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时政类新闻的传播特征研究
——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2022-12-03孙静尹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联播新闻联播主播

孙静,尹兴

(上海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120)

1 《主播说联播》栏目概况

《主播说联播》栏目脱胎于《新闻联播》。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至今已过去四十余年,是我国“存活”最久的节目,其官方、严肃、权威、正经的媒体形象也在观众心中固化。 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新闻媒体的传播环境、传播语态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官方、严肃的《新闻传播》,与伴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媒体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格格不相入。 《新闻媒体》等传统主流媒体遭到了严峻的挑战,对此,主流媒体纷纷开始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途径,以此来提高收视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1·25”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 ”[1]于是,2019年7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便正式推出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的特别评论板块,《主播说联播》一经开播就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相关话题和热词频频登上各大新媒体平台的热搜榜。

2 《主播说联播》传播要素分析

2.1 传播主体分析

2.1.1 主播团队的“人格化”回归

“《新闻联播》中,播音员采取的大多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角度”[2],主播们在播报新闻事件时,不会将任何个人的感情、态度掺杂其中,社会角色“客我”强于“主我”,他们从实际出发,客观地播报新闻。 而在《主播说联播》中,主播们一改以往的不苟言笑,回归其人格化形象,不再只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新闻,采用起第一人称的“我”,“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向大众传递生动有趣、 贴近民生的新闻。 同一演播室,同一个主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强烈的“反差感”,让观众印象深刻。

在此之前,康辉、海霞、李梓萌等“明星主播”的幕后工作从未向外披露过, 观众们对此具有很强的探索欲,《主播说联播》 节目的及时出现则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主播说联播》开播不久后,欧阳夏丹和康辉就揭开了观众心中多年的疑惑: 主播手中的稿件到底什么模样;联播结束后主播们聊些什么。当主播走下“神坛”,褪下“明星光环”,走出“新闻联播”,将生活化的自己展现在观众面前, 将幕后的工作细节展现到镜头前时, 观众在好奇心和窥探欲的支配下便会纷纷点击视频,《主播说联播》成功掌握“流量密码”,实现热度和口碑双丰收。

2.1.2 幕后团队的内容制作

《主播说联播》语态清新、金句频出,极高收视率的获得,离不开背后团队的默默付出。短视频的整个制作流程——“脚本—录制—制作—发布”, 每一步都离不开主创人员团队, 其在节目内容的制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主播说联播》栏目的主创团队不仅对社会热点具有极强的敏锐度, 而且具有极强的专业技能,他们对得到的素材进行加工重构,为视频添加合适的背景音乐以及引人注目的字幕,使短视频呈现时更加完整、有趣有料,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眼球。 幕后“专业+系统”的操作需要主创团队的强大技能支持, 幕前的内容解读需要主播团队,《主播说联播》 栏目获得的极高收视率以及支持率离不开两者的协同合作。

2.2 传播内容分析

2.2.1 内容选择

《主播说联播》内容主要是对当天《新闻联播》的某一热点话题或者网上热议的话题进行解读与评论,选择范围较为广泛,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涉猎。将《新闻联播》与《主播说联播》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前者以政治性新闻为主,更注重宣传党和政府,属于“呈现式联播新闻”;后者在内容上更加贴近民生,关注百姓,目光偏向社会热点问题,属于“呈现式民生新闻”。

2022年2月, 冬季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在冬奥会举办期间,《主播说联播》的含“奥”量可谓是极高,并且设定一系列符合网络用户阅读习惯的视频标题, 比如:“当冰雪遇上中国红,碰撞出热‘雪’冬奥的高燃时刻”“有朋自远方来,See you in Beijing”“冬奥和春天来了,一起来了!”“快看!北京冬奥‘半程成绩单’太亮了”“明天闭幕,最新‘剧透’来了! ”

