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美育金山农民画
2022-12-01谷颖朱宏
谷颖 朱宏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一、非遗进校园的发展现状
非遗进校园作为我国先进文化保存和弘扬的重大措施,近年来作为比较重要的文化项目。非遗进学校就是把非遗资源整合为教育资源,通过改进教学内容、调整课堂结构,非遗+研学的课堂形式对非遗文化加以弘扬和流传。非遗进校园是非遗传承方式之一,促进学校培养与非遗继承衔接,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化管理学校的教育传承方式,把口传身授的传统民间民族技术梳理为标准、体系、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与培养方法,同时,促进高校开展与非遗有关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校本课程,以促进非遗的科研继承。中小学校在非遗进校园的整个过程中充当何种身份,直观取决于非遗进中小学的效果。要让非遗进中小学项目获得应有的效果,需要明晰中小学的核心地位,高校是非遗项目的实施者、开发商、贡献者而并非消极受众。中小学成为非遗进高校的参与者,需要积极解答如下几大领域的难题:一是通过非遗的项目化,使非遗项目的认知性、体验性、实用性、系统化等特点进一步凸显。所要解答的是非遗学习的目的与效果难题,即“我去干那些,能获得多少”的难题;也就是要从“专业知识与技术”“流程与方式”“情感与心态”这三层次,确立了非遗的课程目标。二是明晰非遗的发展方向,使非遗与中小学间进行资源整合。但是,通过认真研究我们也不难看到,这些根据非遗保存的进学校实验活动和推广方式,其手段与目的,仍然大多停留在了直接表现与向社会传播的教育层次,而较少或者并不能真正全面地进入到事关非遗保存持久性的日常生活与规范化运作阶段。因此,目前的非遗进校园项目,大多只是把部分非遗的工作以表演和介绍的形式引入到各级各类院校的师生中去,而更多是以科普的方式,也更少走进学校课程和教学,而成为了文化传播中从科学知识宣传到教师培训,再到学术传播等的更广泛的内容。
对非遗的合理传播与深度保存而言,现代学校教育体系是最具潜力与效力的传播渠道。现代化的小学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学校专业技能教学与人文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和重要途径,也应该成为学校非遗传承和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杠杆和支撑点并予以有效运用。特别面对着当今中国许多青少年,因信息传递的不准确与文化传播的不成体系还有在教学与课堂设置上的各国明星而不了解自己的祖先是谁,喜欢过圣诞节与情人节却不了解端午节的含义和过春节的要义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存,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进校园”非遗美育工作的思想与方法和战略和方法,也因而需要充实和扩展、深化与提高。而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决定了它必须是学校继承发展非遗的重要职责和客观条件;而非遗美育的终极目的,决定了校园社会教育必须成为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而非遗保育的理想初衷即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重建社会主义科学文明价值观的崇高要求,决定了想要保存非遗最安全和高效的最好途径,只能从广大青少年的心智深处播下非遗保育工作的良好种子,建立非遗传承的长效机制。非遗“进校园”,因而既是现实的教育手段,又是长期的教育计划;既是非遗保育即教育传播的需要,又是教学改革即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金山农民画的文化内涵
上海是一个具有六千多年历史的现代化都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86年12月8日,上海市被中国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山坐落在中国上海市西南角,这片质朴而富饶的土壤,从小就蕴藏着中国书画艺术的幽香。而金山农民画,就是在这片江南人文沃土中滋养的一枝乡土文化牡丹。金山农民画,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并以其独具特色的美术形式获得了文化部以及国内农民画乡的青睐,从而丰富了我国农民画的创作内容、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式,并在我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场农村民俗绘画风潮,从而引发了我国农民画发展的新一轮潮流,并涌现出了一批国内农民画之乡。农民画的影响范围已经由本土拓展到了国外,并以其特有的农村风貌为我国美术界而赞赏,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以及现代中国民俗美术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民画扎根着中华民族的土地、汲取了中国民间的精髓,将古老农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现代的艺术美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现代艺术的发展道路上独秀一枝,绽放异彩,终于成功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变身为现代民间艺术。提起农民画,人们眼前自然地就浮现出一个形象夸张、风格浓郁、结构丰满、含义深邃的图景。就像是在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争相演出的各个曲段一样,在中国农民画的大舞台上,也同样在演出着不同的乐曲[1]。
