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2022-12-02刘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30期
关键词:控制组高龄心血管

刘静

100013北京市和平里医院CCU,北京

2001 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即10 年内糖尿病患者与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危险性相同[1]。2021 年《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我国2 型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为控制目标,控制率为49.2%。其中>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约3 550万,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2]。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深,>65 岁的人口比重上升5.44%,预计在2050 年,我国>65 岁人口将>4 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3]。各大临床指南提倡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予以宽松的血糖控制,但对于高龄老年人(年龄≥75 岁)的临床研究较少[4]。基于此,本研究以155例高龄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HbA1c与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155例高龄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bA1c控制水平分为严格控制组(HbA1c≤7.0%)和宽松控制组(HbA1c>7.0%)。严格控制组77例,男35例,女42例;年龄75~96岁,平均(83.11±5.23)岁;既往病史:高血压70例,脑血管疾病58例。宽松控制组78例,男27例,女51例;年龄75~96 岁,平均(85.14±5.36)岁;既往病史:高血压72例,脑血管疾病6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75~100岁;②诊断为2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WHO(1999 年)诊断及分型标准,符合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且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 h 血糖≥11.1 mmol/L,若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需进行复查确认。

排除标准:①重度贫血、恶性肿瘤、肾脏替代治疗者;②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③重度营养不良者;④入院后死亡者。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进行评估。

观察指标:①血压、心率(HR)、脉率(PR):使用电子血压计(欧姆龙臂式)检测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PR 水平。②临床资料:收集两组因心力衰竭住院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a.因心力衰竭住院:存在新发或恶化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如脑钠肽/N 端脑钠肽、影像学检查等),需要入院接受口服利尿剂显著加量、启动静脉利尿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b.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斑块破裂等引起的冠脉闭塞均可导致心肌梗死。采用2018年第4版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的标准诊断。c.心房颤动:根据2020 年欧洲心血管病学会(ESC)诊断标准,即12 导联心电图或>30 s 单导联心电图记录到没有可识别的P 波,且PR 间期不规则。③实验室检查:应用全自动生化仪(LX20生化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检测两组HbA1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肌酐(C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SBP、DBP、HR、PR 水平比较:两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控制组HR、PR水平低于宽松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BP、DBP、HR、PR水平比较()

表1 两组SBP、DBP、HR、PR水平比较()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因心力衰竭住院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ALT、ALB、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控制组HbA1c、FBG、TG、TC、LDL-C 水平低于宽松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讨论

2020 年我国≥60 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7%(2.604 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患有2 型糖尿病[5]。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6]。HbA1c是最常用的糖尿病控制指标,其可反映2~3个月的平均血糖。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HbA1c≤7.0%)并未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房颤动发生率。既往一项Meta分析发现,HbA1c降低1%,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7%,但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并没有得到改善[7]。HbA1c并不是越低越好,研究发现,强化血糖控制(HbA1c<6.5%)并不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获益,反而出现全因死亡率增加,其中心血管死亡更是占绝大部分[8]。同时发现,严格血糖控制时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由于本研究中患者年龄大,低血糖监测手段有限,故并未统计低血糖事件发生率。2013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将>70 岁定义为老年人。根据患者的生存现状和自我生活能力将其分为3个层次,包括完全自理、部分自理、临终状态。其中完全自理者的HbA1c控制范围为7.0%~7.5%;部分可自理者的HbA1c控制范围为7.0%~8.0%,其中虚弱和痴呆状态均放宽至8.5%;临终状态血糖控制目的为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目标为避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症状性高血糖)。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老年人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更好地控制血脂。管理糖尿病的获益不仅仅体现在血糖控制,也体现在共患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方面的控制。2017 年一项研究发现,HbA1c与TC、LDL-C、TG 水平呈正相关,即糖化血红蛋白<7.0%的患者,血脂控制水平更加良好[9]。

综上所述,目前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较多,老年人HbA1c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但年龄并不是唯一标准,应综合一般情况、临床病史、认知状态,制定个体化控制方案,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控制组高龄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超高龄瘙痒症1例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
单纯减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