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1例
2022-11-30王养才李思洁朱景振
王养才,李思洁,罗 兴,朱景振
肾癌(renal carcinoma)作为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在成人恶性肿瘤中占比2%~3%[1]。每年全球有近29.5万人被诊断为肾癌,死亡例数达13.4万[2]。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最常见的肾癌,占肾恶性肿瘤90%以上[3]。RCC是泌尿生殖系统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4]。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succin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 dSDH-RCC),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方案中被公认为一种独特的亚型,占所有肾癌的0.05%~0.2%[5]。因其发病率较低,泌尿外科学界对其认识有限。现将2021年我院收治1例dsDH-RCC患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7岁,因“检查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10 d”于2021-10-24入院。自觉腰背疼痛不适,呈隐痛,无其他伴随症状。既往史:2019年确诊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瘤,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海绵状血管瘤伽马刀治疗术;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1次/ d),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家族史:无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结瘤以及胃肠道间质瘤病史。
患者入院后双肾彩超检查结果:右肾等回声结节,大小约1.50 cm×0.86 cm;双肾螺旋CT平扫+增强+CTA提示:右肾中份可见稍低密度结节影,部分突出于肾脏轮廓,大小约1.60 cm×1.50 cm,平扫CT值27 HU,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充填样强化,强化明显、不均匀,边缘可见点状钙化灶,考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图1)。左肾上腺外侧支可近体部见肿瘤,考虑皮质腺瘤可能。
图1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CT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未提示手术禁忌证,皮质醇、醛固酮、血紧张素等未见异常。于2021-11-04行后腹腔镜下右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肿瘤完整切除。术后大体标本可见:带部分肾组织的不规则包块一枚,大小约2.6 cm×2.0 cm,切面灰白灰褐色,实性,质中。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细胞质丰富,细胞质轻度嗜酸性,部分透亮,肿瘤周边见正常的肾小管结构(图 2)。免疫组化:CD10(-);CA9(-);CD117(-);CK7(+);P504S(-);RCC(-);HMB45(-);MelanA(-);PAX-8(部分+);TFE-3(-);E-cadherin(+);Vimentin(+);Ki-67(2%~3%+);SDHB(-);CD34(血管+);Inbibin-a(-);S100P(-);D2-40(-)。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考虑SDH缺陷型肾细胞癌,肿瘤未突破肾包膜,切缘无肿瘤。术后卧床1 d,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活动后切口引流管引流液未见明显增多,术后第3天复查彩超提示: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右肾周未见明显积液,拔除切口引流管后,康复出院。因患者拒绝,未进一步行基因检测。术后3个月复查CT示肾癌术后改变。复查肺部CT未提示转移。左肾上腺肿瘤考虑无功能腺瘤,患者及家属要求定期随访,未进一步手术。
图2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病组织
2讨 论
2004年首次报道dSDH-RCC[6],2016年作为新的肾肿瘤类型加入WHO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7]。SDH是包含4个亚基(SDHA、SHDB、SDHC、SDHD)的酶复合体,也被称作线粒体复合体Ⅱ,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并参与呼吸链电子传递[8]。dSDH-RCC基因突变包括:SDHA、SHDB、SDHC、SDHD突变,其中SDHB-RCC最为常见,报道病例数最多[9]。统计国内已发表的关于dSDH-RCC的文献发现,dSDH-RCC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是在体检中发现,少数以腹痛、腰痛为首发症状,无血尿、尿急、尿频等伴随症状,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这与国外相关报道结果一致[9-14]。本例dSDH-RCC患者为目前国内报道此类患者中年龄最高。国内报道的病例中男性女性比例为5∶3,结合我们报道1例女性患者,目前男女比例5∶4,国外报道dSDH-RCC好发于男性,比例为1.7∶1[10]。但总体病例人数较少,仍需更多病例来观察dSDH-RCC的性别优势。国内至今未有报道有家族性dSDH-RCC的患者。
dSDH-RCC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类型肾癌鉴别,影像学无特殊表现,术前通过CT、磁共振或彩超等检查来进行鉴别具有挑战性。因dSDH-RCC考虑基因突变所致,SDHx基因突变除了可导致dSDH-RCC,也可以引起家族性副神经节瘤和嗜铬细胞瘤。Vanharanta等[6]在家族性副神经节瘤及嗜铬细胞瘤病人中,发现具有SDH缺陷的肾癌患者,并首次报道了此类患者。在追问病史过程中,需注意家族史中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病史或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等手术病史。我们报道的此类患者左侧肾上腺外侧支有一肿瘤,性质待定,但术前完善内分泌相关激素评估后,考虑左侧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可能性大,建议定期随访[15]。目前,dSDH-RCC的诊断依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证实SDHB抗体缺乏表达来确诊[16]。在组织形态学上,SDH缺陷型肾细胞癌最显著的形态学特征为肿瘤细胞质丰富,轻度嗜酸性而不均匀,呈空泡状、絮状或羽毛状细胞核膜规则,染色质细腻[14]。
不同SDH亚型基因突变所致dSDH-RCC患者预后是否不同目前存在争议。McEvoy 等[17]报道一例SDHA缺陷型肾细胞癌,术前CT未提示明显转移,肿瘤体积11cm,术后病理证实为dSDHA-RCC,进一步基因检测提示SDHA基因两处突变:91C>T(p.Arg31*),1765C > T(p.Arg589Trp)。术后10月复查行PET-CT检测,腹膜、腹膜后及肺部等部位发生转移。Yakirevich等[18]报道一例54岁右肾上极10 cm肿瘤,术后病理提示未分类的肾细胞癌Ⅲ期(pT3aNxMx),术后22个月出现肺转移,该病例是首例高级别侵袭性SDHA缺陷型肾细胞癌。Kamai等[19]汇报3例SDHA缺陷型肾细胞癌,术后几年内发生全身转移,转移灶对全身治疗的反应较差,SDHA缺陷型RCC具有生物学侵袭性特征。Jiang 等[13]报道一例SDHA基因突变的dSDH-RCC合并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2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SDHB基因突变所致的dSDH-RCC最为常见,且SDHB基因突变所致dSDH-RCC恶性程度较低,约11%可能出现转移[20]。SDHC、SDHD基因突变所致RCC相关报道较少,仅侧面描述SDHD基因突变,患者预后情况未进一步描述[21]。SDHA亚型基因突变所致RCC预后是否良好,仍需更多病例报道来证实。目前国内所报道的dSDH-RCC预后良好,与国外报道差异较大,结合临床数据,国外报道病例肿瘤体积较大者居多,且部分患者初诊时临床考虑转移,可能结局有差异的原因之一。针对dSDH-RCC,建议进一步行基因检测,明确SDH不同亚型基因突变,观察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dSDH-RCC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大多数患者系体检发现,家族史中需警惕是否有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结瘤病史,或胃肠道间质瘤病史等情况,即便如此,术前诊断困难,依靠病理诊断。建议dSDH-RCC患者进一步行基因检测明确SDH基因突变亚型。目前报道dSDH-RCC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争议,仍需大量样本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