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矮身材中西医诊疗概况

2022-11-30王力宁沈田丰谢雨青周德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身材患儿基因

甘 娜,王力宁,沈田丰,谢雨青,周德生

(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30000)

矮身材(SS)是指患者身高低于正常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人群身高均值2 个标准差以上或处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中医学者近年来提出“矮小症”这一诊断,以区别于传统“五迟、五软”类疾病,主要指达到矮身材诊断标准,且不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患者。国外文献报道,SS 在儿童人群中检出率为1.3%,我国的矮小症患病率约为3%[1-2]。可见矮身材发病率高,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

1 西医诊疗

1.1 西医发病机制

1.1.1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与生长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是儿童时期最重要的调节线性生长的内分泌轴,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其中起主要作用。GH由垂体分泌,作用于肝脏,并对葡萄糖和IGF-1的释放起决定性作用,是调节儿童期骨骼生长的主要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是IGF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IGF 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结合,则可在外周组织中释放,IGF-1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从而促进个体增长。GH 是肝脏分泌IGF-1 和IGFBP-3最重要的刺激物[3],但此外还有许多因素控制循环中IGF-1的浓度,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雄激素等。低浓度雌激素能刺激IGF-1 的分泌,而高浓度雌激素则会减少IGF-1的分泌[4]。多种疾病均会降低血清中IGF-1、IGFBP-3 以及ALS 的浓度,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可能干扰IGF-1的全身释放,导致肝脏GH抵抗[5]。此外,它们可能抑制局部产生IGF-1的功能,导致生长板中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6]。

1.1.2 SS 的发病率及病因 遗传、产前和产后因素、生活方式、营养、环境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可能在不同的人群中有所不同。SS患者身材矮小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其大多数身体健康,只有其中部分患者潜在病理状况,及时识别和管理这些儿童可以预防成年期过度矮小。根据SS 诊断标准,儿童中SS 病理性病例的患病率从1.3%到19.8%不等[7]。程若倩等[8]报道上海6~18岁儿童青少年SS 率为3.26%,这一比例显著低于重庆万州区[9]。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观察的7 9,495 名儿童中,有555 名(0.7%)患有SS,其中家族性矮身材(FSS)和青春期发育延迟(CDGP)占75%,14%有潜在器质性疾病,仅5%有内分泌原因[10]。

FSS、CGDP 和生长激素缺乏(GHD)是SS 最常见的原因,特发性身材矮小(ISS)没有可识别的原因,但ISS 的儿童的特点是身高低于年龄、性别和人群的平均身高2 个标准差以上,没有任何遗传、内分泌、系统或营养改变,包括FSS和CGDP的诊断[11],这也有可能与目前对矮身材发病机理认识还不够全面有关。

1.1.3 SS与基因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有很多基因参与身高的调节,基因对身高的调节途径主要有细胞内调节,细胞外基质调节,旁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等[12]。多种基因通过不同途径对患者身高进行影响,每组基因对身高的影响系数不同,且有叠加效应,进而体现出矮身材发生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表明,多基因风险评分可以预测中国儿童的家族性SS。

1.2 矮身材的西医治疗

1.2.1 GH 替代治疗 SS的治疗依赖于疾病的根本原因的识别。GH 替代治疗已经成为治疗SS 的重要手段,GH 替代治疗可以提高个体生长速度,改善患儿最终的身高和新陈代谢,目前,重组GH(rhGH)的研究进展促进了GH 治疗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矮身材的临床运用,Turner 综合征、SHOX 基因缺陷、Noonan 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相关的生长衰竭、小于胎龄儿的SS(没有表现出追赶生长)和ISS等亦被逐步批准使用rhGH治疗。但GH尚未被批准用于唐氏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克罗恩病等胃肠道疾病、骨发育不良(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全、低磷血症和佝偻病)、囊性纤维化等肺缺陷、血液病和性早熟等内分泌异常、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等疾病的治疗[13]。

1.2.2 c-利钠肽(CNP) CNP是重要的纵骨生长调节剂,通过利钠肽受体B(NPR2)发挥作用。软骨细胞中CNP通过NPR2信号通路下调FGFR3信号通路抑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FGFR3 基因的功能获得突变导致软骨发育不全。有报道[14-15],CNP类似物在上述途径中起作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有利于解决儿童患者GH和SS的国际标准化IGF-1测定,GH刺激试验的标准化以及不同青春期阶段GHD 诊断的不同截止点确定等问题。

2 中医诊疗

2.1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矮身材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于调养所致。病位在脾、肾、肝,病性多属虚。《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肝主筋、主肉,肾主骨。”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骨髓精血充足,筋骨得养,方得骨骼强健,运动有力。若先天胎禀怯弱,或疾病影响,耗损津液,致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筋骨生长缓慢,身材矮小。王亚君等[16]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调节情志,提出从“肝”调养防止儿童矮小症的理论。孙艳艳等[17]认为脾肝肾失调可导致矮小症的发生,通过辨证调治脾肝肾,可以治疗矮小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全赖脾之水谷精微吸收运化与气血供给,若后天饮食失节,或因疾病影响,脾之化源低下,运化失常,气血不足,五脏失养,则生长发育缓慢。叶进认为“百病皆由脾胃生”,小儿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乃矮小症成因基础,故特别重视调理矮小患儿的脾[18]。张俞等[19]认为诊治儿童矮身材可以“脾”为核心,羸瘦小儿治以益气运脾,土型儿则应化湿运脾,治疗矮身材儿童以安脾土为先,兼顾肺、肝、肾,提出培土生金、脾肾互助、疏肝醒脾等治疗原则。