2.2.2 报道风格

《主播说联播》改变了《新闻联播》严肃、庄重的报道风格, 主要体现在播报语言风格和肢体语言表达两个方面。首先,《主播说联播》对播报语言风格进行了创新。 不同于《新闻联播》官方、正经的解说词,《主播说联播》 更多的是使用生活化的网络用语,传情达意直接明了,更加具有人情味儿。2022年1月2日播出的《主播说联播》中,康辉收到来自平凡英雄的珍贵的新年礼物——一块戍边石、一幅忠诚字,康辉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戍边战士们对祖国清澈的爱,他们决不把“领土守小了”“主权守丢了”,直抒观点向无数平凡英雄致敬,直接地传递感情,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其次,《主播说联播》中主播的肢体语言表达也更为丰富。 在3min 不到的视频里,主播们不再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地“播新闻”,反而运用起手势动作、 头部姿势和面部神情等非语言符号“聊新闻”。2022年1月7日的节目中,海霞姐姐剧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开头唱了一句“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并配上双手比心的手势,最后让大家一起“见证历史,见证精彩”,奥运再来,精彩依旧。

2.3 传播渠道分析

2.3.1 微博话题引流

2019年7月25日至27日,《新闻联播》连续三天且多渠道地播发国际锐评, 这些既犀利又接地气的国际锐评产生了极为轰动的效果。 央视新闻媒体中心从中获得灵感,借力推出了《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栏目,并在新浪微博平台设置了相关话题——#主播说联播#,将“今天的《新闻联播》都有啥重点?关注哪些热点?主播为你梳理!”设置为导语,得到了广泛传播,截至2022年2月,该话题在微博平台的阅读量已高达104 亿,讨论次数达到了219 多万。

2.3.2 开通微信公众号

2019年8月16日,《新闻联播》 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将“主播说”专门设置为固定栏目,开通后发布的第一个栏目作品, 阅读量就高达10w+。 截至2022年2月,该栏目内容已有370+个,每条推文的观看量都很可观。

2.3.3 入驻短视频平台

2019年8月24日,《新闻联播》入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目前,《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号已经累计获得3 297w+的粉丝,点赞总量已经达到2.8 亿+。抖音平台《主播说联播》的相关话题,有着高达59亿+的播放量, 该话题下最热的视频点赞数是755w+,留言10w+,转发量1w+。

3 《主播说联播》的传播特征

3.1 主体特征

3.1.1 品牌效应打开市场

品牌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新闻联播》开播至今已有40 余年,在我国《新闻联播》的品牌知名度是其他同类型节目无法比肩的。 《主播说联播》在出镜人物、拍摄场景等方面都与《新闻联播》保持高度一致,在抖音、快手、微信的官方账号均是“新闻联播”,发布的视频也都带有“新闻联播”的标识。《主播说联播》正是凭借联播背后的“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迅速打开市场,积累起大量的关注。此外,央视主播作为个体,也拥有自身的品牌力,康辉、 郭志坚、 海霞等主播都是人人皆知的“明星主播”,这些著名主播的个人IP 也能为《主播说联播》带来更多的关注度。

3.1.2 传播主体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为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发声筒和舞台, 个人或集体可以通过抖音、微博、知乎等平台,自主制作视频、传播文字图片,人们从新闻传播的客体转变成新闻传播的主体,过去以主流媒体和网络红人为主的传播主体模式已被打破,传播主体进入多元化时代。《主播说联播》以移动平台的潜在用户为基础, 受众可以根据不同平台需求和阅读习惯进行视频加工和分享, 实现人人皆媒的全平台传播[3],有利于打破时政类新闻的局限,提升时政类新闻在网络中的传播力,进一步拓展话语空间。

3.2 内容特征

3.2.1 从“长视频”到“短视频”的转变

近年来, 传统主流媒体不断探索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纷纷入驻新媒体平台,希望通过拥有巨大流量的新平台吸引更多粉丝群体, 增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而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极快,长视频很难满足人们在短时间内娱乐消遣、获取信息的需求,因此,传统媒体需完成“长视频”到“短视频”的转变,同时要保证短视频“长发展”。 相较于传统的长视频而言,短视频包罗万象,时长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同时融合了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内容,如果说长视频是“基础与常量”,那短视频就是“机会与增量”。

为极大迎合和满足人们在快节奏、 高压力生活状况下的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主播说联播》的每一条视频时长都不超过3min,语言精简有深度,句句接地气,视频内容短小精悍。然而短视频的“短”也有可能出现逻辑断层、剧情不完整的情况,导致用户的获得感、观看感低,所以《主播说联播》在向各平台投放短视频时,要根据不同平台特点,针对不同平台用户需求,聚焦用户“获得感”,提升用户的“观看感”。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的新闻舆论与思想文化阵地,有着较强的权威性,“有大事,看中央”这句话一直在民间流传,“奥运会”“春晚” 等都是央视特有的长视频资源, 央视在长视频制作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何变‘长’为‘短’,提高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深度, 需要进一步延展和深入”。

