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无效率”是个伪命题

2022-12-02陈平

现代阅读 2022年8期

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其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能力进行中长期研发,对抗竞争者和金融危机。

不少经济学家对市场化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私有企业有效率,国有企业一定没效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定会战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我想他们连英国经济改革的教训都没有搞懂。

没有搞懂的原因是什么呢?全世界都有国有企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英国经济在二战期间被摧毁得很厉害,丘吉尔一度还企图恢复金本位制,结果导致英国金融霸权衰败。所以二战结束丘吉尔下台后,英国就掀起了一股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学苏联收归大企业为国有,把重要的能源工业、铁路交通全都国有化。

有种说法,讲苏联和西方的冲突是同一个文明的内部冲突,其实是有些道理的,因为苏联搞的“托拉斯”就是从德国、美国学来的。美国名义上没有国有化,实际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和大萧条之后,就有一大批垄断企业成形,其科技研发在很大程度上靠军火订单和国家研究基金补贴,经营方式实际上和国有企业没多大差别。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和苏联同时出现了经济问题,问题的实质都是行业垄断、消灭大量中小企业、阻碍创新,同时造成国内严重的就业不足和年轻大学生的就业危机。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搞的自由化就是私有化。她把铁路分段拍卖,把国有煤矿拿出来拍卖,卖不出去就让它破产、关闭,目的是甩掉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夕阳产业工人的福利负担。有趣的是,英国铁路的效率不升反降,明明有火车可以从苏格兰、爱丁堡直达伦敦,但在售票站里看不到信息。原因就是火车分属不同的铁路公司,这家不愿给那家做广告。所以,对于有网络效应的产业,诸如铁路、电网、通信,如果要搞私有化分块、分段的竞争,社会效益反而是降低的。

一小部分人认为,相比欧洲大陆国有经济比重更大的法国,撒切尔夫人的改革使英国经济的活力增加,使其金融更是可以与美国竞争。但更多人认为,正是撒切尔夫人的改革,使英国实体经济破产和金融异常繁荣,导致今天英国的衰落,也使英国成为金融危机的受害者。

美国里根政府干的事实际上更糟。贝尔实验室曾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创办时属于美国最著名的垄断公司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因为AT&T有垄断利润,不少短时间内不能盈利的重要科学研究和基础研究,如半导体等,都是在贝尔实验室里面做出来的。1984年里根在位期间,AT&T被拆分,做金融的人接管了贝尔实验室,将其改名为“朗讯”。之后实验室的科研资源被逐渐拆分,核心竞争力尽失,2016年竟然被芬兰的诺基亚公司收购。

里根在美国搞自由化,拆分了大的垄断企业,让电信公司加入竞争,航空公司的垄断也被打破,似乎短时间内就把市场盘活了。但很快就发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言不虚:市场规模有限,如果互相竞争的企业过多,只会导致恶性竞争,平均利润率必然普遍下降,研发能力也就走向衰落。这也是美国当时研发衰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其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能力进行中长期研发,对抗竞争者和金融危机。但如果有新技术打破垄断,新加入的竞争者蜂拥而上竞争短期利润,反而可能损耗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原来占领的产业的科技主导权拱手让给后起国家。

鉴于自由化和私有化对英美模式的打击,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摘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眉山金融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