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矫治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对其侧貌的影响
2022-12-01宁振娟吕康波王琳丹
宁振娟,吕康波,王琳丹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口腔科 北京 100022)
随着正畸器材及技术的发展,成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接受矫正治疗的比例逐渐升高,尤其是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在社会交往中对外貌组织结构的和谐程度更为关注[1]。目前,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拔牙矫治及非拔牙矫治,非拔牙矫治直接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调整牙列整齐程度,拔牙矫治首先拔除牙齿,再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调整覆牙合,两者均为有效治疗方案,既往研究[2-4]多集中于探讨矫治前后对患者牙列关系的变化,但对患者侧貌、气道形态、舌骨位置等的综合研究较少见,是否采用拔牙矫治也存在争议。本研究对80例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拔牙矫治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对其侧貌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0月-2018年5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0例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分为拔牙组49例,非拔牙组31例。拔牙组年龄18~32岁,平均(25.04±2.72)岁。体质量指数(BMI)18~25 kg/m2,平均(21.04±0.72)kg/m2;非拔牙组年龄19~35岁,平均(24.83±2.61)岁。BMI 18~26 kg/m2,平均(21.11±0.80)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已无生长发育潜力,均为恒牙列者;③年龄>18岁,女性;④临床资料完整,无精神疾病,对研究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①具有正畸治疗史;②合并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疾病者;③合并其他口咽部位疾病及不良习惯者;④合并先天缺牙、多生牙、埋伏牙者;⑤合并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者。
1.4 治疗方法:两组术前均通过X线了解患牙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扩弓排齐,利用邻面去釉排齐,对上下牙列进行排齐整平。非拔牙组采用不拔牙矫治,拔牙组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利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两组矫治结束后双侧磨牙及尖牙均为中性关系,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拔牙组治疗时间为17~28个月,平均(22.12±2.14)个月,非拔牙组治疗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7.23±2.01)个月。
1.5 观察指标(见图1)
图1 颅颌面头影测量标记点
1.5.1 头影像学检测: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影像图片,测量下颌骨长度(Co-Gn)、上中切牙倾角(∠U1-SN)、下中切牙倾角(∠L1-MP)、下颌骨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SNB)、上颌骨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SNA),上、下颌骨间的前后位置关系(ANB)。
1.5.2 软组织测量值:治疗前后,通过同一检测人员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软组织测量值,包括上唇长(Sn-UL)、下唇长(LL-Sm)、唇高(UL-LL)及颏高(Sto-Mes)。
1.5.3 上气道形态: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观察并记录两组后鼻棘-过后鼻棘点作蝶鞍点与颅底点连线的垂线与咽后壁的交点间距(PNS-Ad2)、后鼻棘-上咽壁距(PNS-UPW)及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
1.5.4 舌骨位置: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观察并记录两组舌骨-眼耳平面距(H-FH)、舌骨-下颌平面距(H-MP)及舌骨-颈椎前平面距(H-VL)。
1.6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头影像学检测比较:治疗后,两组下颌骨长度较治疗前延长,拔牙组长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上中切牙倾角、下中切牙倾角降低,非拔牙组上中切牙倾角、下中切牙倾角升高,拔牙组低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A升高,SNB、ANB降低,拔牙组变化较非拔牙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头影像学检测指标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头影像学检测指标比较 (±s)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下颌骨长度/mm 上中切牙倾角/° 下中切牙倾角/° SNA/° SNB/° ANB/°治疗前 拔牙组 49 105.87±5.30 114.58±3.64 93.29±4.48 80.45±7.46 85.12±7.09 -4.76±1.12非拔牙组 31 106.19±5.22 114.94±3.19 93.17±4.04 79.96±7.74 84.35±7.71 -4.48±1.73 t值 0.248 0.502 0.121 0.282 0.457 0.880 P值 0.805 0.617 0.904 0.779 0.649 0.382治疗后 拔牙组 49 118.28±32.09* 110.64±6.32* 90.23±4.15* 84.98±3.46* 80.26±3.13* 2.52±0.98*非拔牙组 31 113.44±43.13* 117.39±7.18* 95.94±4.13* 82.67±3.71* 82.63±3.87* 1.56±0.61*t值 8.232 4.381 6.007 2.829 3.008 4.882 P值 <0.001 <0.001 <0.001 0.006 0.004 <0.001
