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悟空的海外身份

2022-11-29王宽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7期
关键词:韦利猴王译本

19世纪晚期,《西游记》故事跟随广东、福建移民进入东南亚诸国。在以《西游记》故事为蓝本的潮州戏曲里,孙悟空往往被视作危难时可以提供庇佑的神灵。这种信仰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也可以看到。

1895年,上海华北捷报社出版了塞谬尔·伍德布里奇翻译的小册子《金角龙王 皇帝游地府》,这可能是《西游记》文本最早的西文译作。真正将《西游记》带到西方的,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译本——《猴子:中国民间小说》。该译本在1942年出版,篇幅约为原著的三分之一。

之后,西方各国紛纷对该译本进行转译,均以“猴”或“猴王”为题。这或许与西方文化传统有关:这只神通广大、智勇双全的猴子,很容易得到个人英雄主义的读解,在西方能激起强烈的共鸣。正如韦利在序言中所说:“书中主角‘猴’是无可匹敌的,它是荒诞与美的结合。”

如果说有哪个国家热爱《西游记》仅次于中国,那一定是日本。早在奈良时代,日本的知识分子就流行传抄《大唐西域记》。

2007年6月,华裔导演陈士争执导的现代歌剧《猴子:西游记》在英国曼彻斯特皇宫剧院首演,这也是《西游记》首次被改编为歌剧。2001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猴王》,讲述一个名叫尼克的美国学者拯救世界的故事。这些改编不可避免融入新的文化,这在社会学里被称之为“文化转移”。

(摘自《今日中国》 王宽/文)

猜你喜欢

韦利猴王译本
挑选新猴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爱心圆
爱心圆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挑选新猴王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亚瑟·韦利版《西游记》翻译策略的跨文化归因
猴王闹天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