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 奋进新时代
2022-12-01赵长森
赵长森
新课程标准刚刚颁布,笔者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查阅学习,收看了相关的解读讲座。看完后笔者如同看到了指路的灯塔,眼前为之一亮,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修订后的课标,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程目标和内容、课程设置和实施要求、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这也将为实际的教学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和影响。
一、新课标对学校的影响
学校作为课标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是教育行为发生的重要场所,对新课标的推动和实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依据新课标要求,学校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结构,以此为关键抓手,适应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变化、社会实践能力,适应各阶段、各层次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要素的内在潜力,进行要素重组、规划协调,同时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过程性、进阶性、迁移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还应做好学年段的有效衔接,指导教师对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及成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挥校本研修功能,推动跨学科大教研机制,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互联,协调教师提升跨学科学习设计水平,引导教师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学校全方位育人的能力。
二、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新课标带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教学方式亟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标实施后,这样的状况相信会大有改观。
对教师而言,教的方式要变,对学生而言,学的方式也要变,而“矛盾”的主要方在教师。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也会随之解决。教师要确立师生平等观念,充分信任学生、走近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精心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通过问题式、项目式、主题式、任务式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让课堂展现出民主、和谐、尊重、平等的新风貌,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适宜的契机,可以实现教学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迎来跨越式发展。当然,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与过去的教学模式彻底决裂。毕竟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有其固有的优点的。这里要改进的是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变“一言堂”为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如果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却忽视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其结果可能会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三、新课标对教学和考试评价的影响
课程和教学在逻辑、性质、功能上具有内在一致性,課程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它们分别承载着核心素养形成的可能性和培育核心素养的现实性。
新课程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和学段学业水平表现,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明确提出了“素养立意”考试命题,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对于考试而言,命题思想、考试重心将会发生重大变革。考点必须是基于知识或应用本身,从单纯记忆、理解到注重对思维过程、探究过程的测量和评价,并以此来考查思维、探究的培育效果和态度行为的发展水平。评价的细化多元化,给教学反哺以这样的借鉴:激发学生思考、倡导学生探究、发展学生思维、指导创新实践。
时代在进步,课标在变化,学习在深入,认识在提高,但学无止境,探索无止境。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奋力进取,积极投身课改热潮,为教学正确把脉,为目标落实张本。教师还要学习吸收先进课改经验和成果,摒弃各种形式主义,避免急功近利的照搬主义,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让新课标落地生根,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宁津县大曹镇大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