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022-12-02□包笑
□包 笑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对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除了要完善体制、优化设施以外,最关键的部分当数强化人才建设。为此,相关单位要立足于现实需要,采取多样化、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培养出能够应对不同级别、类型突发事件的优秀公共管理者,以此适应社会发展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
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分类
顾名思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在无法监测情况下,突然产生、给社会公众健康带来损害的卫生事件,其中的类型包括新发传染病、重大急性传染病、群体药物反应疾病以及重大环境污染、食物中毒等事件,这些事件的产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的健康和生活。根据突发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发展态度等因素,可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出四类,分别是特别重大事故、重大失误、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从这里就可以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新冠疫情属于新发传染病,由新冠感染的肺炎则被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该卫生事件造成的影响早已达到特别重大事故的范畴。
(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理念和原则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实施就是为了预防和减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卫生事件发生以后,及时形成控制、减轻消极的社会影响。围绕这项目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单位及其工作者需要做好妥善的准备,建立完整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制订处置、救援预案等。
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作用流程来看,其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其中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监测排查、风险评估、应急规划;准备阶段要做好应急管理预案、应急设备维护、编制应急计划;响应应急响应程序、实施救援、应急行动等;恢复阶段应向群众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事后修复,总结应急工作的各项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要严格遵守防救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广泛地调动全民参与,形成多方协同合作的局面,同时还要对舆论的引导工作进行合理兼顾,构建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由此可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繁复、涉及大量内容,若是工作人员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工作能力,就无法妥善地完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所以相关单位要注重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事业强基固本。
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管理队伍的规模逐渐扩大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公共卫生都面临严峻的挑战,而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也逐渐实现常态化,并且在强化管理队伍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以市级单位为例,应急管理队伍的组成包括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传染性疾病防治专家组、市区镇的三级管理的应急管理体系。除此以外,公共卫生事故现场调查组、检测组等属于应急管理队伍的组成部分。相较于以往,当前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团队在规模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也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基础。
(二)缺乏专业人才、全能型人才
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中可以认识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是一个整体有序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兼顾多项工作内容,所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全能型人才,而这恰恰是当前应急管理工作所缺乏的。虽然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多,但是在编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容乐观,高职称人数仅占其中极少数,普通工作人员逐渐成为应急力量主体。实际上,我国多数地区的基层公共卫生人员配置都达不到卫生部的指标要求,农村地区尤其如此,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这些地区的工作人员很难从理论知识、实战经验的层面出发进行处理,所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建设仍然需要提升和发展。
(三)专业人才缺乏实践
就目前来说,我国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存在重预防、轻应急的问题,这也导致相关工作人员遭遇突发事件时无法用良好的应急管理能力作出处理。在具体教学中,缺乏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训对象在医疗救治、疫病防控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在现场指挥、沟通协调方面的能力却不甚理想,无法高效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高校人才培养为基础,扩大专业人才供给
1.培养复合型优质人才,转变教育内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各有侧重,这便要求工作人员掌握全面、专业的知识,在高校的教学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会糅合医学、应急管理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所以国内高校应当对这门复合交叉学科进行合理的设置,以此优化对卫生应急人才的培养。不过要注意的是,我国在应急管理学科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涉及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为了弥补学科教育方面的短板,高校应当积极地寻求与外界的合作,专门制订学科交流计划,适当安排留学项目,构建专门的学术研究平台,共同探讨对卫生应急管理的建立和方法。对于学科内容的设置方面,高校卫生应急专业要在原有的公共卫生学、公共管理学的基础上增设应急管理方面的内容,最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提前适应应急管理工作,以便在后续的工作中做到灵活处理,更好地融入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当中,减少突发卫生事故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了实现这项教学目标,高校和政府都应当作出相应的努力,高校间应当建立共同的应急管理研究机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政府则要出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政策,引导高校建立应急实验教学平台,打造高素质的实习演练基地,以此保障高校应急管理教培质量。
