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建设

2022-12-03安益强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科医学生导师

安益强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出新医科建设,从而吹响了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学+X交叉学科为支撑的新医学模式”发展的号角[1]。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在新医科发展背景下,医学技术的继承和创新、医学和相关学科的交叉创新都离不开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医学人才。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高校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从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方面着手,通过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素养已经成为各大医学高校的重点研究课题[2]。但值得注意的是,医学高校在多渠道采取措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对于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建设存在认识不足、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

1 完善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的必要性

1.1 目前医学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目前绝大部分医学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的建设尚处于空白阶段,对创新创业档案的管理更是远远没有做到机构、人员、场地和经费的到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建设思想认识不足。创新创业考评档案本身就是新型的档案门类,再加上思想认识不足,人员、经费和场地缺乏等因素,各医学高校仅仅收集典型的创新创业案例资料并加以保存,而对于每个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则缺乏一定的收集和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2)相关制度或指导性政策不健全。目前各高校档案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关于学生档案的内容仅明确学生入学前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大学学籍和毕业登记表等内容[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始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之后国家出台了系列文件推动“双创”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以蓬勃发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因为出台时间早于“双创”蓬勃发展期,所以未将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建设纳入。

1.2 完善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的必要性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医学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医学模式的发展必然进一步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4]。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然对考评档案建设提出内在要求。

首先,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临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协同,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协调不同学科、技术的合作及融合,从而优化临床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临床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师制需要根据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设立多学科交叉导师制,以更好地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再其次,由于新医科要求医学生协同横向和纵向思维融于一体,因此要求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求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新医科要求医学生既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也要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既要接受高校的理论培养也要接受医院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医学高校在建设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时既要把握考评档案建设的新内涵,也要体现出新医科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的新特征,以适应“双创”教育的要求。

2 完善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的主要渠道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新医科多学科的交叉性、双导师制或者多导师制的多样性、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协同性、高校和医院联合培养的综合性。

(1)以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学科的种类建立多学科交叉度考评档案。在新医科背景下,多学科的交叉性是新医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新医科必然促使医学高校建设新的医学专业或对现有专业进行转型,进而推进医、工、理、文融通[5]。新医科需要培养医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通过鼓励医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主动涉猎或者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人才共同完成相关创新创业活动,从而产生新的创新创意。

(2)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根据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项目中所需导师的数目,记录创新创业项目是单导师制、双导师或多导师型,建立导师参与度考评档案。医学高校师资是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的重要基础资源[6],提升导师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有助于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快速提高。不同导师的知识领域不同、见识不同,知识和技能的碰撞就会产生新的思想,进而催生新的创新创业项目。

(3)由学校团委或学生会组织记载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考评档案。新医科的发展是推进医、工、理、文融通的过程,是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兴领域兴起的过程,信息化的时代和不同学科的交叉必然要求重构医学核心知识,医学生在参与各类创新创意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取得的成绩等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性因素,通过记载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考评档案,可以有效评估学生知识的更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度。

(4)由高校教务部门和医院科教部门联合记载医学生人文素养考评档案。新医科要求医学高校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在“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的医学模式下,临床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随着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医疗日益增长的需求,临床医生面对患者时,是临床医生与患者身心及其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综合体,这就要求医学生在成为临床医生之前,既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也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通过记载医学生人文素养考评档案,有利于评估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素养。

3 完善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的重要价值

新医科背景下,通过建立、完善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体系,可以作为评价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的有效参考依据,也可以作为评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改革的实效性评价依据,进而推进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通过研究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多学科交叉度考评档案,可以有效地评估医学高校在新医科背景下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的推进程度,进而对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置、课外讲座、学术沙龙、创新创业大赛项目遴选制度进行调整和修订。

研究分析导师参与度考评档案,为医学高校探索新型的创新创业导师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尤其对于单独设置的医学类高校,在充分调动本校师资力量的基础上,采用弹性或柔性制度,引进其他高校师资、企业负责人或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扩大创新创业导师的遴选范围,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及时参与到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

研究分析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考评档案,可以改进理论教学和实践动手“第二课堂”设置情况,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成为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分析学生参加各类型创新创业大赛的成绩,指导和改进创新创业项目的构思,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率。

4 推进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建档现代化

新医科的兴起本身就是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而催生的新学科。为适应新医科战略的发展,医学高校在建立、完善和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评档案建设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做好创新创业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规划[7-8]。目前,成熟的高校创新创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如果仅仅依靠人工方式进行创新创业类各种档案的收集、审核工作,势必增加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此外,由于各医学高校各自为政,收集和整理的各类创新创业档案缺少统一性标准规范,不利于各类创新创业考评档案的研究分析工作,也不利于医学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改进。因此,及早建立完善的、适应新医科发展的高校创新创业考评档案系统势在必行。

高校创新创业考评档案体系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体系。在新医科的背景下,各医学高校通过建立涵盖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的多学科交叉度考评档案、导师参与度考评档案、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考评档案和人文素养考评档案,能为各医学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依据和支持。

猜你喜欢

医科医学生导师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V eraW an g
医者难自医
医者难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