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市鼎城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探讨

2022-11-30雷慧兰丁建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面积基地蔬菜

雷慧兰 丁建国

(1.常德市鼎城区农业农村局 湖南常德 415000;2.常德市鼎城区蒿子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常德 415100)

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滨、沅水和澧水下游,全区总人口73.8万人,国土面积2 340 km2,其中耕地面积78 020 hm2,是一个以水稻、油菜、蔬菜、棉花等农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是全国的产粮大县、产油大县、蔬菜生产重点县、生猪调出大县[1]。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2],蔬菜产业是鼎城区的农业优势产业之一,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1 鼎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多年来,鼎城区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鼎城区把蔬菜产业纳入《鼎城区产业立区“三五”千亿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鼎城区推进开放强区产业立区打造优势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3],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蔬菜生产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

鼎城区充分发挥农业大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稳步推进蔬菜生产结构调整,优化蔬菜生产布局,形成了“一心、两点、三线、四片”的蔬菜生产布局。

“一心”,即以牛鼻滩镇667 hm2时令蔬菜生产基地和高标准集约化育苗基地为辐射中心;“两点”,即蒿子港镇、十美堂镇高标准设施大棚蔬菜基地中“春提早”“秋延后”两个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点;“三线”,即“G207”“S205”“S306”国道省道沿线乡镇蔬菜基地的“菜篮子”保障供给线;“四片”,即中河口镇、牛鼻滩镇的冬瓜、榨菜等加工蔬菜片区,蒿子港镇、十美堂镇、尧天坪镇的叶菜类、根(茎)菜类、瓜菜类、茄果类等时令商品蔬菜片区,韩公渡镇、石公桥镇、镇德桥镇等湖平区的莲藕、菱角、茭白等水生蔬菜片区,谢家铺镇的雷竹笋、花岩溪林场的野生蔬菜、十美堂镇的食用菌等特色蔬菜片区。

2000年,鼎城区蔬菜种植面积(复种面积,下同)12 271.1 hm2,总产236 380 t。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鼎城区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增长。到2020年,该区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10 338.00 hm2,蔬菜种植面积23 180.47 hm2,在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中排名第三,复种指数为224.2%,蔬菜产量559 497 t[4](附图)。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提供的全国人均蔬菜消费量(2020年,全国人均蔬菜和食用菌消费量103.7 kg,湖南省人均消费104.5 kg[5])计算,当年鼎城区生产的蔬菜在保障本区“菜篮子”供应外,还可满足465万人1年的蔬菜消费[(559 497 t-738 000人×140.5 kg/人)÷103.7 kg/人=4 654 619人]。

1.2 新型蔬菜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2021年,鼎城区有蔬菜生产经营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222个。其中: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规模化基地有42个,总面积1 866.7 hm2,占全区蔬菜生产基地面积的18.1%;有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蔬菜)示范园1个(鼎城区华茂诚信蔬菜合作社蔬菜产业园),基地面积166.7 hm2;有常德市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蔬菜)市级示范园1个(常德市弘富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产业园),基地面积188.7 hm2;有鼎城区现代农业(蔬菜)区级示范园3个,基地面积55.3 hm2;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个(鼎城区华茂诚信蔬菜合作社、常德市弘富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平向良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面积238.7 hm2(表1)。

表1 鼎城区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统计

1.3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

2010年,鼎城区被纳入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县(区);2011-2015年,鼎城区参与实施原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和常德市人民政府厅市合作推进常德市农业标准化建设;2017年,鼎城区开始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试点建设和示范创建,鼎城区建成了区、乡、村、组(基地)4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消费安全和工作保障制度体系[6],形成了标准化生产、监督巡查、抽样监测、基地准出、“两证”(农产品身份证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管理等相衔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

2021年,全区42个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综合监管覆盖率达100%;有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个(鼎城区华茂诚信蔬菜专业合作社、鼎城区湘中蔬菜专业合作社、鼎城区求远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面积440.03 hm2;有“两品一标”蔬菜认证持证产品19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18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个。2017年以来,全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超过30 000份/年,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019年,鼎城区成功创建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4 蔬菜产业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2021年,鼎城区有蔬菜专业化育苗工厂1个,面积8 000 m2,育苗能力2 000万株/年;有钢架塑料大棚等设施化蔬菜生产基地20个,面积91.1 hm2;有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施基地9个,面积249.5 hm2;有蔬菜冷链仓储主体11家,仓储能力8 584 t;有净菜蔬菜加工企业1家,加工能力2 920 t/年;有鲜菜配送主体4家,配送能力1 600人次/d;有蔬菜注册商标9件(表2),产品畅销省内外,远销“北上广深”及港澳市场。蔬菜设施化生产,加上冷链仓储、订单配送、品牌建设,提高蔬菜生产效益。据笔者对鼎城区12个蔬菜种植基地(面积3.33 hm2以上)的蔬菜生产主体进行调查,2019-2021年3年加权平均结果表明,蔬菜产量48 t/hm2、出园价1.4元/kg、产值67 200元/hm2,扣除生产成本32 700元/hm2(其中包括每公顷的物化成本15 000元、机械作业成本1 200元、用工成本10 500元、土地流转费4 500~7 500元按照平均6 000元计算)之后,平均盈利34 500元/hm2左右(表3)。

