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下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探索
——以A 大学为例

2022-12-02□苏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1期
关键词:考核大学人才

□苏 震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人事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科研项目取得成效”,同时强调“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各高校闻令而动,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引向深入。本文基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视域,立足于国内知名高校A 大学发展实际,从总结国内其他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成功经验入手,分析A 大学建设培育科研创新团队面临的关键问题,探讨适合A 大学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培育路径。

一、背景

A 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探索通过“大师+团队”的人才引育模式加速形成人才雁阵格局,加快凝练培育一批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团队,有力支撑学校“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

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是强化人才引育的关键举措

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引才政策、引才机制,正逐渐从单一的人才引进政策,向建设“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的人才生态环境转变,从依靠政策释放被动引才向优化人才环境促进人才主动集聚转变。孤立的引才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引进人才要与培育创新团队统一规划、一体推进。科学整合高水平人才存量,大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对吸引、集聚、培育杰出人才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

加强团队建设,摸索建设具有A 大学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模式,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还涉及学校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这个工作,既需要尊重规律,更需要学校各级、各部门有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

(三)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是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A 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强调以质图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人才部门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重视人才队伍增量,更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把高水平成果产出、学术和行业影响力、经济和社会贡献力等创新实绩指标,纳入“大人才”工作视野,改善团队生存环境,提升团队建设水平,通过内涵式发展建设,做到既能以增量带动存量,又能以存量吸引增量。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在知识爆炸时代,缺乏体系支撑的个别人才和独立团队单打独斗,必然无法持续有效引领学科建设。只有把高水平人才放在高水平的团队中,才能释放人才队伍的最大能量,才能充分检验引育人才的层次质量。

三、国内部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成功经验

(一)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

改革不是非黑即白、拿来主义的选择题,是借鉴他人经验,但不照搬照抄他人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依靠集体智慧,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崭新蓝图并付诸实践的创新过程。我们要相信自己具备改革的智慧和能力,在各种制约条件下,发现并实践与国际接轨的最佳路径,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长期目标与循序渐进的改革步骤有机结合,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坚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在整合高校资源、优化再造高校制度、促进高水平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打造宽松、进取的环境,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统筹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的关系

既要关心和帮助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的磨合,帮助引进人才尽快适应新环境,又要盘活现有人才队伍,在待遇、职称、事业空间等各方面做到相对公平,实现原有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均衡发展。高校可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利用重大科研项目,将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优化组合。

(四)坚持选拔综合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担任团队带头人

综合能力突出的首席科学家,应在其专业领域有着较高的造诣,要充分拥有管理智慧,协调团队中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团队文化,根据学科、国家、市场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研究的方向做出战略性的调整与选择。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资源,还要形成自己的行业资源,与工商业界保持密切联系,试图调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坚持统筹兼顾团队绩效考核与个人绩效考核

考核时,如果只注重个人绩效,而忽视团队绩效,这将会导致团队成员之间产生激烈的竞争,甚至会出现其他成员或者整个团队的集体利益屈从于个人利益。相反,如果只重视团队绩效,而忽视个人绩效,团队成员个人的努力就得不到体现。一旦个人的努力得不到体现,他就会对工作产生懈怠,不承担责任,最终导致团队整体努力下降,效率降低。统筹兼顾团队绩效考核与个人绩效考核,优化二者结合方式,促进实现团队效益最大化。

(六)坚持抓好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团队文化的支持,团队文化为团队的运行提供精神动力。在首席科学家的努力下,以共同愿景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目标、价值观和良好形象,营造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打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善于协作、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创新力。

四、A 大学团队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如何构建从单位用人向岗位用人的用人机制

给人才事业编制是A 大学吸引人才的重要要素之一,通过研究国内部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制改革,笔者辨证地发现“事业编制”恰恰是制约首席科学家制在中国落地的深层次障碍。教师进来了就很难出去,职务上去了就很难下来,人是固定属于某一个用人单位的,严重制约面向学科或项目的科研创新团队组建。在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的过程中,建议与团队成员共同协商确定聘用人员的期限及待遇,聘用人员只与应聘的岗位发生关系,不与高校发生直接关系。逐渐淡化人事管理中的身份属性,强化合同意识,逐步建立从身份管理向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体制。

