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意力品质在小学教学中的培养与运用

2022-12-03福建省武夷山市新丰小学

亚太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注意力小学生探究

福建省武夷山市新丰小学 李 琳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注意力发展的高速时期,也是小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侧重注意力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一定的价值。既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正确自我认知的对策,也要关注培养学生注意力品质的重要作用,以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与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注意力品质培养作为小学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持续关注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有效提高,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品质方面的缺陷,才能在注意理论的支撑下,探寻出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引导方式,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注意力品质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奠定基础。为此,在素质教育主体要求下,加强对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遵循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教学规律,不断优化调整教学方式与流程;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学生轻松自由学习的天性,围绕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持续吸引并抓住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使学生全方位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实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也能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思维认知能力。

(二)有助于增强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教师教学工作形成了诸多的挑战与机遇,也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认知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困境。为此,小学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品质培养为起点,将其延伸到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提升的领域,应当侧重于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培养与运用,切实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有助于带领学生真正融入系统化知识的学习体系中。因此,小学教师重视起抓住学生注意力品质,从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流程优化等方面,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学习阶段,以稳定的注意力集中与保持状态,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有助于强化学习自控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过差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阻碍学生注意力品质的良好发展。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培养学生注意力品质时,应当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深刻的印象,才会实现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记忆。因此,学生在具备了学习的自控力后,发挥出注意力集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自身更加乐于学习,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此外,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注意力品质培养,将会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集中的关注、反映某事物的能力,进而为强化学生的学习自控力提供重要保障。

二、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培养的特点与要求

由于小学生思维认知处在持续性的发展阶段,有意注意的提升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随意注意力开始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才能使学生在注意力品质培养与提升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具备一定的控制力时,学会并掌握自我调节的方式与方法。此外,在学生持续性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发展中,对于部分学业不良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现状进行分析,一旦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下任其自由地发展,就会出现学生注意力品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培养的特点,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与学习发展的现状,在结合学生注意力的实际情况后,采取相应的引导手段给学生提供自我认知的对策。通过结合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培养的特点以及关注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差的影响,借助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心理辅助维持,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与探究,有效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与自控能力差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注意力品质培养包括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几方面,为此教师应关注学生注意力这个心理功能的出现,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辅助工作,促使学生由内心深处自发地享受知识学习的乐趣,以及在集中注意力探究知识内容时获得一些成就感。

三、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途径,也是合理利用情境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所以依据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设计,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应当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景,让学生产生探究知识内容的欲望,才能让学生在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时达到有效吸收的效果,以及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因此,小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以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心理状态为突破点。学生具备轻松愉悦学习知识的意识,有助于教师更加详细地讲解知识内容,学生则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知识技能,达到学生有效学习并实践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从贴近生活实际的角度丰富内容,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深层理解知识含义和精髓,并产生情感体验,进一步引发其共鸣的表述。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以小学生心理放松的状态建设为起点,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内容讲授中,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时,避免枯燥讲述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和探究欲望,才是创设教学情境、开展知识教学工作和培养注意力品质的价值所在。

(二)强化心理引导,树立学习信心

强化心理引导是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前提,也是师生互动交流深入探究知识内容的根本。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心理引导,而互动交流则成为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需要教师围绕知识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教师改变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交流,让学生减轻压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因此,小学教师以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侧重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启发性以及表情丰富的感染力与协调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出互动交流的引导效应,帮助学生在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依据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结合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历史悠久的课文介绍写作背景,应当以生动鲜明的语言进行阐述,以清晰的逻辑条理梳理细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语言与相关影音、文字资料的配合,通过小组合作、情景剧表演等直观的互动交流方式与手段让学生主动有意识地融入语文知识探究中。将小学生心理认知的改变与调整作为注意力品质培养的突破口,主要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进而延伸到心理引导的激励作用体现,帮助学生树立探究学习的信心与自主的意识。为此,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布置,结合激励表扬的心理引导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让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与关爱,也能实现从行为举止展现转到心理引导鼓励,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思维。

(三)科学编排课程,掌握学习节奏

科学编排课程是学生掌握学习节奏的重要依据,目的在于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持久性注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教师科学编排课程的侧重点,应当对新课的导入过程进行丰富化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则以增强趣味性的方式,由浅入深地拉开知识教学的序幕,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将注意力始终留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后服务环节的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针对课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促使学生合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师在课后服务环节中采取实践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针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科学编排课前与课中的内容的同时,应为课后实践探究环节做好铺垫的工作,才能让学生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始终保持注意力实践应用知识,以此收获相关的学习经验与实践体验。如教师在课前引导环节中,对学生积极主动的预习态度给予肯定的评价,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认知,使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深层探究、理解知识内容;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做好因材施教的心理辅导与实践指导,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节奏,将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保持注意力探究知识,最终收获实践探究知识内容的良好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全身心融入学习中来,而教师则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不断优化调整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强调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帮助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品质。

总之,小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注意力品质需要长期培养和运用。在此过程中采用小学心理教育中科学有效的指导方式、富有创新意识的渗透方式,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留在课堂教学中,以此激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以及高效学习知识的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保持鼓励与肯定的态度,做好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培养与运用的工作,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注意力小学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让注意力“飞”回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