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研究
——以S 市X 社区为例
2022-12-03杨海妹
□杨海妹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扶贫是我国的常态化社会工作。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要战略之一,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地区贫困问题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减贫的有效途径之一[1]。2020 年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决战决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发改振兴〔2020〕374 号),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心转向后续扶持措施落实工作。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群体落户工作,扩大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推动其尽快融入城镇,有序实现市民化。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已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转向实现“有就业、能致富”的后续扶持发展目标。易地扶贫是否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是关键[2]。
本研究对S 市X 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方式、消费支出、心理文化、社会关系4 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个案访谈的形式,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融入安置社区的情况。通过对城镇化移民安置社区实证调查,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现状,并进一步讨论了部分移民存在的社会融入问题。
2 本次调研移民安置社区概况
本次调研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位于A 镇虾子社区三星组,紧邻中国辣椒城和新蒲经开区,占地面积13 089.72 m2,建筑面积共计14 883.11 m2,建设安置房7 栋172 套,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58 户609 人,其中B 镇137 户537 人,A 镇21 户72 人。为了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难题,截至2019 年12 月,社会保障兜底共73 户191 人。
X 社区严格按照基层党建体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重点工作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本着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原则,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共建和谐的服务理念,凝神聚力,砥砺前行,准确把握安置点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实现了邻里和谐、平安稳定、发展致富、文明幸福的工作目标。
3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现状
3.1 生计方式融入
生计方式的变迁是指随着农业生产力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逐渐从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出来进入其他农业生产领域。史雅洁等(2017)[3]把移民职业主要分为事务职业、劳务职业、服务职业3 种类型。移民安置社区的移民群体所涉及职业的80%集中在劳务职业和服务职业两种职业类型,实现了从“以土为生”生计方式到“离开土地”适应新生计方式的转变。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迁移,X 社区移民生计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根据X 社区就业情况统计,大多数移民的职业集中在外出务工、零工、服务员等。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从迁出地农村到迁入地城镇安置社区,搬迁前以农业生产为生计收入来源,搬迁后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从收集到的X 社区就业名单可知,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向较高职业转移的变化相对较多,这表明随着移民搬迁、社会环境改善及移民自身发展,他们的社会阶层地位在不断提高。从职业结构分布可以发现,移民已经融入当地劳动方式,不再依靠原有的农耕方式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社会融入程度不断增强。在与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访谈过程中发现,X 社区紧邻辣椒城,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可以解决部分移民的就业问题。除此之外,X 社区也设置了一些公益性岗位,如保安、保洁员等,解决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移民的就业问题。
3.2 消费支出融入
消费水平是衡量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经济生活融入城镇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4]。本次调查通过随机采访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群体发现,他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体现在人情往来支出、生活(吃、穿、行)支出和教育支出,这3 个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最高。
首先,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在人情往来支出方面,不仅保持着原有迁出地亲戚朋友的人情往来,而且在迁出地移民安置点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若迁出地和迁入地有亲朋好友办婚丧宴请,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会有“随份子钱”的人情往来。
其次,在生活支出消费方面,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较搬迁之前生活消费明显提高。移民平均月消费水平尤其是饮食开支已逐步接近于S 市居民消费水平。移民在搬迁之前拥有“一亩三分地”,饮食消费支出很少。搬迁到城镇安置点后,迁出地离移民安置社区距离较远,往返成本较高,大部分移民群体没有继续耕种土地,需要购买粮食、蔬菜。
通过初步调查发现,X 社区毗邻城区,有多所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小学、幼儿园,而且遵义大学城在新蒲新区。一些移民是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学校而搬迁,其在教育方面的家庭消费支出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愿意为教育下一代搬迁。移民群体搬迁后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生活消费方式变得更加多样。
3.3 文化和心理融入