我国农民画作品从创作过程、构图到内容、风格等,无不反映了中国各地农民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并散发着浓厚的地域气息。而一些以刺绣、剪纸、版画、青印花布、灶绘画等形式出现的民间艺术内容,则渗透到了中华文明的各个角落,从而形成中国农民画作品的艺术基础。无论是表现历史故事、传统神话,又或是社会场景、自然风光等,除应用到了这些基本因素之外,更融合着中国农村艺术家们天真的想像力与朴素的美学趣味。他们用其稚拙的语言,展示了真实生活和梦想中的异彩绚烂。我国农民画是以华夏文明为基础,并以浓郁的本民族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各地美术特色与农民艺术风格之间既彼此区别又互相渗透,共同讴歌着农民劳作的欢乐、丰收的欢乐,共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农业新风貌。
三、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有着“上海粮仓”之誉的小金山地区,河网相结合,土壤肥沃,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在这个有着时代耕耘文明沉淀的文化环境下,受到了吴越文明熏陶的上海地方,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民俗艺术。朴实精美的金山银山黄土布驰名江南,清丽素雅的蓝印花布最为农妇们所钟爱,精巧细致的雕花床是农民在新房山中学时最喜气的家具,粗犷简朴的灶壁画则诠释了农民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刺绣编棉、打花糕、煳灯彩、扎断线风筝、剪喜花是农村妇女们倾注情感,施展他们高超技术的传统绝活;而逢年过节调龙灯、跳狮子、荡湖船、踏棚屋俨然成为乡民们最隆重的民俗活动。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滋润了勤劳智慧的金山农民,多姿多彩的民俗艺术也是为了找回我们的先辈们一直拥有的那种文化传承之间亲密而实在的联系[2]。
金山农民画家在创作中为求完美,对所刻画的物象毫不掩饰却又合乎情理,舍技法而重精神,笔随意行,彩随情敷,以拙胜巧。为了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审美感受,使作品更显纯朴生动,这些艺术家并不注重于画面的写实化,不注重追求人物的栩栩如生,而是什么美就画什么,哪里美就怎么画,从而构成了自己的小金山分校农民画特色。造型艺术上,金山农民画受传统中国剪纸美术的影响,在处理物象空间关系时,并没有使用光色的明暗程度、空气虚实程度来表达,只是采取了水平铺张方式来表达空间结构观念,并擅长将立体的物象空间处理为水平。如画公鸡,通常利用公鸡的侧面形状来显示其完整性。画玻璃杯、瓶罐之类的物品,总是将嘴部绘为圆,而底面也绘制成了一个平线,因为农民艺术家总是觉得杯嘴是圆的,所以底平才可以置于桌面上。而划船的人也常常是将一零点五画在船中,另一半倒在水中,觉得唯有如此才合情理想,因此人站在船中就会和船构成了一个竖—中—横的「⊥」字型(图1)。农村艺术家们觉得透过这种夸张的变化更能真切地表达物象,正是这种观念性的美术语言让金山银山农民画进入了物我同化的美术最高境界。
图1 金山农民画《渔家乐》曹秀文
金山农民画既没有顺从西洋传统的焦点千里眼,也没有效仿传统文人画的散点透视方法,构图平视与俯视相互结合,直观与形象相重叠。农民艺术家既没有受过中国视觉艺术学校美术学院的基本技能训练,在绘画中也并非单凭直接写生,而只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特征的观察认识,以及根据事物间互相联系而产生的综合感觉进行绘画。这些艺术家都能根据表现的要求,将不同时期、不同空间、各种视向和不同物象的特点随心所欲地表现在一起,将有趣的事情表现于一幅幅画面之中。在造型上不受传统聚焦透视、散点透视等形式的制约,在同一张画中采用了仰视、平视、俯视的艺术方式,从而形成了金山农民画特有的艺术形式。色调上,金山农民画承袭了中国民间刺绣的传统色彩搭配方式,重视主体情感性用色,色调鲜明,在对比强烈中力求调和,并特别注意色彩的装饰性。农村画家对色彩运用具有独特的审美习惯,色彩运用不依据所画事物的固有色彩或以西方传统色彩学说为基础,而是严格遵循主体审美需要或情感上的要求。如画的鸭子艳丽斑斓,色调往往与鸭子的自身色调去极远,并成功地取得了借色调衬托氛围,表达主体情感的美学效应。在色调处理上,农村画师有意识地考虑到了色块的高低、明暗间的平衡,以实现一整张画作的整体色彩和谐舒畅(图2)。农村艺术家们认为创作农民就像是盖房子时要装窗户一般,如果屋子里没有窗户就会感到很昏暗,于是在一个暗色调画面中就常常要安置一些亮度高的颜色,戏称「开天窗」正是农民艺术家们这种简单朴素的美学观,是对美的准确反映和对美的感受恰如其分的表达。农村绘画家由于人生遭遇、美术素质与兴趣的差异,绘画的颜色与风格也截然不同,有的爱好浓妆艳抹,有的爱好淡妆素裹,显示了艺术家浓厚的个人风格,由此构成了金山银山农民画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图2 金山农民画
四、金山农民画的发展现状
近四十年间,金山农民画取得了社区价值、经济性的双硕果累累,是上海市郊区新农村创建的标志性精神艺术产品。目前金山农村画院已培训新农村画师千余人,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五位被授予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8位被金山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金山院区人民绘画大师,33位先后担任过全国美协、中人民协、上海市美协、上海民学院士。制作了数千幅富有自己风貌的金山院区农民画作品,有六千多幅作品赴欧美等国家参展,5000余幅作品赴北京以及国内外百余个省市参展,400多个作品获得了国家、省级农民绘画作品展览奖项。四百七十五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国家画院、上海艺术馆、杭州艺术馆、成都艺术馆等单位珍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成就斐然,二零零六年上海地区市和金山区二级人民政府联合投资一千多万元人民币,在上海地区市艺术发展基金会下成立了金山农民画专项基金,并作为金山农民画作品发展和培训农村艺术家的保障性经费,为金山银山农民画作品得以更为合理保存和弘扬,提供了政策和财力上的支持。二零零七年,金山农民画作品被列为第一批上海地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同时我们还分别被中国文化部、中国民协授予为全国现代民俗美术画乡、上海地区市传统民俗美术之乡、上海地区市农家画之乡[3]。