2.2 中医治疗

2.2.1 中医内治法

2.2.1.1 从脾胃论治 王伟等[20]报道予左归丸和赖氨酸联合治疗青春后期矮小症,能够促进矮小女童骨骼发育,对提高身高有一定的作用。叶进认为脾虚质为其他类型矮小症的成因基础,擅用醒脾、运脾及健脾之法,临床常用异功散合大造丸加减(组成:党参、苍术、白术、山药、茯苓、陈皮等)治疗特发性矮小症,临床疗效良好[18]。

2.2.1.2 从脾肾论治 陈荣焜认为矮小症病源于脾肾,旁责于肝木,受阻于瘀血。发育前以六君子汤为基础进行辨证加减,发育后男性治疗以活血化瘀、温肾助阳、益精补肾为法,发育后女性治疗以疏肝解郁,补血益精为法[21]。洪建英[22]报道辨证治疗特发性儿童矮小症38例,肾虚型以补肾地黄丸加减治疗,脾虚型以参苓白术散治疗,肝肾阴虚型以加味六味地黄丸治疗,总有效率为89.5%。王建玲等[23]采用健脾益肾法治疗ISS,发现该法可通过提高血清IGF-l 与IGFBP-3 水平促进患儿骨骼发育。董勤[24]从脾肾论治小儿特发性矮身材,认为脾虚型常见于学龄前期儿童,常伴有纳差、面色萎黄、大便干稀不调、腹痛腹泻等表现,治疗上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消食醒脾,临床获效满意。

2.2.2 中医外治法 中药口服治疗矮小症往往因口感因素导致小儿服药困难,难以坚持,而中医外治法较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汪建伟等[25-26]报道使用党参、黄芪、昆布、牡蛎、冰片、薄荷脑等中药材制成生长贴贴敷神阙、足三里、涌泉、关元和肾俞等穴位,并配合自创拉伸操等治疗儿童矮身材具有确切疗效。郭永灿等[27]以竹圈盐灸法(穴位:关元、气海、神阙、肾俞、脾俞、命门等)治疗脾肾亏虚型矮小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吴莉诚等[28]以生长1 号方(组成: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黄芪、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补骨脂等)配合中医推拿(手法:补脾经、补肾经,按揉肾俞、脾俞、足三里、涌泉,摩百会,摩腹等)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疗效满意。吴丽琴等[29]用开胃健脾贴(组成:苍术、木香、麦芽、肉桂、炒莱菔子等)敷神阙穴配合穴位(关元、足三里、命门、三阴交、肾俞、涌泉)按摩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发现可显著提高患儿血清IGFBP-3、IGF-1水平,患儿身高增长满意。冯冰等[30]运用中药口服、穴位按摩、耳穴压豆对矮小患者进行治疗,发现三种治法均可有效提升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 浓度,改善身高增长速度,且不增加骨龄,其中以耳穴压豆效果最优。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矮小症的认识逐渐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矮小症的报道越来越多。孔蕊[31]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基础上,辨证加用四君子汤加减(太子参、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补肾地黄丸加减(山药、熟地黄、茯苓、杜仲、鹿角胶、山茱萸等)治疗矮小症,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冯斌等[32]在rhGH 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矮小症,获效满意。项蓉在rhGH 治疗基础上,结合补肾填髓、健脾养心及舒肝理气等治法调理小儿体质,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IGF-1 和IGFBP-3 均明显高于rhGH 治疗组,患儿身高增长满意[33]。朱灵芝等[34]运用自制生长贴(组成:党参、黄芪、昆布、牡蛎、冰片、薄荷脑等)结合rhGH 治疗矮小症,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单一rhGH 治疗,患儿生长速度、IGF-1/IGFBP-3 改善程度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均有明显改善。

3 结 语

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营养、激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几十年来,GH-IGF-I轴一直是焦点,基因与矮小的关系也逐步被认识,但并不是所有的潜在机制都已阐明。西医使用rhGH 治疗SS 使疾病预后得到极大改善,但是治疗方案单一,价格昂贵。中医治疗矮身材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个体化治疗。实践证明,西医及中医在治疗矮身材方面均有疗效及特色,中西医结合能增加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且有调理患儿体质的功效,同时也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了更多的诊疗方案。

综上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矮身材将是未来矮身材治疗的可行方向。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对SS发病机制分子基础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逐步在了解中医治疗矮身材的机理,但机制阐述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身材患儿基因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Frog whisperer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小身材大本领的
小身材 大艺术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快把她们遮肉显瘦的攻略交出来!
基因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