(二)如何兼顾团队规模差异与团队绩效考核公平

“团队”不是“学科”,也是不“平台”,团队有可能是依托学院、平台、实验室组建的有共同学术追求的团队,也有可能是以项目、课题为牵引组成的攻关团队。A 大学有些以项目攻关为牵引的科研创新团队,结构扁平,层次简单,短小精干不超过30 人;还有一些举平台之力建设的超级团队,团队内部可能存在壮观的树状结构,首席科学家下带各个二级团队,二级团队各自都有自己的学生和项目,总人数可能超过百人。面对不同团队规模,如硬性规定统一的团队绩效考核指标,显失公平公正。设计科研创新团队绩效考核办法,因团队规模结构不同,需要考虑公平公正问题,可考虑设计弹性变量考核指标,以适应不同规模团队的成果计量。也可尝试采取学校与科研创新团队协议约定绩效考核指标方式,更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绩效指标,比如团队在申报书中自定需求资助额、绩效指标、负激励措施的方式,参与遴选竞争,入选后与学校签订协议。

(三)如何构建有利于团队合作的科研绩效评估制度

一是可由首席科学家考核团队成员,认定团队成员对同一成果的贡献度,学校承认考核结果;二是学校不再按年度考核科研创新团队,仅开展中期和期满考核;三是对学科交叉团队中校内双聘人员的考核结果,实行原单位和科研创新团队双边认可制度。

(四)如何加强辅助性人员队伍建设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除了要有科研骨干研究人员外,还需要一支得力的辅助队伍。目前,A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对辅助性人员队伍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员的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团队高效运作的需要,也影响了人才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的热情。创新团队中参加管理的辅助性人员肩负“把时间还给科学家”的重要使命,学校、学院、团队可以建立辅助性人员用人成本共担机制,按比例分担辅助性人员薪酬绩效,促进科研创新团队建立稳定、成熟的辅助队伍。

(五)如何建强学部推进学科融合

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各个学部实体行政机构,学校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不需要面面俱到,学校将宏观改革方案分送各学部,各学部针对自身学科建设特点结合学院意见细化改革方案,同时学院有充足的行政管理人员去实践、反馈,行政运作中有一套立体化的改革推进体系。A 大学缺乏学部实体行政机构这一中间层的有力支撑,二级学院数量多且部分学院机关改革实践能力偏弱,改革举措严重依赖学校顶层事无巨细的筹划推进,制约了A 大学深入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强学部,打破学院壁垒,促进学科汇聚融合,不仅是A 大学建设科研创新团队的需要,也是A 大学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A 大学推进事业发展综合改革的需要。

(六)如何整合各部门资源

A 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对于资源供给的关注焦点,集中在研究生指标、实验室空间方面,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资源掌握在人才、科研部门以外的业务部门。人才和团队的迫切需求,学校机关各部门就要协力强势推进保障资源供给,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能局限于人事人才工作本身,学校可以把人才满意度直接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把人才需求纳入年度学校办实事清单,让人才深切感受到各级各部门把人才当作第一资源,把满足人才的需求当作第一追求。

五、关于A 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几点设想

(一)加强前瞻布局设计

一是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学科领域的成熟科研创新团队“出尖出峰”。对接学校已有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紧紧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布局,统筹配置资源,充分授权赋能,巩固提升主干学科建设水平,引领带动支撑学科快速发展。二是支持建设学科交叉型创新团队,形成新的创新增长极。鼓励首席科学家跨学科、跨学院、跨平台组建团队,汇聚人才,集智攻关,侧重开展具有明确目标和应用导向的重大科研任务,在交叉领域形成创新增长“新峰”。通过供给人事人才特区政策稳定、凝聚队伍,促进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交叉型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人才政策支持

一是赋予岗位设置自主权。科研创新团队根据团队发展目标和人才队伍发展规模,结合学校人事人才政策,自主制订岗位设置方案,明确岗位名称、人员规模、职责任务、任职条件等报学校审核。学校结合各教学科研单位编制岗位设置情况,核定各团队岗位设置方案。各团队根据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组织人员招聘和岗位聘任工作。二是赋予用人自主权。为符合条件的团队开通学校人才体系评审绿色通道。团队可自主招聘科研教师、博士后、专聘科技人员,符合学校标准的上述人员可以转入长聘机制。为专聘科技人员评定职称,科研团队可以实行低职高聘。团队还可自主招聘管理首席科学家、科研助理、财务助理、科研成果转化专员等管理人员,团队成员实行协议工资制。

(三)加强考核评价支持

一是学校考核首席科学家。团队考核指标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论证制定,团队考核等次直接作为首席科学家个人考核等次。二是首席科学家考核团队成员。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定团队成员的考核指标、评价标准和绩效分配方案,学校认可其考核结果。对交叉融合创新团队,双边认可双聘人员科研项目及成果。三是赋予团队绩效分配自主权。由首席科学家依据团队成员协议与贡献情况统筹分配。四是对考核不合格的团队成员,首席科学家有权决定采取对其按低一级岗位聘用、转聘其他类别岗位、解除聘用合同等措施。

猜你喜欢

考核大学人才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人才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