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2022-12-03孔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达标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孔琳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前言

本文认真仔细地研究和分析有哪些因素阻碍着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在小学生身上让他们体质发展受到制约的。所以我们先来看下体质健康的定义,体质健康是指小学生拥有的先天遗传性特征和后天获得性特征,这其中就包括小学生相对稳定的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甚至还包括心理因素等。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小学生的身体状态和身体机能,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能力以及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培养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与此同时,小学生阶段对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有着连续性和持续性,学生的各个系统器官发育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身体发育具有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而且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是以克服自身重力为主,不能进行大力量大负荷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他们的骨质含有较多的有机物,无机物不够多,容易导致骨头变形,在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教练员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能为了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而采取成人的训练方式。在小学阶段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的还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把体育的正确的内涵实质转化到实际的体育锻炼中去,知道到做到之间的鸿沟需要教师和小学生共同跨越。学校在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方面要着重注意,为他们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帮助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体育价值观,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思想引领和道德引领,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在体质提高的同时还不要忘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应该采取一些有趣的训练方式,在低年级尤其是一、二年级甚至是更高年级的小学生要多多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进行引导和激励小学生,使他们能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当然仅仅只有体育课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社会、家庭以及各个学校都应该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且三个系统相互辅助才能达到我们需要的目标和目的。社会通过企业和协会进行招募完善和完整的体育设施,通过引导小学生从事丰富的体育活动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践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得到了极为有效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需要有引导者来完成这件事,更需要小学生家长进行密切的配合,社会的帮助才能够完成这样一件伟大的事情。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自己去参加体育活动,不能总是担心孩子会在体育锻炼中受伤或者有风险因素在里面,不能强加干涉孩子们自己喜欢体育项目的选择,这种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会让孩子失去自主选择的能力与机会。多留给孩子一些自我选择和参加锻炼的机会与实践,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1、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制约因素研究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生的体质问题正在成为为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重点问题,是我国在新时代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创造了无数的社会和人类财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现在,走上强起来的道路,这无一不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社会发展速度的迅速性,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飞跃,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有了飞速发展。但是这一切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环境污染、全球极端气候增多、学生体质下降、青少年对体育项目的喜爱度降低,这些现象都困扰着我们现在的专家和学者,小学生的问题还不止体质下降这一个隐患,还有肥胖率的增加、近视率的增加等等问题。作者本篇文章重点探讨的是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现实路径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培养健康的体质、影响小学生健康体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这需要全社会和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方法放到突出位置中。因为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身上担负着时代的使命,只有他们能够健康发展,我们国家才能够继续富强发展。很多学校采取很多的措施和办法,但是收效甚微,这背后的原因还需要深入挖掘。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以激情和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为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

1.1、小学生体质的概念

我们在本文中提到的小学生体质问题的概念都只有在了解体质的概念之后才能够进行探讨。小学生体质指的是指小学生拥有的先天遗传性特征和后天获得性特征,这其中就包括小学生相对稳定的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甚至还包括心理因素等。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小学生的身体状态和身体机能,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能力以及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培养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从概念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先天因素一个是后天因素。先天是遗传因素,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天生就是优与其他学生的,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天生就不好,这是遗传因素所导致的,这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所无法改变的。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后天因素,在日常进行体育锻炼时间长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比久坐不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一些,这是体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关注小学学生身体素质的人士可以努力的方向。所以要想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让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发展。

1.2、小学生身体发育特征

在发展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时候要摸清楚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小学生在感知觉方面特别灵敏,听觉也十分敏锐,能够准确地辨别气味、颜色形状等等。感知觉的发达就可以利用,在体育相关人员在进行训练小学生的时候就要多进行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复杂的问题都要进行分段训练,不能一次训练时间就一个小时,这样子不仅泯灭了小学生喜欢运动的天性,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小学生在情感方面比较丰富,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在逐渐增强,情绪的深刻性在逐渐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有些小学生甚至还不懂得体育项目中的规则和尊重对手,他们的发展是需要体育工作者努力引导的。他们在学习体育动作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他们的身体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而且不同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

2、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2.1、学校因素

学校是小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主阵地,而素质培养包括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在学校的时候不仅仅只有文化科目学习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的。现在的训练如果不在小学就开始抓起,让很多小学生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和时间,没有把学生的体质健康当作是发展的主要任务,势必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和学生的不协调发展,由此引发小学生的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视力问题、身体素质问题、肥胖率问题等等。所以学校一定不要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科成绩,减少小学生的体育课或阴阳课表等状况,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尽管国务院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文件,但是在大环境下、大趋势之下学校也是不得不这样做,近几年出现的“内卷”一词也发生在了小学学校之间,这个社会所追求的文化成绩优劣与否就导致了学校之间的比拼,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双减政策“的出台让这些不良现象有所减轻,还给了孩子更多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机会,减少了学生的课业压力和训练压力。健康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是民族昌盛的体现,我们小学学校要始终树立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观点,切实加强小学生的体育工作,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时间和身体锻炼的质量,不能继续发扬应试模式,学生们不能成为时代的傀儡,他们应该多多出现在学校的操场上,有打闹声和欢呼声,这才是属于他们的声音。

