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的田径训练方法与优化

2022-12-03杨张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方法运动员

杨张伟

(长庆泾渭小学 陕西 西安 710200)

前言

田径是小学体育训练体系框架中的重要项目,小学的各级运动会也是围绕田径为中心来进行开展的,各个小学经过数十年的田径训练,早已总结出了一系列小学田径运动员选拔、训练、保障和训练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训练惯性”这种现象在乡镇或偏远地区的小学尤其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训练手段和方法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但是很多的训练方法理念早已过时,教练员没能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教练员思想观念和训练手段的落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田径训练效果。小学田径训练具有运动员心智不成熟、发育水平参差不齐、先天素质影响大、学生没有田径训练基础等特点,这些特点给田径教练员进行田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练员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素质多样性,教会学生基础的跑跳投的技能。小学时期运动员就像是一张白纸,“第一笔”落的好不好将影响运动员日后的运动生涯发展,很多学生的运动习惯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和发展的。例如,运动前进行热身;剧烈跑步后不能立刻蹲下,要慢跑或慢走调整呼吸;跑步时正确的跑姿、呼吸节奏等相关内容。而当我们聚焦到训练方法时,会发现现在很多的田径训练方法已过时,或者是以前是正确的训练方法,随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这些训练方法被验证为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用以前的那种训练方法,势必会对学生的训练造成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要在体育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在开展过程中还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阳光体育的要求等,在保证小学生健康、快乐、安全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

1、小学田径训练方法研究现状

田径作为运动之母,深受国家和各级体育、教育管理机构的重视,小学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有条件的小学还会每年举办两次田径运动会,优秀的小田径运动员还会被选拔到县/区一级的运动会与其他学校的优秀田径运动员进行角逐,各个体校的教练员也会在这些比赛中选拔优秀的种子选手,让他们进入到体校进行更正规和系统的训练。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小学田径训练,训练成绩的好坏与训练方法是否科学密切相关,若想提高小学生的田径水平,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田径训练体系,那么如何对小学的田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就是摆在众多研究者和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1.1、小学田径训练方法的研究未与其它田径训练方法进行有效区分

小学阶段的学生平均年龄处于6-11岁之间,不管是身体机能还是思维能力都处于萌芽阶段,对于田径训练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学生的特殊要求。通过检索、收集、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很多的论文研究题目虽然带有“小学阶段”的字眼,可并未着重分析小学田径训练的特点,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优化,存在着假、大、空的问题,若不考虑小学生运动员的特殊性而盲目地照搬田径训练方法,会使我们的训练过犹不及,过大的负荷施加在儿童身上也是不符合田径训练原则的。作者认为应该考虑小学生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并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训练场景,设计出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法,也可以对高阶的田径训练方法进行适度改良,使之适合小学生进行田径训练。

1.2、小学田径训练方法的研究多为“浅谈”,不够深入具体

小学田径训练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关乎小学田径运动员的健康与成绩的提升,是一个十分严肃与科学的问题,应该得到我们广大研究者的充分重视。对于小学田径训练方法来说,科学开荒的时期早已过去,现在的研究应该更加具体深入,以期更好地指导小学田径训练,泛泛地说明训练方法的优化远远不够,还应借鉴同时期国外的优秀研究与范例,通过透析国外同时期的小学田径训练研究,使我国的小学田径训练更上一层楼。