但是,上海市金山村民画的美术继承创造之道,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诚如国家画廊原副院长曹振峰所指出:“上海市金山的美术探索,彻底改变了以往村民画的风貌,也彻底改变了一些人以为村民画是低级美术的见解,更主要的是,发掘出了我们百姓的美术宝库,为现代民间绘画开辟了宽阔的前行通道。”金山农民画善于在传统民俗美术的基础上,挖掘新内容,寻求新载体,并成功摸索出了一个传统民俗美术的有效途径。
五、金山农民画进校园实践方案
结合金山农民画艺术特征及主要创作手法,主要面向6-15岁中小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每节课程时长为2小时,课程目标是每个学生可独立完成一个作品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体会金山农民画的文化内涵和创作手法从而达到宣传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果。金山农民画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学习金山农民画色彩、构图等体现农民画创作精神的部分,所以在课程开始前的导入部分,教师利用传统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灵感,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结合当下教育现状,将科学小实验融入非遗教学当中,打破学科之间壁垒,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激发学生热情,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科学小实验的碰撞(图3)。
图3 作品图片
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第一步学生需要自己使用颜料对农民画填充颜色,这一步有助于学生理解金山农民画在绘制时色块之间的明暗、大小对比以及情感需求。第二步将主画面与物体进行对应,感受金山农民画传递出来的质朴的风土人情。最后将各零件进行组装,感受金山农民画的同时,学习科学小实验—走马灯的工作原理,寓教于乐,将各种知识相结合,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以及动手能力。在课程研发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相关技艺问题。例如如何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既能体验到金山农民画的核心,又能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享受创作的成就感。因为教学课时相对较少,课程针对的学生都是相对年龄较小的同学,所以教学设计中,既要确定教学内容可以调动他们积极性,也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非遗技术,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学生自身和非遗技术上,科学的课程设计,实现各专业交叉结合,打通各个专业的障碍,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促进非遗技艺传承发展(图4)。
图4 制作步骤
金山农民画在色彩上的运用可以直接展现出童心,在艺术创作中保持童心,真实大胆地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朴素的画面后隐藏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能深深触及人们的内心,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需要学生感受到的金山农民画的魅力之一[4]。
总结
非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文化沉淀的文化精神瑰宝。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思想,重学识,讲礼仪,一代代人沿着先辈的足迹,更新迭代、与时俱进。国家要兴盛,中华文化的发扬重要,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是造福后人的绵绵福泽。小到一首小曲,大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非遗文化正在用着各种不同的面貌,向全世界展示着祖先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传统未必是旧的,现代的未必是新的,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要用新的审美思想去审视传统审美事物的魅力,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立足于当下教育国情,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打破各学科之间壁垒,进行新的跨学科教育模式发展非遗美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下去,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