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包膜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2-11-30倪艳云闵思桂牛浩鹏赵江海吴代彬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基施包膜尿素

倪艳云 闵思桂 牛浩鹏 赵江海 吴代彬 沈 慧

(1.高邮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高邮 225600;2.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323)

缓释肥是一种根据作物养分需求缓慢释放的新型肥料,具有肥效长、省工节本、肥料利用率高等特点,是当前稻麦生产提质增效、实现节肥减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环节[1]。已有研究表明,缓释肥在小麦[2-3]、水稻[4]等粮食作物上具有增产作用。为此江苏省高邮市采用在等量施氮条件下,比较硫包膜缓释肥不同处理对明麦133、国红6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点

1.1.1 试验地点 2019-2020年试验在高邮市高邮镇十里村进行,土壤类型为黏土,前茬为水稻,地力中等,灌排方便。2020-2011年试验在高邮市卸甲镇周邶墩村进行,土壤类型为黏土,前茬为水稻,地力中等,灌排方便。

1.1.2 供试肥料 缓释肥类型为硫包膜缓释肥(N 26%、P 12%、K 12%),由汉枫缓释肥料(江苏)有限公司提供;氮肥为尿素(N 46.4%),磷肥为过磷酸钙(P2O512.5%),钾肥为氯化钾(K2O 57%),均由无锡市保利化肥有限公司提供。

1.1.3 供试品种 明麦133由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提供;国红6号由安徽国丰种业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在总施氮量225 kg/hm2水平下,设5个肥料施用方式处理:缓释肥一次性基施(A1);缓释肥基施60%、尿素追施40%(A2);缓释肥基施60%、缓释肥追施40%(A3);A2处理的基础上减氮15%(A4);A3处理的基础上减氮15%(A5)。同时设普通尿素(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为对照(CK)及无氮区(空白)。具体见表1。采用大区试验,2019-2020年每个处理种植5.0亩,于10月29日播种;2020-2021年每个处理种植2.0亩,于11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87.5 kg/hm2,采用机械撒播,旋耕盖籽镇压。

表1 缓控释肥试验配比

1.3 测定项目及内容

①茎蘖动态:按生育期查茎蘖苗。②成熟期产量结构、实产:收割前取样考察结实粒数、结实小穗数;成熟期每小区收割2 m2折计实产,进行室内考种,脱粒后晒干数称千粒重。③成熟期调查节间配置、穗部性状等。④利用近红外仪测定籽粒蛋白质、淀粉、湿面筋、沉降值。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检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2019-2020年度,明麦133以A2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为546.03 kg/亩,比CK高13.73 kg/亩;其次是A3处理,达到538.02 kg/亩,比CK高5.72 kg/亩;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无氮空白处理产量最低,仅为295.48 kg/亩,比对照减产236.82 kg/亩。A2、A3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在2020-2021年度国红6号以A2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为528.36 kg/亩,比对照高66.67 kg/亩;其次为A3处理,达516.69 kg/亩,比对照高55.00 kg/亩。A2与A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表2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个试验年度缓释肥不同处理籽粒产量表现均为A2>A3>CK>A5>A4>A1>空白。A1处理仅次于空白,主要是由于缓释肥的养分缓释期一般在90~120 d,一次性基施难以满足小麦整个生育期(200 d以上)的养分需求,生育后期出现缺氮情况,叶片容易早衰,影响后期干物质积累及运转,从而影响小麦高产。

从产量构成因素上来分析,与CK相比,A1处理穗数明显多于CK;A2、A3处理穗数均显著多于CK,穗粒数、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空白处理的穗数、穗粒数显著少于其他处理,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缓释肥主要是通过增加小麦的穗数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效果。

2.2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3可知,2个品种的播种量均为12.5 kg/亩,但是由于品种特性和2020-2021年度小麦越冬期遭遇2次低温寒潮,造成部分麦苗冻死,从而国红6号的各个处理的茎蘖苗均低于明麦133。不同品种的空白处理的各时期茎蘖苗最低,最终亩穗数分别为19.17万穗、19.30万穗。