表2 鼎城区蔬菜产业发展设施化水平统计

表3 鼎城区蔬菜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蔬菜生产效益

2 影响鼎城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偏低

鼎城区农村居民蔬菜自给所需的生产基地面积只占全区蔬菜生产基地的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生产基地面积属商品化蔬菜生产。蔬菜产业属土地集约型产业和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且市场关联度高。受多种因素影响,鼎城区42个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单个面积在3.33 hm2以上)总面积仅1 866.7 hm2,只占全区商品化蔬菜生产基地面积的22.6%[1 866.7 hm2÷(10 338 hm2×80%)×100%=22.6%],其他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基地面积相对偏小,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2 蔬菜生产设施化程度不高

2021年,鼎城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面积91.1 hm2,占比0.88%。蔬菜生产基地中有效灌溉面积3 680 hm2,其中具备自动灌溉条件的有1 666.7 hm2,占蔬菜生产面积的16.12%;宜机化生产基地面积3 760 hm2,占蔬菜生产面积的36.37%(表4)。特别是蔬菜采收、采后处理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用工量较大,制约蔬菜产业做强。

表4 鼎城区蔬菜生产经营设施化程度统计

2.3 蔬菜产业产销对接不畅

蔬菜产品以鲜活农产品为主,其生产供应季节性剂产品销售时效性强。目前鼎城区蔬菜产业的冷链、仓储等环节薄弱,影响了蔬菜产品的季节性调控。农超对接、农企对接、订单销售、电商销售、产品配送等规模偏小;蔬菜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不强、加工品种有局限,导致蔬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现象经常发生,影响了蔬菜增产、菜农增收增效。

3 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完善的蔬菜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3.1.1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蔬菜产业发展地位 严格落实“菜篮子”工程责任制,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5]、重要抓手。蔬菜生产重点县、蔬菜大县要把蔬菜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支持,切实肩负起蔬菜保供的社会责任。

3.1.2 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布局蔬菜产业发展 把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与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规划相衔接、相统一,以“稳规模、保供给、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按照“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发展思路,从主体培育、基地建设、设施提升、质量安全、品牌打造、产销对接等方面着手,科学规划统筹协调蔬菜产业发展。

3.1.3 强化政策支持,筑牢蔬菜产业发展支撑 要围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出台包括在用地、人才、科技、金融、财税等方面政策。对国家蔬菜生产重点县等,要划定蔬菜生产专用基地,优先解决蔬菜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所需的设施农业用地;要把蔬菜种植保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创新设立蔬菜价格保险等险种,减轻蔬菜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损失。

3.2 推进“两品一标”生产[7],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3.2.1 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丰富菜篮子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引进推广一批蔬菜新品种,开发一批野生蔬菜、特色蔬菜品种,推广春提早、秋延后蔬菜栽培技术,丰富蔬菜品种结构,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3.2.2 加强蔬菜标准化建设,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建立包括蔬菜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产品初加工和分级标准、产品包装和冷链仓储、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规范等全程标准体系,实现蔬菜产业全程有标准可依。严格落实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实现“全程贯标”。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加强蔬菜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同时加强蔬菜生产经营者的自律能力建设,切实保证蔬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3.2.3 培育壮大蔬菜产品品牌,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效益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打造一批蔬菜企业品牌。发挥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的规模优势,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区域共用品牌,做大做强县域蔬菜产业,实现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双轮驱动。

3.3 创新模式机制,开创蔬菜产业发展新局面

3.3.1 创新规模经营机制,稳定蔬菜生产规模 培育壮大一批蔬菜经营主体,创新“批发市场+企业+基地+农户”“大型消费单位+企业+基地”等模式,集中连片建立蔬菜生产基地,优化蔬菜产品区域布局,保证市场供给需要。

3.3.2 创新产销对接机制,破解蔬菜滞销难题 加强蔬菜市场信息服务,定期采集和发布蔬菜市场供求信息,指导蔬菜市场供求调剂。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直采直供、定量配送、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形式,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流通质量和流通效率。加大蔬菜冷链、仓储能力建设和加工能力建设,增强蔬菜市场调控能力。

3.3.3 创新利益联结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促进科研教学单位与经营主体、菜农建立利益联结,建设一批蔬菜产业园和蔬菜生产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尝试推出一批租赁农业吸引城市居民开展有偿认领,休闲观光和生产体验,丰富休闲农业内涵。

猜你喜欢

面积基地蔬菜
怎样围面积最大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奇怪的蔬菜
蔬菜
面积最少的国家
我的基地我的连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