2.改良教学模式,增加学科发展资源供给。应急管理专业人员短缺与高校教学模式现状有很大关系,很多高校的教育方面没有对接行业体系,这便导致人才供求产生问题,学生在毕业以后就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所以说,高校应当响应卫生应急人才教育的实际需要,用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复合性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知识内容,而这也很容易导致学科分离的状况出现,学生经过大量专业学习以后,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失去方向”的问题,从而产生“学得多,懂得少”的想法,从而难以明确就业方向。当然,这种状况在复合型学科中经常出现,学校要做的就是调整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实情突出学科教育的重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方向指导,让学生能够以就业标准衡量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学科硬件的供给对教学具有基础的影响,高校要适当扩大在学科资源方面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实验室和研究设施,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创造空间。当然,学校应当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出覆盖网络、课堂、实训平台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共同提升。
(二)引入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质量
1.合理引进各类人才,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卫生应急人才队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人才队伍建设中面临发展需求与实际不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深化卫生应急人才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起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对以往的各项阻碍因素,如人事档案、落后制度进行改革,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构建多渠道、多角度的人才引进模式,将卫生应急学、医学信息学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引入其中,同时也要不断完善沟通交流与专业培养机制的建设;与此同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具有临床医学经验的医护人员,在引进人才的工作中要注意筛选优秀的医护人员,确保工作人员进入岗位以后能够发挥好管理、监测的作用。对于现有人才体系中缺乏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全能型人才的问题,管理部门要鼓励公共卫生学人才和应急管理学、医学信息学人才进行合作,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思考学科的有机融合,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更加专业、可靠的建议,促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呈现出专业化、信息化的特征,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
2.优化师资团队,促进管理体系整体优化。无论是高校学生培养还是应急管理体系在岗人员培训,都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做支撑,否则管理体系的优化就无从谈起。对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师资团队的优化,首先要从人才选拔的层面入手,因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涉及诸多学科,所以要从信息学、管理学、临床医学等专业中聘请高素质人才。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力量,高校及相关管理部门要从教师选聘、教学、激励等方面入手,采用恰当的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高校和应急管理部门应主动和各级医院建立联系,通过实习培训、参观学习的方式接触公共卫生事件,以此摆脱过度理论化造成的消极影响。师资团队的优化绝非朝夕可成,所以高校和应急管理单位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改善教学工作,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讲解卫生应急真实案例,以此传递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方法和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实现优化卫生应急团队的目标。
(三)构筑科学人才梯队,持续推进公共卫生应急人才管理建设
1.调整高校培养模式,立足应急实践能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中,然而现今还有部分高校没有将应急管理体系和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只是想当然地在传授必要的临床知识和操作流程,没有将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教学中能够体现的实践内容少之又少。从公共卫生领域的学科研究来看,我国在相关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是真正联系社会实情的部分却不多。为了切实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水平,高校应当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渗透对社会组织、群体事件等方面的思考,尽可能强化对疾控演练的关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间找到平衡点。值得一提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也和当今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有关,在“重论文”背景环境的支配下,公共卫生应急专业在办学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把重心放在理论、学术研究方面。对此,高校应当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实践经验,以此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和管理意识,让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柱力量。
2.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医疗部门应急能力。面对新冠疫情在内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部门无疑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体,所以各级医院的全科医生都应当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有所了解,在医院组织内设置专门或兼职的应急管理团队。在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当中,要注重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这些工作人员应当熟练地掌握治疗、康复、护理一体的突发性疾病护理方式。还有,医疗部门要重视中医在传染病救治方面的作用,注重培养具有应急管理能力的中医人才,借助中医和中医药的优势与现有医疗体系形成互补,改善护理模式,尽可能地调动医疗力量构建高水平的应急队伍;在行政管理方面,医疗部门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对疾病预防的认知和管理能力,确保医疗单位能够有序地处理突发事故。当然,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高校和医疗单位进行创新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强化医疗团队对突发卫生事故的处理能力。
四、结语
突出公共卫生事故令人猝不及防,而相应带来的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威胁,是对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故,防止消极影响的快速扩大,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医疗单位,都应当承担起责任,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构建完整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用改良教学方式、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师资团队的方式,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输入更多的优质人才,从而为公共卫生安全构筑坚固、可靠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