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巴文化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022-12-01崔宝玉李沈航

文化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巴蜀聚类文化

崔宝玉 李沈航

一、前言

“巴文化”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40年代,源自川渝地区“巴国铜器”的陆续出土[1]。据专家学者考证,“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现重庆直辖市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鄂西、西达川东的地区[2]。春秋战国之际向西发展,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中,巴族的文化得以沿途传播,也得以与其他族群进行交流。巴文化在秦汉统一以后,开始融入华夏文化共同体,逐渐成为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一支地域文化。近年来,巴文化在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四川巴中、广元、南充、广安、达州五市共同签署《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共享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挖掘巴文化资源,共同打造区域文化品牌;2018年,重庆打造“两区两圈”巴文化产业格局;2019年,四川省省委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对巴文化建设精心布局;2022年,国内第一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已完成总建设。“巴文化”已成为多地发展的文化“金字招牌”,相关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3-4]。本研究以“巴文化相关研究”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者身份,研究机构类型,勾勒出巴文化研究群体画像;进一步分析研究者的关注热点、巴文化研究的聚类情况、研究热点的时序变化等问题,以期更好地了解巴文化研究的发展变化,为未来巴文化相关工作及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分析[5],使用CNKI(中国知网)收集六十年以来巴文化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探究巴文化研究领域知识的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同时辅以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将实地调查情况以及对现有综述文献的分析,印证、补充软件的输出结果,力求获得完整、详实的巴文化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以对我国巴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廓清和梳理。

三、巴文化研究计量学分析

(一)巴文化研究数量发文机构分布

通过计量学统计,发文数量在2篇以上的机构有120家,5篇以上的有34家,10篇以上的有17家,20篇以上的有8家。发文数量最多的10个机构是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南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四川文理学院、重庆大学与西南民族大学。

对10篇以上的发文机构类型进行分析,可知巴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社科考古类科研院所。对10篇以上的地域类型进行分析,可知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集中于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这与巴文化自身的地理起源是相吻合的。“巴”的地域范围大体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陕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的部分地域,而川东达州、巴中、重庆等地正在其辖境之腹心[6]。

(二)巴文化研究发文期刊分布

通过计量学统计,发文数在2篇以上的期刊有316家,5篇以上的有99家,10篇以上的有34家,20篇以上的有14家。发文数量最多的10个期刊是《中华文化论坛》《四川文物》《文史杂志》《四川日报》《四川戏剧》《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重庆日报》《重庆与世界》《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数量上看,巴文化研究的成果展示平台比较丰富,有一定数量相对稳定、专业的期刊杂志作为载体;从期刊类型上看,有期刊、日报等类型,涉及文化、考古、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戏剧、党建、哲学多个学科领域,说明巴文化研究涉及的学科范围十分广泛;从期刊地理分布上看,发文数量排名前20的期刊主办机构均设在四川、重庆两地,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研究特征。

四、巴文化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思想、主旨内容的高度概括。高频关键词可以反映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关键词中心性描绘的是该词在聚类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中心性大于0.1被认为是关键节点。本研究通过关键词词频和中心性来判断巴文化研究的热点分布。

将样本数据库导入CiteSpace软件后,设置参数年代,时间切片选择1,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修剪方式选择最小生成树法,将同义关键词合并后执行程序,可得巴文化研究关键词词频、中心性排序。关键词中的热点词有“巴蜀文化”“巴渝文化”“三星堆文化”“楚文化”“巴蜀地区”“青铜器”“地域文化”“郭沫若”“土家族”“长江文化”等。从热点词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等邻近、重叠区域的文化研究有着密切联系,甚至是不可分割的;2.古代巴地核心区域主要是现在川渝地区,因而当代巴文化研究常常冠以“巴蜀文化”“巴渝文化”的称谓,单纯使用“巴文化”的情况反而不及以上两者;3.考古学是巴文化研究的基础领域,是巴文化寻根的重要依据;4.本区域的民俗文化也是研究的热门领域,民俗文化反映了古代巴文化的演变历程;5.巴文化文学研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郭沫若、何其芳等巴地的文化巨匠本身就是当代文化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又往往夹杂、体现着地域文化特色,对巴文化传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巴文化研究的聚类分析

CiteSpace软件运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1巴文化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聚类图是根据关键词的共现关系推测不同研究间的衍生关系,可以从中提取出研究的不同类型。CiteSpace软件会自动提取中心性最高的主关键词作为默认聚类主题,通过观察聚类内关键词内容,重新整理聚类主题,并将不同主题分为15个主题,5大类型。

图1 巴文化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一)巴文化地域研究

巴文化地域研究包含巴蜀文化与巴渝文化两个研究主题,聚类内容有“巴蜀文化、平面图、《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文史杂志》、知识性、夏文化、民居风格、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三星堆、历史文化、巴蜀文学、青年学生、《中国现代文化史》、四川省社科院、价值观、传承文化、罗家坝、《童山诗集》、巴蜀元素、巴蜀符号、《诗经》”等,主要是巴文化起源地川渝地区的文化研究。

