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人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以舟山为例
2022-12-02泮红文
□泮红文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高精尖”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进作用。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十三五”期间,舟山市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国家战略实施不断取得新突破,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加快打造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港是舟山市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化创新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是舟山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港的核心抓手。因此,要深化“高精尖”人才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推进战略人才垒峰、人才发展平台提能、人才管理改革提速、人才发展生态创优、人才工作体系增效等“五大工程”,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本文基于舟山“高精尖”人才的工作实践和调研思考,分析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高精尖”人才在舟山“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真正做到“情为舟系、智为舟用、利为舟谋”。
一、“高精尖”人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
实现“人才引领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需要。“高精尖”人才是指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的优秀人才,具有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影响广等特征,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强大引擎和重要保障。因此,在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要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突破,就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集聚、培育“高精尖”人才,尽最大努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进而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高精尖”人才集聚通过“技术红利”和“结构红利”两种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技术红利”是指“高精尖”人才作为高端知识的拥有者,具有较强的知识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能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外溢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正向影响,保障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促进前沿知识、技术交互共享,有助于提升区域内部的创新活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构红利”是人才要素集聚对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影响,“高精尖”人才集聚有利于吸引信息、资金等外部生产要素集聚,优化人才集聚地的市场环境,能有效激励和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更多地流向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比较优势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舟山作为国家海洋战略层面的现代海洋城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精尖”人才的驱动,以“高精尖”人才为支撑能够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是实现舟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区域“高精尖”人才集聚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舟山各部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围绕服务保障系列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落地推进,突出“海洋”“自贸”两大特色,采取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完善“高精尖”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人才总量逐步扩张,人才引力逐年上升,政策效应逐步凸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高精尖”人才引进政策效应逐渐显现,2019 年-2021 年舟山累计引育“高精尖”人才244 名,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109 名,银铃引才计划115 名。但是通过舟山“高精尖”人才的调查研究,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舟山“高精尖”人才集聚,具体如下。
(一)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够高
通过将舟山的“高精尖”人才政策工具与周边城市进行“对标找差”,当前舟山的“高精尖”人才政策体系存在短板:一是政策内容不够丰富,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创业的金融支持方面,例如“创新保险、融资周转金、创业全链服务”等方面存在欠缺。二是政策实施不够灵活,成果获得不同序列多项称号荣誉没有考虑动态时间周期的影响。三是政策强度有待提高,舟山对“高精尖”人才的政策支持强度明显弱于周边城市,同时部分政策“浮于纸面”,缺乏有效宣传解读和推进落实,人才政策激励作用不强。
(二)人才政策针对性不够强
通过对舟山“高精尖”人才政策的系统梳理,发现舟山招才引智政策与周边城市趋同,缺少科学筹划和本土创新,叠加交通不便劣势导致在“高精尖”人才竞争市场上处于弱势。目前的人才政策主要针对不同类别的“高精尖”人才,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差异,后续舟山要进行人才需求精细化管理,瞄准人才“痛点”精准施策,打出差异化引才牌,增强人才扶持政策的针对性,满足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实现引才效益最大化。
(三)人才政策协同性不够足
目前,关于“高精尖”人才引进的各项政策条块分割、交叉重叠还不同程度存在,难以形成合力,在施策时要综合考虑高层次人才创新活力的各项影响因素协同发力。一是“高精尖”人才平台集聚效应较弱,缺乏高能级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储备和承载力不足;二是“高精尖”人才和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部分人才专长和岗位需求错位,影响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三是“高精尖”人才服务流程复杂,导致事项办理效率不高、体验不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政策的激励效果。
