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纹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022-12-02郭朝霞
郭朝霞
(南阳理工学院,南阳 47300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宝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宝石经过加工琢磨之后,可以作为价值昂贵的首饰镶嵌品或珠宝使用,其使用价值大幅提升,加工工艺也因此成为决定宝石制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刘自强编著的《宝石的加工工艺学》一书着眼于宝石材料特性与加工技术,从宝石加工的准备、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等方面详细阐述宝石的加工过程,并介绍了钻石、玉石、彩色宝石和有机宝石等典型宝石品种的加工技法及宝石镶嵌材料与工艺。该书内容丰富,可为宝石产品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宝石泛指一切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和工艺品的材料,是对天然珠宝宝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宝石材料通常具有四个属性,即美观性、耐久性、稀有性和无害性。美观性要求其颜色艳丽、纯正、均匀,透明度和纯净度较好,有光泽,且有特殊的化学反应。耐久性要求其有一定的硬度、韧性,以及抗腐蚀能力,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光彩照人,不被磨损、腐蚀,并能防止空气中石英粉尘等的损伤,耐久性由其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一般宝石的硬度多在摩式6以上。稀有性包括品种稀有和质量上的稀有,物以稀为贵,稀有性对宝石的价格与价值起着关键的作用。无害性则要求其不会危害到人体健康。
人类最初的宝石装饰方法是在宝石上刻简单的符号、数字和字母,由此产生了宝石雕琢艺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宝石刻面琢型。该工艺起源于印度,历史较为久远,具体实践已无法考证,但经过推断,该工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二世纪,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钻石的加工工艺。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钻石切割工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宝石刻面琢型工艺得到相应提升。在精神文明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对钻石表面雕刻的款式有了更高的追求,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款式,相关学者关于该工艺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推动下,宝石琢型的设计数据更精确,效率更高。宝石刻面琢型设计相对比较复杂,不仅要求整体的艺术性,还要考虑宝石本身的特性如颜色、纯净度、折射率、硬度等特性,这些都影响着工艺品最终所呈现的效果。
宝石表面的纹理也会影响加工产品的最终效果,尤其是天然宝石,在外力作用下会出现一些解理和端口,解理一般仅出现于宝石晶体中,而端口在晶体、非晶体以及矿物集合体上都可能出现。解理是对宝石鉴定的重要特征,对加工有着重大影响,而且解理发育的宝石受力后容易破碎,对其耐久性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在雕刻过程中对原有的设计理念和花样做出合理的让步。端口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宝石的辅助依据,通过对端口的观察,可以了解玉石质地的细腻程度,例如绿松石,端口平坦或似贝壳状的质地比较细腻,端口参差的质地比较粗糙。常见端口有贝壳式端口,常见于水晶、橄榄石、芙蓉石、欧泊、玛瑙和绿松石;参差状端口,常见于磷灰石、翡翠、软玉、青金石、石英岩玉、木变石。
当然,宝石的韧性与脆性对宝石的加工和使用有一定的影响。韧性大的宝石一般加工难度较大,不易抛光;脆性大的宝石因为易破损一般也不易加工。对于韧性低或者脆性大的宝石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维护,以免受外力影响而破损。
包裹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加工工艺以及宝石的最终呈现效果。严格来说,包裹体是包含宝石纹理这个概念的,广义包裹体是指宝石材料中放大可见的各种内部特征,除包括宝石材料中所含的固相、液相、气相物质外,还包括生长现象,如生长带、色带、双晶纹等,以及裂隙、解理、断口乃至于内部结构有关的表面特征。狭义包裹体仅指包含在宝石材料内部的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常简称包体,其概念主要源于矿物学。从矿物学角度,包裹体一般是指矿物在生长过程中所捕获的,或由某些外部因素造成的包裹在晶体内部的外来物质。包裹体在产品设计中有时也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麦可兰设计的一款用白花装饰的戒指。这枚戒指的灵感来源于对运动、发现和重复的思考,白花戒指通过珠宝首饰来抚平内心的急躁不安,给予佩戴者力量,这使得佩戴者和作品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动感的茎秆,以运动的形式彼此簇拥在一起,发出微弱的响声,创造了一个私人空间,我们称之为“一个私密的手指花园”,随着时间的流逝,运动的花就会使佩戴者感到特别亲切,这种形式是通过重复花儿的形态创造的。该形式的消失和再度出现,是因为所有的元素都有些微不同,不断改变着的交叉重叠使作品变得活灵活现。作品的目的是体现动感,这种动感创造了未曾预料到的关于探索的经历和体验的愉悦。这种动感是微妙的,既可一个人品味,也可与人分享。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戒指采用的白花并不似一般宝石表面洁白如瑕,表面本身就有条状的纹路,这样的条状纹路更赋予了这个作品一定的运动感,让其更显灵动与活泼。这个案例就是设计师通过充分利用宝石表面本来就有的纹理,结合产品本身的灵感而设计出一款独一无二的产品。
对宝石的雕刻工艺和方法介绍之后,下面介绍一下玉石的雕刻样式。中国传统玉石的雕刻花纹丰富多彩,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了人们对装饰的灵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大部分都是人们喜闻乐见且符合当下潮流的,往往这些灵感和设计都来源于文化发展。宝石雕刻工艺(Glyptique)其实就是雕刻和镌刻宝石的艺术,要完成一件宝石雕刻作品,首先需要手工画好图稿,然后做模型,研究其可行性,且需要一些珠宝专家和宝石专家共同研究。一般是先有原石,再根据这些原石进行设计,而不是先有设计,再去找宝石。通常完成一件作品的平均时长可达一年,根据流程的快慢、宝石的特点以及设计的复杂程度,有时也会达到一年半甚至两年。
宝石雕刻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设计师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宝石,同一宝石在不同的角度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一些瑕疵也只有从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每一颗宝石不可能都是“完美”的,在面对这些瑕疵时,我们首先想到把它藏起来,其次还可以将它利用起来。比如一块发晶,它里面可能有很多形状的包体。我们要用它做一条项链的时候,设计师就会想象人们佩戴它时的角度,然后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去更好地呈现它里面的特色、纹理等,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取舍,看设计师需要着重展现宝石的哪一部分。
总而言之,宝石的雕刻工艺与艺术共同决定着宝石产品最终呈现的样式和效果,值得学者们去研究。《宝石的加工工艺学》一书可以为相关专业学者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