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马拉松赛事公共安全启示

2022-12-02潘家兰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公共安全马拉松

潘家兰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1、前言

为了进一步支持以及指导全民健身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在2015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田径协会全面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程序的政策颁布以后,城市路跑项目赛事掀起了一波举办城市路跑项目赛事的高潮。城市路跑赛事“井喷”式的发展所带来的新一轮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也对城市路跑赛事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6年3年期间,我国共发生了14起马拉松猝死案件;在2017年银川马拉松赛事中,一名参赛者在距离终点不远处倒地,经抢救无效后死亡;2018年,昆明晋宁马拉松以及绍兴马拉松赛事中也相继出现参赛者感觉不适后晕倒最终不治身亡的惨剧;2021年5月22日的黄石百公里越野赛21位死亡事件震惊国民。这些重大的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反映着我国在马拉松公共安全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马拉松赛事作为古老的路跑赛事最早出现于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也是国外普及程度相对较高的路跑赛事,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视,其推行的一系列体育发展政策使得马拉松路跑赛事得以进行优化。目前国外城市路跑赛事的发展较为成熟,其城市路跑赛事公共安全的应对机制也较成熟。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国外优秀的城市路跑赛事的成功案例,来为我国城市路跑赛事的公共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2、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路跑赛事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万方、百度文库等网站对西方发达国家马拉松赛事、城市马拉松赛事、城市路跑赛事进行研究,探究其对城市路跑赛事公共安全问题的预防机制以及突发状况的应急管理机制及措施。旨在为国内城市路跑赛事的公共安全的应对机制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研究。

(2)专家访谈法。

制订好问题大纲后,通过现场采访或打电话的方式对中国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路跑赛事的教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国内路跑赛事管理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系统;国外路跑赛事的发展概况以及其管理的组织架构、突发状况的应急管理机制等。

(3)逻辑分析法。

根据搜索的文件资料对国外城市路跑赛事公共安全应对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与国内的应对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以借鉴有益于我国城市路跑赛事公共安全的措施。

3、结果与分析

3.1、国外城市路跑赛事公共安全应对机制特征

(1)法律体系完善。

以美国为例,作为城市路跑赛事发展极为蓬勃的国家,其在体育赛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上具有着相对系统的法律体系。

美国在1976年颁布了《国家紧急状态法》,这部“单行法”推动着美国法律体系走向专业化和专门化。其先后制定的上百部针对各种紧急状况的法律,使得美国在进行城市路跑赛事时有着完善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相关法律对应急管理过程的环节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到恢复,从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到应急机制等,规范了具体的实施细则。2008 年美国颁布的《国家应急反应框架》对美国的应急反应的指导原则、组织体系的角色和职责、处置行动的标准和程序以及各项制度安排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阐述。美国在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问题上也有着完善的法律机制。美国的《公共交通安全标准纲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模式及其安全标准都进行了定义。其中包括车辆、基础设施、运营和人员标准共128项,以技术对象层次分类,分为类、子类和功能类3层,标准类型就有法规、标准和规范。英国2004年颁布的《国内紧急状态法案》和不断的修订,对其国内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

(2)执法程序制度化、规范化。

除却公共安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城市公共安全的预防机制同样重要。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其持枪械斗始终是影响其公共安全的一大问题所在。也正因为这长久的问题使其在公共安全预防机制的执法上有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程序。

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其预防公共安全是困扰其多年的问题。面对人口多、流动性大、结构复杂所引起的公共安全问题,纽约采用“多层级警务”社区安全服务。发展社区警务,实现警务前移,从一线执法管理。市、州以及联邦的警力向社区导向,紧急情况可直接联系纽约市政府,由该部门自上而下调配警力维护公共安全。波士顿采用具有“学院”特色的社区服务。政府以社区为中心进行的多伙伴治理模式。也就是,除了政府提供安全治理以外,志愿者以及社区也充当重要的角色。并且波士顿政府还强调,当地的科研机构处于主导地位。政府的司法部分协同合作。