2.2两组治疗前后软组织测量值比较:治疗后,拔牙组Sn-UL、LL-Sm较治疗前升高,且拔牙组高于非拔牙组;UL-LL均较治疗前降低,拔牙组低于非拔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软组织测量值比较 (±s,mm)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软组织测量值比较 (±s,mm)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Sn-UL LL-Sm UL-LL Sto-Mes治疗前 拔牙组 49 23.15±1.24 17.05±1.19 21.72±1.32 45.50±3.12非拔牙组 31 23.22±1.33 17.19±1.34 21.98±1.34 45.34±3.19 t值 0.239 0.488 0.853 0.222 P值 0.812 0.627 0.396 0.825治疗后 拔牙组 49 24.65±1.84* 18.64±1.02* 20.09±1.45* 45.71±3.18非拔牙组 31 23.42±1.59 17.42±1.36 21.32±1.44 45.82±3.13 t值 3.066 4.573 3.706 0.152 P值 0.003 <0.001 <0.001 0.880
2.3 两组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比较:治疗后,两组PNS-UPW较治疗前升高,且拔牙组高于非拔牙组;治疗后,拔牙组SPP-SPPW较治疗前升高,且拔牙组高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上气道形态比较 (±s,mm)
表3 治疗前后两组上气道形态比较 (±s,mm)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PNS-Ad2 PNS-UPW SPP-SPPW治疗前 拔牙组 49 16.34±1.87 22.02±1.18 12.02±1.18非拔牙组 31 16.12±1.82 22.44±1.16 12.04±1.06 t值 0.518 1.561 0.077 P值 0.606 0.123 0.939治疗后 拔牙组 49 16.31±1.43 24.88±1.42* 12.98±1.05*非拔牙组 31 16.25±1.75 23.64±1.34* 12.05±1.04 t值 0.168 3.940 3.882 P值 0.867 <0.001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舌骨位置比较:治疗后,拔牙组H-FH、H-MP较治疗前升高,非拔牙组H-FH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舌骨位置比较 (±s,mm)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舌骨位置比较 (±s,mm)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别 例数 H-FH H-MP H-VL 时间 组治疗前 拔牙组 49 80.45±4.24 11.75±1.19 33.42±3.32非拔牙组 31 80.32±4.03 11.79±1.14 33.48±3.34 t值 0.136 0.149 0.079 P值 0.892 0.882 0.938治疗后 拔牙组 49 82.05±4.14* 12.72±1.86* 33.02±3.44非拔牙组 31 82.42±4.09* 12.04±1.82 32.89±3.45 t值 0.391 1.606 0.164 P值 0.697 0.112 0.870
3 讨论
错牙合畸形的最佳矫正时间为恒牙初期,即青少年时期,但较多患者在该时期并未接受相关治疗,近年来随着正畸技术及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让成年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成为可能,其中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对面貌美观程度更为关注,接受治疗的意愿更为强烈[5-6]。目前主要矫治方式包括拔牙矫治及非拔牙矫治。研究显示[7-8],两者均可有效改善牙列整齐程度,但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诉求不仅仅在于牙列整齐,还包括面部美学指标的改善,但目前何种矫治方式最佳尚未有定论。
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接受矫治后可能发生面部组织结构改变,部分患者担心拔牙后成为“牙套脸”,也有部分患者关心是否具有瘦脸效果[9-10],本研究对患者颌面部软组织影像学检测指标进行观察后发现,治疗后拔牙组下颌骨长度长于非拔牙组;拔牙组上中切牙倾角、下中切牙倾角低于非拔牙组,且治疗后拔牙组Sn-UL、LL-Sm高于非拔牙组,拔牙组UL-LL低于非拔牙组,提示相较非拔牙矫治,拔牙矫治可促进磨牙前移及下颌骨垂直向延伸,对唇周软组织美观程度改善作用较强。分析其原因为拔牙矫治拔除了前磨牙,对上下颌骨及牙齿的改建程度更大,在关闭间隙内收前牙的同时磨牙前移,降低切牙倾角同时提高下颌骨长度;此外,正畸治疗期间,拔牙矫治使得牙齿数量减少,可能导致饮食习惯改变,并降低咀嚼效能,从而使得唇周肌肉及结缔组织不平衡退化,使得软组织轻度变薄,有助于提高唇周软组织平衡美观程度[11-13]。
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与周围组织结构紧密相关,在咀嚼、呼吸、言语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以往正畸矫治中往往容易被忽视[14]。本研究中,治疗后拔牙组PNS-UPW、SPP-SPPW高于非拔牙组,拔牙组H-FH、H-MP较治疗前升高,非拔牙组H-FH升高,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拔牙矫治可维持上气道矢状径大小,并增加上气道间隙,而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后舌骨的位置产生了向后和(或)向下的移动,可维持咽部气道的稳定性和通畅性。分析其原因为拔牙矫治通过前磨牙的矫治以及直丝弓技术调整可影响颅颌面部形态,使得相关软腭和舌等软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提高上气道空间,并使得下颌骨发生相对于其他颅面结构垂直向延伸,而舌骨位置可能跟随这一移动产生向后和(或)向下的移动,从而改善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咀嚼、呼吸及言语功能[15-16]。
综上,相较非拔牙矫治,拔牙矫治可提高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侧貌软组织的协调程度,并可改善头影像测量指标及上气道形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