1.3、田径训练方法的创新研究,未结合现有的技术田径训练方法

目前很多田径训练方法的的创新研究都围绕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来展开,这确实是一种新的思路。不过我们也应该对原有的田径训练方法进行继承和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因为目前很多的学校和省市并不具备采用新技术的条件。很多理论确实有益于训练,不过其限制条件却有很多,但是效果提升并不明显,存在着画蛇添足、为了创新而创新的现象,不仅浪费了科研经费,还无益于整体小学田径驯良,所以不应该只顾向前而忘了初心。例如,现在有作者提出利用科技促进小学生田径训练的手段,需要的条件包括心率表、便携屏幕、电脑等一系列条件,有些器材甚至有些市的专业运动队都无法配齐,更何况是大多数普通小学呢,所以我们在研究时要考虑广大小学运动员的的实际条件,根据这些条件来进行技术训练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2、田径训练方法优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当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课余田径训练,但是取得的效果不够明显。同时,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训练效果与训练成绩的取得都与平时所用的田径训练方法密切相关。课余体育训练共有两个主要目的,一个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另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同样与进行训练时的训练方法有关。田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当前小学田径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优化田径训练方法,解决当前训练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开展田径训练十分重要。

2.1、小学田径训练方法优化的重要性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小学阶段的田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田径训练方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田径是小学阶段进行训练最多的项目,田径并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些项目的合称,田径可分为径赛、田赛以及全能赛等。径赛以跑、走为主,主要在跑道中进行速度比拼,例如,百米跑、接力跑、跨栏等都属于径赛的范畴;田赛主要在场内进行,以远度、高度作为评定标准,比如,投掷、跳远、跳高等都属于田赛。田径具有对场地要求不高、不需要具有很高的技巧,易学易会、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等诸多优点,使得田径在小学时期占据很大的比重,作为一项经常开展的运动,训练方法如果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田径训练方法进行相应的优化还是十分重要的。

2.2、小学田径训练方法优化的必要性

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运动训练领域对于田径训练方法的研究也从未停止,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的运动训练方法经过改造也能够应用到小学的田径训练中,并且对小学田径训练方法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小学田径训练方法存有一些问题,对于我们的田径训练工作具有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对田径训练方法进行相应优化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手段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体质发展、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组织平时的田径训练中,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田径训练中的方法,应用科学技术和知识开展运动训练。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定训练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更加快速地学习运动技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战术水平,唯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优化田径训练方法是十分之必要的。

3、小学阶段常用的田径训练方法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对小学田径训练进行优化,就一定要先了解现在小学阶段所经常使用的田径训练方法,因为只有通过了解现在的田径训练方法,并找出症结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田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田径训练方法是指在田径训练活动中,为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实现科学训练目的、完成田径训练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办法的总称。小学中最常见的田径训练包括:短跑、中长跑、跳远、投掷。而短跑又是开展的最多也是最好的一个田径项目,本文就以短跑为例,见微知著地对整个小学田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作者的带队经历和文献查阅,对小学田径常用的训练方法总结如下。

在小学中,短跑是开展最多、学生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因为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短跑兼具健身性、娱乐性和刺激性。短跑以无氧为主,训练中要对学生的速度、耐力、下肢力量、起跑等环节进行训练,在训练中以体能的训练和短跑技术的训练为主。目前小学中常常采用完整训练法,途中跑会采用间歇训练法,对学生技术的指导,以示范和讲解为主。在训练中也会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专项练习,比如,一些学生的步频较低,小学的教练员们会让学生进行下坡跑练习,下坡跑就是让学生从较高处向下跑,因为下坡有向下的惯性力,利用惯性力就提高了学生的移动速度,这样运动员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步频保持身体平衡,实现提高步频的目的。短跑的起跑技术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常用的训练方法有短距离跑,例如,30m跑,锻炼学生的起跑能力和提高百米全程速度。而百米的成绩一方面受到运动员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运动员的心理影响,出众的短距离爆发力和沉稳的心理素质缺一不可。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训练时主要采用教学性比赛训练法,由教练员组织水平相近的运动员进行教学性比赛,通过比赛来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时的心理能力,让运动员产生适应性。