(3)基于多学科理论框架。

任何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展,其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都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必是寓于必然的。所以国外学者认为应当用多学科的理论作为基础来建立公共安全的预警机制。应当从事件的源头、本身以及后期处理的程序由浅到深、直接和间接的防范可能发生公共安全问题。主要涵盖几个方面: 安全社会学理论框架、风险理论框架、城市环境地理学理论框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框架、城市基础社会保护理论框架等。积极地解决体育安全的隐性问题是安全社会学理论的重点; 公共安全事件的本身的评估、预警与处理是风险管理理论的重点等; 而解决体育赛事与自然环境、设备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调适与安全问题是城市环境理论的重点。因此,大型马拉松体育赛事公共安全预防机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方案,它汇集了许多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学科理论框架。

3.2、国外马拉松风险管理研究

(1)赛事前组织管理。

在赛事策划阶段,美国相关机构就赛事组织制定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例如,美国麦格劳一希尔公司2003版的《体育营销指南》就论述了在做体育赛事时应有计划的制定、医疗事故的行动方案、小孩的保护、雷击风险、高温风险、药物检测、器械设备及场馆安全、及场地安全等方面的风险的管理。除了上述的风险管理,安保工作以及防恐工作是国外马拉松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内学者根据西方学者对马拉松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因此,康树昆在《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风险管理研究》中认为体育赛事的风险应对应当从计划、检查和赛前对风险对风险进行预测,在赛中、赛后出现的风险,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对风险进行监管与控制等角度进行改进。

在进行赛前风险管理的同时也要对场地进行组织管理:开展城市马拉松需要占用中心道路,需要消耗大量的公共资源,因此必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在研究芝加哥马拉松赛事的时候发现,其组织者与警局相关社区保持着高度的合作,并且通过学校、社区对马拉松文化进行宣传,对马拉松安全知识进行普及。打造安全健康科学的马拉松赛事。

(2)赛中应对机制。

美国城市路跑赛事在应对公共安全问题方面,美国马拉松赛事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机制。面对反恐事件,美国加强反恐力度,在安保方面做好严格的措施;面对事故的发生,政府积极出面作出事故赔偿以及后续的调查工作;面对公共场地安全问题,做好城市环境污染物测量,做好城市清洁,避免空气中的大颗粒影响参赛人员的身体健康。美国麦格劳一希尔公司 2003版的《体育营销指南》一书对体育娱乐中的各种风险,运用管理学进行了研究,书中着重论述了计划的制定、医疗事故的行动方案、小孩的保护、雷击风险、高温风险、药物检测、器械设备及场馆安全、及场地安全等方面的风险的管理进行了阐述。S.Huebner等在《Property and Liability Insurance》将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传统商业财产造成的损失,以购买保险的形式将这些风险进行转移。Deeann在《Risk Management Program for Sports Organizations》 中研究认为应该在管理学中把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它的管理过程不仅仅是安全上的保卫工作和恐怖袭击。因此,康树昆在《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风险管理研究》中认为体育赛事的风险应对应当从计划、检查和赛前对风险对风险进行预测,在赛中、赛后出现的风险,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对风险进行监管与控制。

(3)赛后应急管理。

2013年4月15日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连环爆炸袭击事件的新闻“引爆”全球,这场事件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波士顿政府。几年后,波士顿警局、消防以及应急管理部门改进了应对机制。认为做好预防与保护是赛事能够安全开展的重中之重。史蒂芬妮·舍罗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后应急管理的改进》的研究发现波士顿当局对马拉松赛事公共安全的改进有:用市政车辆封锁街道,防止有人开车冲撞人群;幕后——培训、准备、成立事故指挥中心、确定应急沟通策略等。

东京政府在对体育赛事公共安全问题的应急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政府把迅速收集信息作为第一要做的事,根据所搜集到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这使得政府有条不紊地解决突发状况,而不是在还没有搞清楚情况的状态下随意发布号令,而导致公共安全朝着更坏的地方倾斜。英国政府在对待突发事件之前,会提前预设反应计划,并进行讨论和演习。