3.2.2 “一对一”的表达方式

《主播说联播》 栏目实现了从长视频到短视频、大屏到小屏、 横屏到竖屏的转变, 视频画面更加简单、直观。 同时,主播的表达方式也由原来的“一对多”转变为“一对一”,“身势语言、表情语言”等非语言文字符号的使用, 大大减少了主播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 美国学者迈克·贝克特尔指出,人们沟通中的信息38%是通过我们的语气语调传递,55%是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传递[4]。

3.3 渠道特征

3.3.1 多平台宣发打造舆论新阵地

《主播说联播》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寻求突破的产物,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分发渠道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微博、微信、抖音等商业平台。 《主播说联播》栏目会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征对视频进行二次加工:微博平台提炼视频的主旨内容,通过微博热搜扩大影响力; 微信瞄准人群裂变传播和朋友圈转发分享模式,重点提高标题吸引力;短视频平台凸显精炼化和高观赏性,突出新闻主题[5]。二是“央视频”和“央视新闻”等央视旗下的客户端。《主播说联播》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多途径进行差异分发,覆盖多样阅读习惯和不同年龄段的受众, 在新媒体平台建造舆论场新阵地。

3.3.2 “大屏”与“小屏”互哺,社交传播

《主播说联播》在2019年上线后,在互联网各平台均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同时反哺了《新闻联播》。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 《新闻联播》 青年观众增加139%,收视率同比上升92%,电视端的“大屏”与移动端的“小屏”相衔接,“大小互哺”使得新旧媒体互利共赢。 同时,短视频打破了时空界限,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受众可以将《主播说联播》栏目一键分享到各个新媒体平台,多平台、多设备进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进行网状传播,使热点新闻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论。

4 关于《主播说联播》栏目的现实思考

4.1 “去中心化”与“权威性”之间的博弈

当今中国新媒体的成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媒体“去中心化”现象日益凸显。 “去中心化”最早是由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引入信息传播领域的,他认为“计算机挟其散播信息的强大能力,正在创造崭新的权力结构,一种‘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的新权力结构”[6]。新媒体平台的“去中心化”特征赋予了受众特权,人人都有发声权,人人都能成为信息源以及传播者。《主播说联播》在多个平台发布后,赋予了受众自主权以及主导权, 使得受众可以自主地选择新闻,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主播说联播》中,主播不仅使用大量的口语、谚语、俗语,还会引用网络流行词,让时政类新闻变得“有意义+有意思”, 增加新鲜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主播说联播》在贴近受众、增加娱乐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官方媒体的身份, 必须保证其新闻语态的权威性。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各个新媒体平台的“去中心化”“去权威性” 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主流媒体新闻语态的“权威性”,因此,在“去中心化”和保持“权威性”博弈中,新闻语态如何找到平衡,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4.2 《主播说联播》在“新平台”的机制优化

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多杂,时政类要想获得观众注意力,必须增加媒体与受众之间的黏合度。目前,《主播说联播》栏目与受众之间缺少黏合性,平台互动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体现为视频的评论量远远低于点赞量。 以抖音平台为例,2021年9月4日的一条视频——“海霞劝美国:与其四处找‘洗衣粉’,不如管管自己的糊涂账”,该条视频的点赞量高达107w+,但评论数量只有199 条;另一条视频“医生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请多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尊重和关爱!”点赞量有58w+,评论量只有12 条。受众往往是通过评论来表达对某一热点话题的看法, 评论数少也指明了《主播说联播》栏目今后要完善的一个方向

其次,官方账号与受众缺乏有效互动,几乎没有点赞、回复过受众。 对评论的忽视,会导致受众的疑惑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进而影响到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与满意度。因此,《主播说联播》应充分利用好“新平台”设置的互动按钮,优化平台的互动机制,强化用户反馈渠道,消除主流媒体与用户的隔阂感,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黏性,使《主播说联播》这种新闻短评类节目在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下持续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联播新闻联播主播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我是小主播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
笑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