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与宋清如: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2022-12-02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翻译家,以性格内向为人熟知。他曾这么形容自己:“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格外厌世。”这位翻译家就是朱生豪。有人说,朱生豪的一生就干过两件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给宋清如写情书。他一生给她写了五百四十多封情书。
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儿时生活非常富足,但就在他十几岁时,父母接连病逝,留下兄弟三人相依为命。所幸朱生豪成绩优秀,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杭州之江大学。大学期间,他参加了“之江诗社”,社长夏承焘老师评价朱生豪的作品“爽利无比”,他说道:“其人今年才20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1933年,朱生豪从之江大学毕业,后来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担任编辑,主要是翻译编辑英汉词典,但他觉得无趣。两年后Hlx5G7I8U6fjRZlPvmx+mib2yiJXI38IuDiBsET0eOY=,朱生豪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他的译文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这让他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并决心将此作为终身事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他沉迷于莎士比亚作品的世界里,他的生命中也迎来了一道光。这光芒,便是宋清如。
1932年,在一次“之江诗社”的活动中,朱生豪第一次见到了宋清如。朱生豪的同学彭重熙把宋清如的诗拿给朱生豪看,他只默默阅读,并不说话。宋清如有些沮丧,以为是自己诗写得不好。没想到3天后,她收到朱生豪的一封信,里面附有3首新体诗,请她指正。宋清如很开心,立刻回信。两人顿觉相见恨晚,随后就开始书信往来。那些情书里美好的词句,哪怕时隔多年,也会随着岁月流淌下来,绵延到人们心中。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朱生豪的情书被人们一字一顿地念出来的时候,无不让人心生感慨:一个不善言谈的翻译家写出如此诗句,他对宋清如的爱意该是多么刻骨而悠长。
朱生豪在情书中对宋清如有无数甜蜜至极的爱称,比如祖母大人、傻丫头、无比的好人、妞妞、宝贝、清如贤弟……朱生豪将所有美好的称呼都用上,似得了一件稀世珍宝。朱生豪给自己信末的落款署名更是百花齐放:你脚下的蚂蚁、伤心的保罗、快乐的亨利、丑小鸭、吃笔者等。他称自己为“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1942年,经过10年的爱情长跑,两人终于成婚。婚礼上,恩师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的朱生豪夫妇题下8个大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在此后的岁月里,朱生豪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生活的担子就全落在了宋清如的身上,宋清如自己也曾说道:“他译莎,我烧饭。”非但如此,经济紧张的时候她还去帮工挣钱贴补家用。1943年,他们返回嘉兴定居,当时生活极为困苦,朱生豪依旧没放弃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他说道:“饭可以不吃,莎剧不能不译。”
1944年6月,朱生豪被确诊肺结核,就此卧床不起,这才不得不中断翻译事业。随着病情日益严重,同年12月26日,朱生豪抛下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离开了人世,年仅32岁。
朱生豪虽然走了,但他的翻译事业远没有结束。朱生豪留下的那31部180万字的手稿和怀里的孩子,就是宋清如活下去的使命。1947年,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陆续出版。
(摘自中译出版社《见信如面:最美情书系列》 作者:鲁迅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