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结合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2022-12-01王玫苏
王玫苏
乐山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四川 乐山 614000
0 引言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又称为心衰,该种疾病是指心脏的舒张/收缩等功能存在异常障碍,致使静脉回心血量无法排出,最终引发静脉系统血液淤积等不良事件,从而引发了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出现。该疾病的死亡率极高,其中心律失常就是发病期间主要的并发症,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还极大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心力衰竭无法归于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主要是指心脏疾病病情发展直至终末期,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主要是从左心衰竭而发展来的,其中肺循环淤血是首要的临床表现。在出现心律失常加重后就会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这也是致死的原因之一,而胺碘酮作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之一,具有扩张血管和抗心肌缺血的作用[1],厄贝沙坦则是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此次实验就是针对这两种药物展开了治疗效果的分析。对此本文将本院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将对于存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胺碘酮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此就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所选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3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人数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
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5~86岁,平均(70.52±3.24)岁;病程3个月至3年,平均(1.63±3.62)年。
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8~82岁,平均(70.52±3.13)岁;病程4个月至5年,平均(2.23±3.52)年。
针对此次研究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有参考价值。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胺碘酮[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463]进行治疗,用药前7d,3次/d,0.2mg/次;8~14d,2次/d,0.2mg/次;15~21d,1次/d,0.2mg/次,并叮嘱患者注意按时休息有着健康的作息时间[2-3]。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80mg/d的厄贝沙坦。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对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观测治疗前后脑钠肽(BNP)、肌酐(C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数值进行对比。
显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判定为显效。有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则判定为有效。无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完无明显改变甚至出现死亡,则判定为无效。前两者比率相加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 30.0计算,计数资料以(%)的形式,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95%,高于对照组75%,两组数据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的组间数据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30.00%,两组数据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数据对比[n(%)]
2.3 临床测评BNP、Cr和hs-CRP水平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NP和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而Cr水平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临床测评BNP、Cr 和hs-CRP 水平结果对比()
表3 临床测评BNP、Cr 和hs-CRP 水平结果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结果
心力衰竭的患者多发于老年人群,常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此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增加致死率。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减退,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心慌、胸闷,还会出现身体肿胀、呼吸困难,主要的治疗原则就是选择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对症治疗,且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早期病人表现比较严重,体力活动量比较大的时候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随着心力衰竭病情的加重,有的病人在轻微体力活动的时候,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有的病人不活动,也会出现呼吸困难。
胺碘酮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之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药物的使用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心脏病情况、心脏的扩大程度和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来决定[4-5],若是患者的心脏相关情况不是很严重,则主要治疗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即可,无须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6-7];若是患者心脏相关病情况严重,出现了心律失常,而且随时有死亡的危险,则须立即就医治疗[8-9]。心力衰竭也可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该种疾病属于一种机体严重状态,主要是由于每分钟心脏的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对于氧、营养物质等情况的需求。一般而言,心力衰竭主要可以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发展速度,并且有左心、右心和全心三种情况的衰竭发生部位;同时可划分为收缩性或舒张性的发生心衰机制。随着年龄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0]。而配合厄贝沙坦也是常见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之一,这两种药物结合后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一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在此次试验之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95%,高于对照组75%,两组数据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以起到药物的补充作用,大大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长期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此治疗方法可通过厄贝沙坦有效降低体内钠盐容量负荷,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容易导致低钾血症,降低胰岛素使用的敏感性,同时导致患者血尿酸升高。在用药过程中加入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既能改善临床症状,又能促进尿酸排泄,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此外,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可激活补体,加速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对脂质的吞噬,有效释放炎性介质,加速内皮细胞的损伤。胺碘酮可阻断β受体和L-钙通道的流动,有效抑制心脏钠、钾、钙血浆通道,且整个作用过程不会对负性肌力产生显著的不良反应;胺碘酮因其多通道受体阻断作用,可发挥其择路作用。当然,胺碘酮还可增加心率的触发活动及折返兴奋功能,应用效果显著。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较低,不会对心室传导造成不良影响。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具有降血压、抗炎、改善血管等作用,且其肾功能受影响较小,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能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有机结合,使血管充分扩张,减少血管收缩。此外,该药还能充分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效控制炎性病变的发生,逆转病情的发展,进而降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血管消耗[11-13]。
综上所述,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结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有利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巩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