(二)巴文化考古及历史研究

包含古代巴文化及其传承、巴文化考古、巴文化古籍、巴文化上古史4个研究主题,聚类内容有“汉水上游、白虎复夷、成都平原、土家族、早期楚文化、古代民族、丹阳城、家族文化、三峡地区、五帝德、春秋战国、周武王、先秦儒家、巫巴山地、五丁力士、保护与再利用、保护途径、前歌后舞、跳丧、传统文化、价值取向、文化旅游资源、巴楚关系、传统民居、楚辞、中国茶亚中心、三峡地缘、云阳李家坝、中国民族学、三峡地域、人类学、传统符号、大渡河、战国墓、殷墟文化、虎纹戈、三角援戈、兵器随葬制度、战国秦汉、合金配比、僚人入蜀、《殷墟书契后编》、甲骨文、汉水流域、《太平寰宇记》、历史观、方舆胜览、信陵县、秦灭蜀、黔中郡、夜郎国、羊子山、白鹿山、《蜀中名胜记》《上古史》、不可替代”等,主要包括巴文化古籍、历史、考古、传承等相关研究。

(三)巴文化融合研究

包含古蜀文化对巴文化的影响、古楚文化对巴文化的影响与中原文化对巴文化影响三个研究主题,聚类内容有“考古发现、三星堆、祭祀坑、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淮南子、尖底杯、川西平原、吴越文化、古蜀国、先秦时代、古蜀文化、长江文化、巴蜀文字、中华民族、夏商时期、中华文明、古蜀文明、中国文明起源、四川特色文化、古汉语、人类迁徙、文化强省、农耕文化、巫教文化、司马相如、三峡文化、滇文化、中央集权制、红岩文化、陪都文化、三峡库区、悬棺葬、中南半岛、东南亚、文化融合、民族融合、中原文化、汉晋时期、青铜文化、文化交融、夏商周、古史研究、蜀王本纪、湖广填四川、便宜十六策、北方人、舆地纪胜、中华文脉”等,主要是古蜀文化、古楚文化、中原文化对巴文化的影响研究。

(四)巴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包含巴文化产业、巴文化文创艺术与巴文化戏剧艺术三个研究主题,聚类内容有“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资源、两江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产业增加值、梦回巴国、文旅、经济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长短经、地域文化、多元文化、包容性、全球性、《中国山水画》《中国文化史》、巴蜀地域文化、灾后重建、汶川大地震、中国特色、艺术特征、全球文化一体化、大学生、乡土绘画、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旅游、文学地理学、乡村民宿、四川谐剧、文创产业、喜剧形象、酷文化的贫困、优秀传统文化、戏剧事业、川剧座谈会、工作思路、剧作家”等,主要是巴文化在当代的资源开发、利用、推广研究。

(五)巴文化思想文学研究

包含巴文化文学、巴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与巴文化世界影响三个研究主题,聚类内容有“巴蜀地区、凤凰山、国际学术研讨会、死水微澜、《现代四川文学》、李劼人、《儒林列传》、汉文化、短篇小说、创作思维、《辛亥三部曲》《文学发展史蜀都赋》、巴賨关系、罗家坝遗址、中国西南地区、天师道、阳平治、内胆功法、太清神丹、参同契、《佛学研究》《周易》《蒙文通文集》、五利将军、巴蜀大地、余光中、老子解、《周易集解》、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佛学文化、《巴蜀文化图典》《巴蜀文化研究》、巴蜀文化通史、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流合作、产业链、华夏四民、《史记》、交通枢纽”等,主要是巴文化对宗教、文学等文化思想领域的国内外影响研究。

六、巴文化研究的趋势分析

将CiteSpace软件调整为时区图显示模式,并将时区图与突显词结合统计进行巴文化研究突显词及突显时间分布。时区图主要通过关键词之间出现的时序关系反映创新研究的变化。突显词代表某些时段该词共现频次突增,可以反映当时的研究热门。分析研究趋势变化如下:

巴文化研究是伴随巴地历史、考古研究而兴起的,时间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在20世纪末,巴文化研究影响逐渐扩大。此阶段巴文化研究呈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巴文化与长江文化联系密切(与同时期三峡大坝动工建设引发的文化保护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二是巴文化影响力增强,三是巴蜀文化大儒郭沫若相关研究增多。21世纪初巴文化研究风靡一时。近年来,巴文化研究资源开发、应用研究显著增强,反映出整个研究领域走向成熟、研究体系愈加完备,这与政策导向也有一定的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利用和创新,巴文化研究也迈入了新的阶段、开拓出新的领域,可以预期未来巴文化资源开发研究将不断加强。

七、结语

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知识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巴文化属于人类独有的精神、物质文明财富。研究巴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地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现代影响,对我们创新文化保护形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探究巴文化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根据计量学分析:(1)巴文化研究数量在逐年递增;(2)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社科考古类科研院所;(3)研究力量集中于四川、重庆两地;(4)研究成果展示平台比较丰富。根据热点词分析(1)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等邻近、重叠区域的文化研究有着密切联系;(2)古代巴地核心区域主要是现在川渝地区,因而当代巴文化研究常常冠以“巴蜀文化”“巴渝文化”的称谓;(3)考古学是巴文化研究的基础领域,是巴文化寻根的重要依据;(4)本区域的民俗文化也是研究的热门领域;(5)巴文化文学研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根据聚类分析巴文化研究可以分为:(1)巴文化地域研究;(2)巴文化考古及历史研究;(3)巴文化融合研究;(4)巴文化资源开发研究;(5)巴文化思想文学研究。根据趋势分析,近年来巴文化研究资源开发、应用研究得到显著增强。

猜你喜欢

巴蜀聚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谁远谁近?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