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03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葛 亮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安徽 池州 247099)

1 前言

就业工作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21年的两会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近年来,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毕业生预计突破900万大关,将再创毕业生人数新高,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高职院校是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压力更大。如何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高职院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

2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查的过程,对学生个体的能力和学校的实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就学生而言,学生的成绩和技能、沟通能力、社交礼仪、求职技巧等在就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学校而言,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上的口碑、岗位资源等也影响着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通过总结以往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的问题

2.1.1 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自我失去信心,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一定程度上存在“混文凭”的想法,专业学习不认真,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毕业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时毫无优势和竞争力。

2.1.2 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眼高手低。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期望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好单位”,如高职医学生总想着毕业后去大医院、去三甲医院,而对民营医院、专科医疗机构“瞧不上”。二是存有“再等等看”的心理。目前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家庭为其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否则就不就业。许多毕业生在招聘旺季依然不为所动,等到最后出现了就业难的局面。

2.1.3 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没有主动了解市场信息,没有进行贴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设计,导致就业观念落后[1]。高职毕业生没有按照自己的兴趣特点、就业形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是一味地要满足自己保守的就业意愿,不愿意去探索、剖析就业形势,不愿意主动出击。如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认为从事医疗行业薪酬待遇好,社会地位高,从而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看重医院的性质和规模[2]。还有部分学生择业时没有目标,盲目效仿他人。比如组团报考同一单位,盲目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而是投入大量精力、财力、物力去准备不适合的考试,因此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2.2 高职院校部分专业没有特色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吸引学生填报志愿开设了很多比较受追捧的热门专业,如学前教育和护理。而部分开设这些热门专业的学校存在专业建设经验少、实验实训场地不足、专业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导致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脱离实际、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3],难以达到培养合格毕业生的目标。因此,此类院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并不“热门”。

2.3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健全

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问题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第一,就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与当年毕业生数量的比例应在1∶500以上,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专职就业指导人员数量远远不足。第二,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很多是兼职教师,很少有专门从事就业指导咨询或就业指导教学理论研究的专职人员;且高校对就业指导教师培养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培训机制,阻碍了就业指导教师的成长和发展[4]。

2.4 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较大

家庭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强调个人对家庭的服从。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选择,所以大学生就业不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的集中决策[5]。

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单位招聘过程中尤为明显。很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往往会带着名校情结,或过分看重学历,甚至有些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存有一定的排斥心理。此外,地域也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影响,发达地区的某些单位在招聘时较为关注学生户籍所在地,对外地毕业生采取限制措施;在欠发达地区,毕业生就业后户籍落在当地,后期调动也会遇到制度性壁垒,其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同样受到影响[6]。

3 精准理念下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策略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而精准促进就业是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积极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故在高职教育中,要紧密结合市场发展方向与办学实际,做好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以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目的。

3.1 精准融入思政元素进行就业指导

思政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阶段必修的两类课程,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把两类课程融合在一起,优势互补,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就业知识和求职技能,了解就业形势等奠定坚实基础[7]。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制一般是三年,通常在校时间为两年,第三年为实习或见习阶段。如何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精准的就业指导,是就业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要从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和需求着手。大一阶段是大学生活的适应阶段,很多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转变过来,面对大把的空余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更有学生怀疑自己的专业以及读大学的意义,找不到目标和归属感。所以,大一阶段要利用思政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帮助学生认识时代的特征和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利用职业规划类课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确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提升学习的动力。大二阶段是专业学习的重要阶段,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学习本专业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阶段以就业指导为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搜索和管理相关就业信息、学会自荐材料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掌握面试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等。利用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及思政课等向学生宣传本专业就业现状、相关政策法规等,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大三阶段是学生实习或见习阶段,这一时期的就业指导主要围绕价值观的引导、就业形势、就业心理、政策咨询等方面展开。该阶段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宣传最新的就业政策,鼓励毕业生尽早主动融入社会。同时,学校为毕业生搭建平台,组织招聘单位进校园宣讲、专项招聘会等活动,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帮助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3.2 精准结合社会需要培养人才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社会的需求、本地区人才供给状况以及自身的特色优势,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一线工作。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是行业标准和规范,所以要以行业标准和规范为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及教学组织安排。在此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课程专家、广大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各类人员不仅要参与课程设置的各个环节,而且要参与对最终课程开发结果的检验、评价和信息反馈[8]。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优势。高职院校根据课程需要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对学生授课,不仅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和企业家,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氛围,增强就业竞争力[9]。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走出去”,深入生产一线,学习一线最新的工作理念和研究成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其更好地就业。

3.3 精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就业服务

大数据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也要构建大数据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其基础在于数据的收集、分析及应用。构建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从两条线进行。一条线是创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通过这条线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3项核心任务进行统筹思考、系统规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培养与就业的联动。通过这一机制,根据出口调整入口,精准调节各个专业学生的数量,集中力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0]。另一条线是搭建“学生—学校—社会”信息共享平台,高校在原有就业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搭建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的搭建由就业指导部门牵头,联合学校学生管理、教务管理部门共同收集学生的信息数据,并与用人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开展深入合作,对就业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共享,形成一个信息实时互联,共建、共享、共管的精准就业服务体系。

利用大数据可以将就业相关信息在网上互联互通,及时准确传送到各个使用终端,有效节省资源,高效完成就业服务。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学生及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隐私,各项信息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公开。此外,高校在采集信息时也要主动对一些单位的资质、招聘信息等进行严格审查,严防诈骗,确保信息真实有效[11]。

4 结语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民生的改善、社会的稳定,各高校都应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尤其要在精准就业服务上下功夫,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值得注意的是,精准就业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参与,根据实际不断修正,要准确认识并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策略,保证精准就业服务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精准的打铁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