4、小学阶段田径训练方法的优化策略

4.1、兼顾运动员全面素质的提升

短跑虽然看起来以下肢的爆发力为主,但实际上却是全身的协调配合的一项运动。在选择训练方式时,要兼顾运动员全面素质的提升,既提升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又提高运动员的步频与步幅。教练员要注意的是想要提高短跑成绩,力量和短程爆发力必不可少,不过也需要教练员做好平衡,选择的训练方法要负荷适度。强度大时,量减小;量大时,减小强度,不能既大强度又大负荷,保证运动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息。但需要教练做好平衡,进行训练的同时要保证强度合适,每次训练休息时间不能太长,既要让学生得到适当休息,又要保持其兴奋性。日常训练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动作标准、流畅和协调,让身体每个位置都得到锻炼,其中包含单、双脚跳、深蹲、硬拉、往返跑等。

4.2、安排专项技能训练课

首先,训练的初始阶段需要教练建立正确的训练观念和合理的训练方式,给小学生开好训练的第一课,了解小学生运动员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年训练计划、周期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在训练计划制定时,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选择运动员能够接受的训练方法。就短跑而言,要将重点放在训练运动员跑动过程中下肢的伸屈肌肉加强,提高跑动效率。另一方面,髋膝关节的灵活度十分重要。在进行训练时,后蹬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弹力带、跨步跳、跳跃练习的方法来提高。提高运动员身体的灵活性,需要长期的训练,将功夫用到平时,每节训练课后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压腿、踢腿、高抬腿、开合跳,跨步跑也是很好的促进关节、肌肉灵活性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开设专项训练课,提高专项运动技能。步幅小就练步幅,步频慢就提高步频,选择合适的手段,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短跑能力。

4.3、训练后留出拉伸和放松肌肉的时间

因为短跑训练不同于其他训练,短跑主要是无氧ATP-CP供能,运动后人体肌肉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如果不及时清除体内的乳酸,会使人体的肌肉僵硬、酸痛,不仅增加受伤的风险,也会影响下次短跑的训练,而消除乳酸最好的方式就是拉伸和放松,所以每次短跑训练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拉伸和放松训练,特别是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小学生,运动后放松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恢复性的训练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促进小学生运动员的健康发展。而放松和拉伸还有其他重要作用,那就是使机体产生超量恢复效应,超量恢复是指运动员通过训练消耗体能,身体机能暂时下降,但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出现更高程度的适应,可以使小运动员日后承受更高程度的负荷,运动成绩也据此提高。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情绪起伏较大,具备良好的心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而每次训练后的拉伸和放松时间就是让学生身心得到恢复的一个过程。所以在短跑中要重视放松和拉伸的训练方法应用。

4.4、训练中加入心理抗压能力的训练手段

良好、积极、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小学生运动员长久坚持训练,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学生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就很容易中断训练,或者在训练中无法突破自己,我们在训练过程中要选择一些能够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并帮助学生合理的解决自身的心理障碍,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短跑训练中来。例如,让学生自己设置一个,够一够摸得着阶段性的目标,过段时间检验效果;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交流,及时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其感受到平等对待,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友谊交流赛,检验训练效果的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与他人的差距,通过比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状态。

4.5、通过游戏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可以通过小游戏的方案进行训练实施,例如,进行速度训练的时候,采取“警察和小偷”的扮演,“警察”追逐“小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速度还进行了道德品质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就喜欢追逐,我们在训练中要学会巧妙运用学生的天性,进行有利疏导,小运动员们通过彼此追逐,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他们的短跑能力。通过相互之间的追逐,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快乐地提升运动水平使学生爱上体育活动,活跃训练气氛,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适时地改变训练方法可以降低枯燥程度,让学生也爱上日常的训练。

5、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阶段的田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优化策略对小学田径更好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仅以短跑为例进行了训练方法的优化,并给出了建议。小学田径还有中长跑、跳远、投掷等项目,在以后的小学田径训练中我们要举一反三,力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田径水平,丰富田径训练体系,把好田径训练的第一关,不断优化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更应该注重不断丰富课余体育训练的方法,应用科学技术开展体育课余训练。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定训练的任务。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方法运动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计数:田径小能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