3.3.1 文化融入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到城镇化的安置社区后,要经历逐渐融入与农村文化有差异的城市文化的过程。在融入过程中,若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能较好地融入城镇文化,则表明移民群体融入城镇生活的自愿性和融入性较强;反之,移民群体难以融入城市生活,返迁回迁出地,会出现移民回流的现象[5]。
走访调查得知,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文化服务需求是最高层级的需求。据观察和走访得出,移民群体在安置社区的休闲活动类型主要有打麻将、打纸牌、体育运动(主要是羽毛球),这些活动占据他们大部分娱乐时间。与此同时,他们对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3.3.2 心理融入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群体在生计方式的转变和融入相对容易,但若想真正融入到城镇社区生活,将自身身份完全从农村转变成城市,还需要强烈的心理认同[6]。移民群体要想真正市民化,心理层面上要接受城镇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心理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是反映移民群体社会融入最本质的内涵。
在询问迁出地与迁入地居住条件变化时,大多数移民群体都认为,与原居住地相比,现居住地更舒适、环境更好。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逐渐融入城镇社区,慢慢脱离了自己原本的身份认同。
3.4 人际关系融入
由于易地搬迁,移民原有的社会关系发生隔离甚至解体。新社会角色的定位与社会关系的融洽程度影响着移民与迁入地的融合。移民社会关系相处越融洽,移民归属感越强,则融入性越强。移民与移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状况和移民对社区组织的信任两个维度,可以反映移民群体社会关系的融入性。
移民群体搬迁到安置社区之后,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7]。一些移民的邻居搬迁之前是来自同一镇或者村的亲戚朋友,彼此邻里关系比较亲近;一些移民群体的邻居在搬迁之前是陌生人,但移民群体迅速发展新的社会关系,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在生存融入上更加容易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移民与移民之间的融洽关系,促进移民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4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困境
对X 社区的前期调研发现,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社会融入较强。移民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其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明显变化。经观察和访谈发现,部分移民群体在角色身份从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社会融入弱和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
4.1 生计困境
移民群体虽然已融入新的生计模式,但面临生计方式单一、脆弱、缺乏经济资本等困境。一些移民群体失去土地后,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有限,收入来源单一,家庭消费增加,家庭总经济收入不高,经济状况与家庭支出存在不对等现象,入不敷出。
4.2 家庭消费支出增加
移民群体搬迁到城镇安置社区后,家庭消费总支出普遍明显增加。一方面体现为移民消费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对于经济收入低于家庭总体开支的移民群体来说,增加了经济压力。移民群体搬进安置社区后,面临着生活支出、教育支出和人情消费支出增加的问题,和未搬迁前生活支出形成明显对比。搬迁前,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家庭总支出少于总收入;搬入迁入地之后,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没有从事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出现总支出大于总收入的情况。据调研和访谈发现,X 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反映目前社区还未分菜园地,蔬菜等生活资料全部需要购买,因此家庭消费支出明显上升。
4.3 身份认同模糊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是以地缘为纽带的社会群体。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对身份的认同,一方面是对融入迁入地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对新身份“城市居民”认同感的体现。从与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访谈的结果看,部分移民还未融入城镇生活方式,心理融入比较弱,认为搬迁前与搬迁后并无明显的变化,对自己新身份没有强烈的认同感或者与城镇安置社区的移民之间产生矛盾和信任危机,表现出心理融入程度较低。
4.4 人际关系断裂
移民群体从迁出地搬迁至城镇安置社区,与迁出地人际关系发生了断裂,亲友往来频率较少,熟人关系逐渐演变成半熟人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变迁对移民产生了一些影响。迁出地与迁入地地理空间相距较远,移民与原有的社会关系来往不频繁,与移民安置社区其他移民还未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处于弱关系状态。移民群体处于弱关系状态主要体现在干群关系的融入方面。干群关系的强弱状态直接反映了移民群体的凝聚力、移民对X 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入访谈安置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发现,在日常交往发生冲突时,X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移民群体沟通较少,未能及时有效解决移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导致少数移民群体对X 社区干部满意度不高、未能融入新的社会关系。移民对迁入地社区干部信任度不高,对其做事、能力的认可度一般。
5 讨论
在对S 市移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方面有3 个问题需要着重关注。
首先,虽然X社区移民群体已基本融入了迁入地的生产生活,但依然有部分移民群体对城镇生活融入程度较低。这类移民群体主要集中老、弱、病、残等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弱势群体。这类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更为突出,是搬迁后续发展中应重点关注的移民对象。弱势移民群体是后续移民融入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移民群体与社区组织的关系较弱。移民群体对移民社区干部竞选不知情,参与移民社区活动较少。社区凝聚力不强是影响移民群体社会融入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再次,移民群体生计问题是移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致富目标的关键。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后续发展的问题难点突出。应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实现“能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