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沉没成本,告别“低效努力”
2022-12-02黄启团
人们往往会被过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干扰,这就是沉没成本干扰当下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别让过去拖垮你的未来
当你认为第一次选择的工作不具备长期努力的价值时,你就应该尝试换赛道了。重新选择很重要,可大多数人为什么不敢重新选择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沉没成本”这个经济学概念:
沉没成本,是指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所投入的成本,这些成本是以往产生的,与当前的决策的无关。从财务角度来看,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它只是过去已经投入的费用、时间、资源。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过去投入的成本常常会干扰一个人当下的决策。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下雨天,你准备下班回家,坐公交车需要两元,而打车大概要30元。大多数人平常都会选择坐公交车回家。可是,由于下雨,你等了半个小时,公交车依旧没来。这个时候,你会这样考虑:是打车还是坐公交车呢?如果现在打车的话,那之前等车的半个小时不是白费了吗?
等了半个小时之后再打车,成本就变高了——等待的那半小时就是沉没的时间成本。人们往往会被过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干扰,这就是沉没成本干扰当下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有很多人在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其实是懵懵懂懂的,选的专业可能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工作后,越发觉得自己对这个专业不喜欢,很想去探索别的领域。有些人很幸运,最后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但对于那些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的人而言,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很少有人会鼓起勇气放弃现在的职业,从零开始去学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大部分人就这样得过且过,觉得自己要是抛下一切,换一个专业或行业,那过去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了。
可是,有类似经验的人都知道,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或专业,不放弃的结果只会令自己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后悔。时间越久,沉没成本越大,就越难作出改变。很多时候,过去付出的一切会影响你当下的选择,甚至会拖垮你的未来。
做出当下的最佳选择
所谓的最优选择,不能光看眼前,还要考虑未来。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眼前,就容易目光短浅。所以,我们要从未来角度出发,看看今天的这个选择是否能给你带来更大的价值。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个更大的价值呢?
第一,看这份工作能不能提高我们的能力。能力是我们未来挣钱的绝对优势。当你从工作中学到了某种能力,就算现在的金钱回报少一点也是非常值得的。只要你有了足够的能力,在未来挣钱就不是一件难事。
如果你选择了一份收入很高,但无法提升个人能力的工作,长此以往,你一定会后悔的,因为你无法为你的未来积蓄力量。比如,一则新闻报道说,因为某地高速收费站被撤,一位36岁的收费员哭诉自己失去了工作,以后没有了生活保障。
看这则新闻的时候,我目瞪口呆。这位收费员正值壮年,找到一份好工作可能不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为了当下的稳定生活而失去对未来的判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绝对稳定”。
第二,看这份工作是否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人际资源。如果我们只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独处,没有跟他人交往的需要,那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非常窄小,也就无法获得新的机会。一方面,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会不断刷新我们对行业的认知,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们的教导,我们的成长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另一方面,未来的工作越来越强调协作性,需要我们与不同的企业和人打交道,如果你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对方的信任,你的业绩就可能会落后于别人,这些都是人际资源的重要之处。
因此,人际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当我们判断做一件事情是否有价值时,不能光看现在的收入有多少,还要看它是否能增加我们的能力和人际资源。
对于以上两点,我将其称为“可收藏的价值”,这种价值比眼前的收入更加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会羡慕别人的运气好,其实,一个人的运气不可能一直都很好。那些看起来运气好的人,只不过是懂得不断改变选择而已。有人说,中国人在过去几十年间有好几次发财的机会:下海、房地产、互联网……只要你抓住了一次机会,就可以衣食无忧。
我们可以自问一下,如果你身处其中,是否能抓住其中的一次机会呢?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未来。不管未来出现什么机会,不管你如何选择,请记住:永远不要让过去的沉没成本影响当下的选择。
(摘自北方文艺出版社《会赚钱的人想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