三、“高精尖”人才集聚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舟山当前“高精尖”人才集聚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把工作做实、做强、做细、做深,聚焦用人主体和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成就人才,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集聚“高精尖”人才,为“十四五”时期舟山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坚实的高端人才保障。
(一)创新人才工作举措,高质量构建创新人才队伍
一是梳理舟山人才政策清单。围绕舟山已出台“高精尖”人才引进、管理、评价、激励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文件,提炼成实用、好用、常用的政策“干货”,逐一注明政策来源和详细解读,发布于“人才服务云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站式”查询,以政策支撑让人才“汇聚”,激活人才“一池春水”。二是探索人才工作“闭环”模式。将“高精尖”人才工作的政策设计、组织协调、推进落实、考核问责和反馈督察等各环节落在实处,以全方位的数据链条反馈校准“高精尖”人才工作策略。三是建立人才工作考核制度。对“高精尖”人才工作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和跟踪问效,实行目标考核与贡献度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四是积极构建“人才+”引才模式。不拘泥于单一引才模式,积极推进单个人才引进向“人才+项目+团队+资金”“带土移植”协同引进相结合。“带土移植”指的是将“高精尖”人才连同其团队、项目、技术等整体打包,推动域外和国外科技人才团队来舟创办企业或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依托科技人才示范园区开展创新服务等活动,注重“高精尖”人才团队、项目、技术的整体引进,更便于发挥“高精尖”人才的最大效能。
(二)强化人才平台建设,高起点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以“东海实验室”为核心,高起点、高标准搭建“高精尖”人才平台和产业创新载体,在创建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提升省级创新平台能级、激发平台创新效能上实现新突破。利用好国内知名高校在舟山科研创新“领头雁”的作用,支撑“高精尖”人才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集聚,推进人才发展平台提能工程。二是实施“高精尖”人才载体引育工程。引进中科院、国内一流高校、涉海科研院所等优质平台与舟山合作共建涉海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为舟山涉海“高精尖”科技人才汇聚高地。三是推动“人才飞地”提质增效。通过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核心城市建设“人才飞地”,克服舟山地处海岛交通不便的劣势,充分发挥“人才飞地”在“高精尖”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方面勇于尝试、力求突破,打造舟山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三)细化“高精尖”人才需求,精准化实现产才无缝对接
一是建立“高精尖”人才数据库。以舟山人才码为载体,关注“高精尖”人才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政策诉求,确保人才政策“智配直享”“精准滴灌”,探索人才管理改革提速工程,实现“高精尖”人才管理从“条块分治”到“整体智治”跃迁。二是加快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及时做好产业需求和人才分布数据,通过数据引航,根据产业需求做好“高精尖”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动态管理。三是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尊重用人单位需求,支持打破地域、身份、档案等“刚性”制约,通过规划咨询、项目合作、成果转化、联合研发、技术引进等方式引进“高精尖”人才,特色化推进“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战略发展人才垒峰工程,确保人才供求“精准匹配”、人尽其用。四是加快单位内部组织优化。加大对“舟创未来”骏才奖、伯乐奖、友谊奖获奖单位的各项表彰力度,激励各单位建立和“高精尖”人才的沟通对话长效机制,让人才深切感受到组织内部的尊重。
(四)深化人才服务改革,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质量
一是梳理人才服务事项清单。聚焦“高精尖”人才关注度较高的财政奖补、补贴申领、子女入学、住房补贴和家属就业等问题,详细梳理各项人才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构建“高精尖”人才专属服务绿色通道,打破制约人才创新瓶颈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激发“高精尖”人才的创新活力。二是推进人才服务“一网通办”。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配套推出人才服务全流程办理,让“跑一次”成为上限、“不用跑”成为常态,打造人才服务的重要门户,提高人才服务效率和满意度。三是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进申报指导服务。实行专岗对接、专人对接、精准服务,一对一指导人才申报国家、省、市引才计划,切实打通“高精尖”人才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四是开通“高精尖”人才金融专项服务。综合利用“投、贷、保”等金融工具,为符合条件的“高精尖”人才量身打造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托底保障,并在实际服务中不断创新、不断升级。
(五)强化人才政策协同,高标准营造人才创新生态
凝心聚力推动舟山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科技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协同”,聚焦舟山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根据产业需求做好“高精尖”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动态管理,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精准对接,综合使用“投、贷、保、险、板”等金融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共建以“人才为核心,以政策、产业、技术、金融和服务有效协同为支撑”的创新发展生态圈。通过营造“高精尖”人才“引育留用管”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推动“高精尖”人才服务专属化、品质化、品牌化,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注入源动力。
四、结语
“高精尖”人才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舟山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海洋经济为导向,以夯实人才基本盘、抢占人才制高点为目标,明确新时代人才特色港三步走为战略安排,围绕海洋人才方阵、海洋高能平台、人才管理改革、人才最优生态、人才工作格局,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在人才“引、育、留、管、用”上持续发力,提出海洋发展战略搭建干事创业的人才五大工程平台,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集聚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提供强大人才支撑,为奋力谱写舟山现代海洋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