为内外四乡的文化中心。县城内著述文化以王家璧家族最为知名。

王家璧(1814-1883),字孝风,号连城。武昌(今鄂州)县城绣衣坊人,道光进士,授兵部主事。先后佐理曾国藩、左宗棠营务。曾关中讲学。后历任大理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光禄寺少卿等职。王家璧一生勤勉,著有《王氏家集》4 册、《狄云行馆奏稿》8 册、自编《武昌志》13 册、手稿《编年稿》21 册、书札11 册、诗文14 册、杂著13 册、师友诗文抄24册。还有一些解经、注经的著作。这些书稿现藏于湖北省图书馆,多为手抄本,达一千多万字,大部分未刊。

王家璧著述渊源溯自深厚的家族背景。据《王氏宗谱》载,远祖王璧,字大猷,生于唐咸通戊子,居南直隶徽州府祁门县苦竹港。授金紫光禄大夫。传至十八世舜二公,更名省三,是为始祖,元季流寓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明洪武四年奉诏迁湖广黄州府黄冈县,卜居上伍重乡久昌村之乌石山下;至第七世开始人文尉起,显发兴旺,成为当地望族。清顺治年间,第十世王追騄乔迁武昌县绣衣坊,至王家璧已有六代,书香不绝。安徽桐城张廷玉于雍正五年撰写《王氏族谱序》:“王氏为三楚望族,其文章政迹,麟麟炳炳,足以照耀史册者,自泰州公而下,绵绵不绝……余谓如王氏世德之深厚,门第之高大,为近今谱牒中所不多见”。王氏家族英才辈出,他们重视仕途,更能挥毫著述,著作可称汗牛充栋。

八世王廷陈撰《梦泽集》二十三卷。

九世王同道《撰侍御遗草》一卷,《侍御遗草补辑》一卷,王同泰著《南北吟草》。王同寅著《正气歌及词调别音》。王同轨著《兰馨篇》《合江亭》《苍苍阁》《游燕草》《耳谈》。

十世王追琪著《吴越行吟》一卷,王追美著《岣嵝山人集》。王追醇《青箱类事》、《咫间诗初选》等。

十一世王一鸣撰《朱陵洞稿》三十三卷、《中州赋录》一卷,《伯固公诗拾遗一卷》》拾残三卷》。

十二世王封渭著《潢川制艺》。王封溁著《蒙春源诗古文集》《华实集》《制艺选》。王封昆著《憩庵诗集》。王封权著《眺云山坊诗》。

十三世王如颙著《若严文集》。王如琰著《瀛洲小草》《三沙小试集》。王如琮著《少微堂诗集》。王如璠著《钝斋诗草》《且园吟秋》《片玉集》七种七卷。王如称著《懒斋吟》[1]十四世王养冲著《长吟集》《唐诗鼓吹评注辑》《王氏诗统略》。王养鹄著《霞坡制艺》。

十五世王芝异撰著《恬庵公诗稿》一卷。芝异为家璧之父,有《乾惕轩周易述赞》,此集收其诗一百三十八首,文二篇。

十六世王家寅撰《王柳村诗稿》一卷,家寅号柳塘,家璧堂兄,事迹不详。收其道光八年至十四年各体诗二百八十二首。对当时长江水灾情况反映甚多,其注释或引言记载尤详。

十七世王世騵著《王世騵文稿》不分卷。世騵,家璧之子。稿凡三册,收其文三十余篇,多为课艺之作。稿中夹有其父《江淮河汉》手稿,言治水之事。

根深者叶茂,王氏家族著述的形成和发展持续时间达明清两代,十代人相继著述,营建了一种良性传承的文化生态关系。其著述内容丰赡,涉及文学、课艺、经史等多个领域,明代王氏家族文化以王廷陈影响最大,他的诗风受前七子熏陶,但观点特立,他提出诗歌既要以古为范,又要符合当代之文学思潮与文学发展趋势。[2]王廷陈一方面提倡性灵,追求率性自然。一方面又倡导愤郁哀怨的诗风。能融合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王一翥,字子云,号补庵。弱冠游京师,与竟陵派谭元春等有交往。他和王追骏是明末清初之际的复社成员。清入关后在庐山脚下隐居十余年,后归隐故乡巴水。王一翥经常游览武昌名胜古迹,并怀有深厚的感情,写有《武昌雨中登城》《游武昌寒溪寺望黄州作》等八首诗,后载入《武昌县志》。武昌县市绣衣坊人王养愚,系王家璧堂叔祖,著有《随意吟》,其诗作《童氏子歌》载入《武昌县志》卷末。

王氏家族著述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在湖北家族著述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王家璧对先贤作品资料不遗余力的搜集、整理、辑录,功绩可彰。