3.3、人本化服务的赛事安排

作为世界著名的马拉松比赛之一的芝加哥马拉松比赛,其发展也经历了重启、快速发展以及成熟的三个阶段。芝加哥马拉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开赛时间的安排从8:00到10:30再到7:30,开赛时间的不断调整,最终就是为了使得观众和马拉松选手以及当地居民的时间有一个很好的交叉点;2015年芝加哥马拉松取消了精英选手参与马拉松的规定,使得芝加哥马拉松赛事赛事的精彩程度与不确定性大大提高;柏林马拉松因其比赛道路的平坦、宽敞并且直而闻名,其在道路上的优化很好地避免了马拉松运动员出现危险的可能,也被称为是真正的群众性的马拉松赛事。

3.4、体育赛事管理的研究

体育管理体制包括了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它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一种综合管理体制。各类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古巴、朝鲜等,其体育管理的权利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自上而下的全面管理体育相关事物;像美国体育管理的特点就是社会管理型,政府一般不参与社会管理,只会通过立法和经济补贴来间接参与。例如,波士顿马拉松由波士顿田径协会下设波士顿马拉松赛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赛事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主要由竞赛部、财务部、后勤保障部、市场营销部、慈善筹募部、运动员服务部以及志愿者管理部等组成。

像英、德、法即典型的结合型体育管理体制,由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管理体育,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派几个有关的部门负责管理;政府对体育实行宏观管理,即制订方针政策,发挥协调、监督的职能。现在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此模式。

4、总结

4.1、完善公共安全法律体系,强化法制

面对多起的公共安全问题,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法案:《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只是针对某一领域的,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公共安全管理法,因此我国应当努力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公共安全管理法案以供参考。加强基础的公共安全的相关法律,对突发的紧急事件有相对应的安全法律去应对。对赛后的安全问题和赛后清场建立相关的法规规范。使得马拉松相关人员从马拉松的开始到结尾,其公共安全都有相应的保障。

4.2、实现各相关部门网络联动

体育并不是一个与其他学科毫不相关的领域,它涉及到与人的方方面面,各种城市路跑赛事包括马拉松赛事,其公共安全问题是每个国家都亟待解决和改善的问题。我们在开展马拉松赛事之前就应当做好相应的赛前赛后的预案,它设计到许多的部门体系,如,城市社区、体育职能部门、交通管制部门、道路安全管理部门。应有机地形成矩阵管理模式,各方通过网络联动,促进各部门进一步的合作。

对待突发事件,各部门需要进行快速的协同。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以及组织比赛的部门的快速联动。“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首先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挥机制;其次,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顺序,快速上下联动;最后,快速上情下达。

4.3、管理体制的变革

体育总局应进一步深化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政府部门只能转变,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和防止体育市场资源的限制和垄断。其中应当大力加快政社分开,使其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的体育事业转型的一个关键点。增大社会组织在城市路跑赛的管理权力,增强社会组织的管理能力。

4.4、构架多学科理论框架

加强安全社会学理论、风险理论、城市环境地理学理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城市基础社会保护理论等框架的学习。以这些框架基础为马拉松公共安全备书,积极解决体育运动领域的隐形问题;准确评估马拉松赛事的预警和处理措施进行改进;解决马拉松赛事的自然环境、设备环境、人文环境的安全问题等。

4.5、马拉松风险控制

(1)优化安保,保障执勤质量。将有限的资源用到需要的地方,积极疏导人群、安全防爆、加强监督检查;

(2)加强安全和场地封控。无关人等严禁进入场地,工作人员以及马拉松参赛人员进行严格的安检,降低风险;

(3)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看护。调动社区警力,重点看护有风险的重点人员,以此做到全面防护;

(4)制定演练预案。在马拉松赛事开始前必须进行赛事开闭演练,做到工作人员相互认识,场地设施相对熟悉;

(5)完善证件管理。引进高科技设施,做到人脸识别功能,以防冒名顶替,造成公共安全危机。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公共安全马拉松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冰上马拉松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关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一起来跑马拉松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