学校是小学生成长历程的关键,小学生在体质健康的发展方面主要依靠学校来实现。学校体育蕴含着很多方面的体系,包括体育健康、体育文化、健康反馈等,在活动组织和设施状况等方面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纲要》中指出来,要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

(1)体育训练开展不理想,反馈体系不完善。

我国国务院对小学生的训练做出很多明确的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各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来削减小学生的体育训练时间。然而在我国的小学由于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体育训练和学生课间操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我国31个省份的小学中,4年级以上的小学能够达到体育训练时间要求的比例只有50%,我国以文化课为主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体育的开展状况不理想。

学校的健康评价监测内容不足,造成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侧重点偏差、反馈缺失,我国的小学体育锻炼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无法清晰反馈出这堂课的效果,所以小学体育有关人员就在内容开展方面有偏差。缺乏反馈就会导致小学生体育开展状况不佳,很多项目和训练方式都是小学生不喜欢的。

(2)体育场地设施城乡差距较大。

体育教练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保障者,教小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是学生体育道路上的引路人还是体育科研的中坚力量,是体育发展的重要筹码,推动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国小学生中,体育教练的水平却是良莠不齐,训练的水平有些是很差的,用着以前的训练方法,达不到国家的标准,阻碍了健康训练的发展。

从很多地区和体育教师的分配和学历来看,山东省的体育教练素质是好于西部地区的,广东省的小学教练能够满足体育课的要求的占67%,一般的占21%,西部的5省农村学校的教练严重不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达标率达到100%。在国家政策的督促下,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达标率进步飞速,2019年底全国小学、中学运动场面积达标率分别为 90%、22%和93%、54%;2019年底全国小学、中学体育器材达标率分别为95%、38%和96%、56%。然而,城乡分布不均问题却还较为严重,根据2018年滇、黔、赣、湘、粤、浙六省中小学学校体育资源达标率抽样调查情况结果来看,城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体育场地达标率分别为 47%、68%、66%、34%和 73%、66%, 乡村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体育场地达标率分别为31%、56%、39%、64%和40%、42%;城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分别为50%、32%、70%、12%和 85%、42%,乡村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分别为 34%、68%、41%、36%和 43%、56%。

2.2、家庭方面

有的研究把家庭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极大的关联。家长的体育认知对小学生的认知有着很大的作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喜欢身体锻炼,小学生也会进行模仿,这时候父母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就是小学生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来自于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举动。有研究发现,父母的直观表现与孩子的活动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家长的体育活动上亲历亲为,影响学生就会让学生积极进行体育参与,疫情当下更是如此,很多学校是没法开学的,如果家长一点不参加体育锻炼,孩子就不可能参加体育锻炼,这样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体育素质也越来越差,这是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家庭的经济差异也会影响小学生的体育参与,进而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黑格尔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就会更多的带学生进行体育参与,能够形成更好的体育的锻炼氛围,如今的体育培训价格都昂贵,家庭条件的差异就会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差异。

小学生能否顺利参与体育活动,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父母健康意识的影响。很多父母会禁止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目前我国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 “小祖宗”,父母对其健康态度非常重视,这是由于先前计划生育政策中对于二胎政策的严格把控,认为不生病即健康。对于对抗激烈的体育运动也多呈抵抗态度,认为孩子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错误的健康意识导致家长脏活累活从不舍得让孩子做。这从极大的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从根上断绝了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影响了体质健康。

2.3、社会方面

社会体育是小学生身体健康促进的保证,社会发挥的作用在小学生的健康方面是不可忽视的,虽然他们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和时间不是很多,但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促进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小学生公共体育健康服务体系中,为青少年课外锻炼、运动满足和器材提供等方面都提供了支持。

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的体系不完善限制了青少年体育的参与,这其中就包含了小学生的体育参与。青少年公共体育的管理下由国家和市场企业等合作致力于健康及人才培养的体系。《纲要》中提出体育强国体育服务体系,身体素养显著提升的战略目标,因此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对于青少年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存在着问题,阻碍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3、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路径

从思想上加深“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国民整体身体素质水平,首先,要消灭家长及教师“分数为王”的思想观念,保证“立德树人”发展令学生爱上体育。保证体育能够开足开齐,在体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养成。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体育精神、体育品格,让学生自信、诚实,真正实现 “立德树人”理念。

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监督机制针对不同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偏差,强化体质评价的双向反馈。家长也要向教师回馈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拒绝敷衍将事情做实,设立奖惩制度,优化体育教师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达标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2014年乘用车企平均油耗公布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