二、葛店科举望族著述情况

鄂州清代科举家族首推葛店范氏经义堂家族。范氏一世祖雯沼,字道心,号秀章。明隆庆中自江右迁湖北武昌县神山乡葛仙镇(今鄂州葛店开发区),历经数百年,衍为望族,该族重教兴文,名播一邑。从《清代朱卷集成》和《清代家集丛刊》中刊录的《武昌范氏伯侄父子兄弟乡会选拔试卷》记载可知,范氏经义堂家族中进士4 人、其中翰林3人,举人12 人、贡生18 人,邑庠生等130 余人。出仕者30 余人,候选者50 余人,可称为鄂州清代第一科举家族。

范氏经义堂家族众多的著述人中,以第十世范志熙为特出,范志熙(1815-1889),字月槎,咸丰十一年(1861)顺天举人曾任江苏扬州府河务同知,累功保擢江苏候补道,加三品衔。著有《范月槎诗文稿》十九册,抄本一册,《退思存稿》五种八卷,《退思诗存》四卷、《退思文存》一卷、《仕隐图题词》一卷、《木犀香馆诗草》一卷、《都门唱和诗》一卷。范志熙也是藏书家,编撰《范氏归馆书目》2 册,著录其图书有4557 种,有3745 种是集部,经史子类图书数百种。范志熙从侄范鹤生系翰林,他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恩师,知名于时;著有《澹灾蠡述》《古藤花馆古文词》。

范志熙伯曾祖范国梁,岁贡生,候选训导。著有《廉让山房文集》待梓。伯祖范开桂,廪贡生,襄阳府教授,著有《四时登黄鹤楼集》《唐唱和合编》《次和原韵续编》《朱子治家格言诗》行世,有《闻过山房文集》《科名显报题词》《梦中梦集唐》等书待梓。堂伯祖范开诚,乾隆乙卯年举人,著有《浣绶山庄文集》《湘中吟》。祖父范开椿,著有《诗礼庭课》《幼草析字法》《廉让山房诗文读本》。另有范开宗著《可园诗草议录》。范德绂著《经筵诗古文集》,捐资刊刻《觉世经诗》《劝溺婴文》等。范德芬著《名医赋》。范彭龄著有《饮香课草》。范希逵著《文杏山馆诗集》《有获书屋文赋》合钞待梓。范希莲著《慎自怡园刻本》《问津草堂集》《桂花书屋詩鈔》等。《武昌范氏伯侄父子兄弟乡会选拔试卷》一册由范开诚辑录。内有科举文章53 篇,应试诗12 首。[3]

范鸿劼是一位革命家,他于1897 年11 月出生,后考入北京大学,任中共北方区委宣传部部长,主编《政治生活》周刊。1927 年4 月,范鸿劼与李大钊等一起从容就义。《先烈范鸿劼家传》一书范鸿劼之兄范鸿勋撰写。

范氏家族书册内涵丰赡,主要属于文学、制艺类著述家族,他们留下的著作及资料现藏于国内外图书馆,丰富了当代研究者的文化视野。

三、梁子湖畔著述家族荟萃

梁子湖位于鄂州西南边,沿湖一带诸姓家族多系宋元明时期从安徽、江西等地迁来,而每个家族的文化成因有异。地处梁子湖之东的张氏敦义堂家族,经过了由耕读之家向科举家族转变的漫长过程。张氏敦义堂家族始祖张伯九自元代从安徽徽州府休宁县迁至武昌县(今鄂州)符石乡(沼山长岭一带)马鞍山下张德宝庄落籍,开荒创业,经过第一世至第八世的艰苦农耕,终于自给自足,让子弟开始接受教育。从明代到清代,由于人口增多,张氏敦义堂家族从张德宝迁出不少人,形成新的村庄,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村庄又有人迁出,到了乾隆年间,张氏敦义堂家族已形成二十多个庄门的大家族,分布在梁子湖东岸一带,人文熠耀,名士辈出,著述丰盈。尤其龙塘村,较短时间内考取秀才、举人、进士三十余人,成为该家族中文化代表村落,文人著作卓异不凡。在张氏众多著述者中,以龙塘庄张裕钊为杰出代表。张裕钊(1823—1894),他是清末著名文学家、学者、书法家、教育家。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他的著述进行专题研究。其著作以经史、古文、书法为要,兼涉诗联艺术。

张氏敦义堂家族部分村庄著述

张氏敦义堂家族文人从第九世到二十三世中,有十三代人的著述传世,属于经史、文学、艺术类著述家族。

月山杨氏家族位居梁子湖之滨,佳山秀水,人文毓秀。解放前属于大冶月山堡,1953 年划归鄂城县。其始祖杨麻从大冶保安镇之东迁来月山,自元代至今约有六百多年历史,杨氏家族世代靠捕鱼为生,同时注重对子弟的教育。明清之际,考取举人、秀才达百余人,其中不乏知名文人。杨清溪,隐居教授,门徒甚多,有“关西夫子”之称。著有《清溪文稿》四卷。杨慰农(1800-1876),字垣怀,册名世霖,系杨清溪从弟与弟子。自幼酷爱读书,在杨清溪门下十年,学问渊博,道光乙未科(1835)中举,曾授保康县教谕,同治年间,授襄阳府教授,阐扬文风,砥砺士子。杨慰农得意门生系清季文坛名家张裕钊。杨慰农著有《冷斋杂著》等,其中《保康县文庙重修记》《重修明伦堂记》《歇马河重修三闾书院记》等文章具有史料价值,现藏于湖北档案馆。[4]