表3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从总体上来看,越冬期,缓释肥不同处理与CK处理之间,茎蘖差异不明显;拔节期,缓释肥不同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长势好,茎蘖数偏多,CK的高峰苗最少,分别为50.94万/亩、52.67万/亩,其对应的茎蘖成穗率也最低,分别为37.63%、36.64%。其原因可能是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但是施用量少、流失多,而缓控释肥氮肥释放缓慢,肥效时间长。

2.3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考察2个试验年度小麦穗部性状可知(表4),从小穗数来看2个试验年度均以空白处理小穗数最少,其他缓释肥处理均高于CK;从退化小穗来看,2个试验年度均以A2处理退化小穗数最少;从3~5粒小穗数、粒数及所占比例来看,2个试验年度均以空白处理最少;从穗长来看,2个试验年度均以空白处理穗长最短,2个年度分别为7.0 cm、9.9 cm。

表4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2.4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5可知,2个试验年度均以A2处理效益最高,分别为477.5元/亩、543.5元/亩。2个试验年度中磷、钾肥价格一致,尿素价格有所上涨。从肥料成本来看,空白处理的肥料成本最低,仅为146.8元/亩,其次为A5处理,为194.2元/亩。由于缓释肥的单价接近普通尿素的3倍,所以添加缓释肥的成本明显高于普通尿素。缓释肥均是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或基施、追施各1次,因此其在整个生育期减少2次施肥用工,缓释肥的用工成本仅为212.0元/亩,比CK处理少12.0元/亩。目前规模经营的大户逐渐增多,缓释肥减少施肥次数,不仅省工还能有效避开关键时期用工荒。

表5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2.5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节间配置影响

由表6可知,2个试验年度中均以空白处理的株高最低,分别为62.8 cm、68.4 cm;A2处理的株高最高,分别为76.2 cm、92.5 cm。

表6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节间配置的影响(单位:cm)

2.6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考察2个试验年度小麦籽粒品质可知(表7),从蛋白质含量来看2个试验年度中空白处理最低,分别仅为12.10%、9.75%,与其他处理呈显著差异。CK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13.70%、13.30%。从淀粉含量来看2个试验年度空白处理最高,分别为70.33%、61.00%,与其他处理呈显著差异。从湿面筋含量来看2个试验年度中空白处理最低,分别仅为22.68%、21.00%,与其他处理呈现显著差异。从沉降值来看2个试验年度中空白处理最低,分别仅为42.99 m L、18.05 m L。A3处理的沉降值最高,分别为47.57 m L、36.30 m L,与其他处理呈现显著差异。

表7 缓释肥不同处理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仲卫华等[5-6]的研究认为,缓控释复混肥具有肥效长、省工节本的优点。赵蒙等[7]的研究认为,小麦基施脲醛缓释肥并追施尿素与脲醛缓释肥全量基施相

比,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提升。宋晓[8]的研究表明,与普通化肥相比,缓释肥能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产量增幅为9.93%~10.07%。马富亮等[9]认为,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可有效控制氮素释放,使氮素释放后移,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可达到普通尿素多次施用的效果。马泉等[10]的研究表明,树脂包膜缓释肥一次基施与尿素多次分施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树脂包膜缓释肥基施加尿素追施可增产15.11%,树脂包膜缓释肥2次施用可增产17.44%。

本研究2年试验结果表明,A2处理即硫包膜缓释肥60%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的施用模式在产量与效益上优于尿素多次施用、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和缓释肥2次施用等施肥方式。主要是因为硫包膜缓释肥60%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生育后期氮素供应充足,利于分蘖形成和保持稳定穗数,后期利于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光合产物形成,提高粒重;而缓释肥一次性基施肥效释放到后期,氮元素不足,引起减产。

猜你喜欢

基施包膜尿素
国际尿素市场大幅波动
国际尿素市场交投清淡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不同锌肥与氮肥施用水平互作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水稻钾素后移调控技术研究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尿素再涨 也换救不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