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高考:在自己的小宇宙里闪耀

2022-12-02

现代阅读 2022年8期

这段滋味莫名的高考经历让我收获许多,最深刻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因为很可能大家都尚处于井底,等到了开始分流的那一刻,安于现状者便无力替自己作选择。

—— 宁浊(23岁,大四学生,贵州)

我很喜欢一句话:每个人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或是闪耀或是深沉。

高三生活来临,老师们不再笑嘻嘻地讲述大学时代的光辉岁月,同学们的桌面堆满了教辅资料和错题集,越发紧凑的周考、模拟考更是令人窒息。

人人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在我看来更像是被上了发条,从早到晚地进行流水线生产。大家硬生生将自己的情感抽离,变成没有知觉和温度的机器,脑部主机充斥着两个字的指令:高考!

那年县联考,我的语文考了全县第四名,仿佛一下子置身云巅。公布分数的第二天,班主任把班上成绩不怎么理想的同学叫到办公室,临出门时望了我一眼,也向我招了招手。

一开始和我所想大差不差,班主任不过是劝诫那几位同学收心学习。然后他转头看向我,迟疑了几秒,像是在思考怎么开口。

“浪哥,怕不是想和我杀一盘象棋?”最后还是我打破了僵局,半开玩笑地调侃了一句。班主任愣了一下,然后松了口气,笑道:“首先要祝贺你语文考了个好成绩啊!”

我正要谦虚几句,他接着说道:“先不要高兴得太早啊,你这英语和数学要是不来点儿大突破,估计……咳咳,如果你这次数学和英语都能及格,那综合分在县里面也能有个不错的名次。说实话,以你目前的程度想考个好大学还完全不够,得多花时间学学数学和英语,小说什么的等考完了再说,几个月的闲暇时间还不能看个过瘾?”

这一番言之凿凿的说理出乎我的意料,选择性地过滤了大部分“唠叨”后,我就在班主任恨铁不成钢的目光中回到了教室。

和夏日一样真实的是,班主任在那天说的话都得到了验证。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联考,我的数学只拿到了五十多分,英语也好不到哪里去,总分连二本预估线都没过。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加之对大学的期待,我开始每天刷真题、背知识点,也愿意拿着本子去找同学问题了,自认为一定能有很大的提升。结果当然不是如此——二模、三模乃至离高考还有一个月时的“小高考”,我都没够到稳上二本的线,内心只有深深的绝望。

班主任再次找我谈话,并没有多说什么,只给了我一本杂志,让我抽空看看。就在这天晚上,我躺在宿舍床上随便翻开这本杂志,想着完成班主任交代的任务,结果一发入魂。

杂志里的文章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和高深的语言,只是一个高三落榜回来复读的学长的自述,真挚而又深刻。高四的日子里,他与自己做伴,知道学校的路灯什么时候关,也见过学校的日出有多美丽。吃饭排队的时候会抱着“小甘单词”,哪怕上厕所的时候都不忘带上笔记……就像学长所说:“不压榨一下,怎么能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文章看到最后,我竟无比痛恨自己,躲在被窝里面号啕大哭。

那天过后,我变得沉默了,删掉了所有的游戏和小说软件,总结各个科目的做题技巧并且不断刷题验证。那一个月,不管是数学还是英语,又或是其他授课老师的办公室里,出现最多的便是我的身影。就这样,每天见到学校日出的生力军里,多了我一个。

虽然之后我没有考上名校,却幸运地选到了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算是有所慰藉了。这段滋味莫名的高考经历也让我收获许多,最深刻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因为很可能大家都尚处于井底,等到了开始分流的那一刻,安于现状者便无力替自己作选择。

有人跟我说,他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世界里最耀眼的存在,认真思考后,我笑着说:“我也是!”

(本刊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