杨东来(1894—1945),名以馥,字廷芳,晚号澹岩,东沟镇月山人。1918 年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受业于国学大师黄侃,攻语言文字及词章训诂,复师事湖北国学馆馆长王葆心。他相继担任省立师范、大冶师范等校国文教员。杨东来长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早年著《左传古音考》《史记假借字考》,还有《澹岩文存》四卷、《澹岩家书》四卷及《儒学发微论》《澹岩诗词选》《澹岩楹联集》等,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全部散失。所撰《月山乡土志》,被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收藏。其子杨景亨曾任华中师范大学讲师、鄂州职业大学副教授,工诗词楹联,多次在全国楹联大赛征稿中获奖。

杨氏家族中还有杨松如著有《鄂西吟草》,杨荫民著有《月山杨氏小传》。杨厚庵、杨崇勋、杨子文等文人亦擅长诗词楹联,并有作品传世。杨子文之子杨崇南著有《乔梓微吟》《竹枝词百首》等。杨子文之孙杨忠科赓继先辈,勤于创作古典诗词。月山杨氏数百年书香,在鄂冶享有清誉。其家族文人著述属于史志、文学类。

长岭镇历史悠久,据《武昌县志》载:“长岭街在县西南百里,属符石乡。乾隆年间,市廛始盛。”长岭镇,地处鄂、武、冶交界之处,水陆交通便捷,商贸发达。土著有余、朱、张等望族,其中,朱氏家族朱庆甲一支为中医世家,悬壶济世,福泽一方。

朱庆甲祖上数辈行医,遗有多种方书,这为他学医提供了条件。朱庆甲在诊断之余,著《医学入门》《医学入门》八卷,《伤寒辨论》十卷。朱彝亭系朱庆甲先生之子,遗《大生堂膏丹丸散集》。朱瀛洲系彝亭先生之子,遗有手稿《医醇剩义方歌括》《朱瀛洲医案》。朱瀛洲之子英航著踵续医道,著有《临床医话》二卷、《验方录》等。朱英航之子朱祥麟,第五代传人。历任鄂州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被聘为湖北中医学院内科兼职教授,发表医学论文百余篇,著有《中国宫廷秘方医疗佚事集秘方选评》《论内经风病学》《奇经证治条辩》《医学发微》《医垒心言》《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李时珍学士论丛》《本草纲目良方验案类编衍义》《周易与中医效方》《五行声色导引功》等书刊行。

长岭朱氏家族不仅是在医术与理论上建树不凡,在传统古典诗词领域传承有序。如时任汉阳教谕的朱琢章的诗崇尚性灵,他遗存诗作多系嘉庆至道光年间所作,像《长港舟中》《长岭秋望》等具有浓郁的乡关风情,著有《不已诗草》传世。其子朱庆甲系长岭街大生堂药局创办人,曾于光绪年间参与修订《武昌县志》,有诗作传世。朱黻华功力深厚,尤精七律,早年诗载《大汉报》,著有《静修室吟草》《佛航诗稿》。朱勉华才情超然,虽然诗作不多,但所作史实沉厚。朱英航行医之余,吟诗作联,著有《岭头杂咏拾零》。朱忱执教于江汉大学,为《汉语大词典》《汉语成语大辞典》《汉口丛谈》编纂者之一,著有《题画白绝》。朱敦诚先生著有《野草微吟》。朱朗如系鄂州市太和高中语文教师,工诗词楹联,擅长吟诵,录有《朱朗如吟诵诗词》光碟,著有《凤台吟草》,与其父朱黻华著作合为《仰俯楼诗存》,另有《旧诗创作琐谈》等。朱祥麟在诗词创作和理论上造诣皆深,编有《西长岭诗词选集》,著有《通虚子诗词稿》《通虚子诗词续稿》《梁湖棹歌》《通虚子诗话》,辑注《朱忱诗剩》。[5]

明清之际,张氏敦义堂家族与长岭朱氏家族均系武昌县符石乡,与月山杨氏家族山水相连,地气钟灵,文风蔚然,骚人墨客怡情于创作唱酬,共建了一处蕴藉儒雅的文化空间,形成鄂州著述家族最耀目的地标。其原因这既有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积淀,也有地缘、亲缘关系作纽带。

结语

鄂州史上还有孟登、刘惺、柯逢时、黄大华等著述家族,这些家族的著作尚待人们发掘整理。综上所述,鄂州著述家族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展现鄂州历史文化的基点之一,对于当代文化研究者而言,不失为一个亟待开掘的文化矿藏。

猜你喜欢

鄂州家族
是不是连我也隐藏雾的背后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书法《竹枝词》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乐器家族
鄂州孝文化资源的开发视角研究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
鄂州市动物无害化处理做法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