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治疗癌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12-01徐丽

智慧健康 2022年27期
关键词:铁剂性贫血蔗糖

徐丽

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有限公司 血液肿瘤科,江苏 宿迁 223900

0 引言

肿瘤患者在其病情持续进展过程中或接受放化疗期间非常容易发生癌性贫血,症状表现为身体疲乏、食欲减退、劳累、失眠以及头晕等,进一步对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病死风险。特别是进行化疗治疗期间肿瘤患者发生癌性贫血的概率较高,与此同时癌性贫血的发病率与病情严重程度与其肿瘤疾病类型、治疗方案、病程时间以及临床分期等均密切相关。近年来有报道[1]显示,肿瘤病人癌性贫血的发病率约为60%,特别是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癌性贫血发病率最高。目前对于癌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方式较多,例如输血治疗、补充铁剂治疗、调整化疗方案以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采用输血治疗,存在过敏以及感染等风险。因此现阶段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补充铁剂依然是对癌性贫血患者治疗的主要措施。以下将分析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蔗糖铁对于癌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本院46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7~76岁,平均(52.6±0.4)岁;肿瘤类型:胃癌8例,肺癌6例,食管癌4例,乳腺癌3例,其他2例。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36~77岁,平均(52.5±0.4)岁;肿瘤类型:胃癌8例,肺癌5例,食管癌5例,乳腺癌3例,其他2例。两组一般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患者经病理学诊断为恶性实体肿瘤;③患者HGB处于60~100g/L;④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⑤患者对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患者临床资料完善且用药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合并骨转移者;②具有慢性或活动性出血情况者;③应用药物仍无法控制血压水平的顽固性高血压者;④合并感染或入组前应用皮质类激素者;⑤合并慢性肾性贫血者;⑥对于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过敏情况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即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行皮下注射,每周注射3次,每日为6000IU;观察组患者合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治疗,前者用法同上,蔗糖铁注射液1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混匀后行静脉滴注,每周治疗3次。两组患者均依据各自方案治疗8周。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疲乏、食欲减退等症状表现消失,并且血红蛋白(HGB)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HCT)水平较治疗前提升>25%。有效:症状表现明显缓解,同时HGB与HCT水平较治疗前提升10%~25%。无效:症状未改善,HGB与HCT水平提升不足10%或无变化。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HGB、HCT、红细胞(RBC)的变化情况。③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应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对其生活质量予以评估,该评分表0~100分,得分越高即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④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8周时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进行对比。⑤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例如血压升高、皮疹、心悸、上腹部不适、便秘、恶心呕吐以及食欲减退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82.61%(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治疗前后HGB、HCT、RBC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HGB、HCT、RBC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GB、HCT、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治疗前后HGB、HCT、RBC 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治疗前后HGB、HCT、RBC 水平对比()

2.3 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KP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KPS 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KPS 评分对比()

2.4 血清SF、TSAT水平两组间相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SF、TSAT水平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血清SF、TSAT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血清SF、TSAT 水平两组间相比()

表4 血清SF、TSAT 水平两组间相比()

2.5 不良反应率两组间相比

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3.04%、17.39%(P<0.05),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率两组间相比[n(%)]

3 讨论

诱发癌症性贫血的机制十分复杂,然而与患者肿瘤患病本身和接受放化疗存在密切相关性。癌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病,贫血肿瘤细胞对于机体免疫系统形成慢性刺激,与此同时巨噬细胞大量释放细胞因子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量显著减少,红细胞对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敏感度随之降低,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海帕西啶过剩的情况诱发功能性缺铁。由于癌性贫血使得肿瘤乏氧细胞逐渐增多,并且肿瘤细胞在放化疗中敏感度逐步下降影响肿瘤患者的放化疗效果,进一步促使患者肿瘤新生血管的大量生成以及转移,患者肿瘤病灶恶性程度明显提升,也增加了其病死风险。约有70%的癌症病人存在身体疲乏感,通过改善贫血状况有利于缓解其身体疲劳感觉,所以积极纠正贫血是对癌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同时也是确保其放化疗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诱发癌症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较多,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则是最为主要的诱发因素。例如近年来报道[2-3]显示,通过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癌性贫血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HGB与HCT水平,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输血风险。然而肿瘤组织在其生长过程中亦需要大量铁营养,受到慢性失血、长时间食欲减退以及抗癌药物应用等影响,使得机体铁代谢发生异常,尤其是在给予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期间仍然会出现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甚至缺乏的情况。所以在癌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中需要对其铁状态值进行全面评估,并适时给予补充铁剂,该做法有利于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与此同时也可更好地提升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常规补铁方式主要为口服或采用静脉滴注方式,其中口服铁剂具有用药方便以及安全性良好的优势,然而静脉补铁效果好于口服补铁。主要原因在于口服铁剂能够维持机体铁代谢平衡,然而消化道刺激容易出现食欲减、退呕吐等情况,使得营养状态不断降低,再加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影响,无法维持充分的铁储备。癌症患者由于胃肠道对于铁吸收与利用存在一定障碍,所以影响口服铁剂的临床疗效[4-5]。癌性贫血患者伴随肿瘤病灶的不断生长,在此期间也需要一定的铁营养,由于精神心理因素、长时间限制饮食以及应用各类化疗药物治疗等可造成患者铁代谢异常,尤其是在给予患者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期间可能产生血清铁蛋白下降甚至缺乏,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对于癌性贫血的实践指南倡导需要对癌性贫血患者铁状态值进行评估,适时给予补充铁剂,从而减少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剂量以及提升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通过采用静脉输注铁则有利于补充功能铁以及储存铁剂,其疗效迅速且更为持久。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蔗糖铁注射液,通过静脉滴注能够快速释放至机体网状内皮系统,也将迅速为骨髓生成红细胞所应用,因此不宜出现过敏情况或急性铁中毒情况,用药安全性良好。例如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蔗糖铁进行治疗,该组癌性贫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HGB、HCT以及RBC水平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F、TSAT水平均比较低,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升高,特别是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F、TSAT水平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蔗糖铁对于癌性贫血患者来说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纠正患者的贫血状态,并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体现为轻度的血压升高、胃肠道反应、心悸以及皮疹等,未进行特别处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患者的不良反应逐渐消退,提示该联合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满意且安全性良好[6]。

综上所述,对于癌性贫血患者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蔗糖铁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并可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铁剂性贫血蔗糖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铁剂
——忌食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口服铁剂有禁忌吗?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