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及其创新举措

2022-11-29朱楠林

今日财富 2022年31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经济施工

朱楠林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为了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市场追求转向优质高效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对施工企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伴随着科技手段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在过去十几年取得了显著进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市场增长逐渐降温,竞争逐渐加剧,建筑施工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在有效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市场竞争力,这对新时期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背景

施工企业是建筑行业高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在一个相对粗放宽松的环境下成长,然而在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时期,粗放型发展导致的高成本低效益,逐步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行業内部来看,目前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更新迭代加快,而整体需求增长放缓,导致施工企业传统的盈利方式维持难度加大。在我国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主要经济活动属于第二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及时抓住升级创新的机遇,则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施工企业需要有真正科学高效的经济管理,及时把握市场方向,推动各部门密切合作,资源调配,使团队发展充满活力,项目运行高效,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得以实现,企业也得到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落后

一方面,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困难。因为施工企业本身往往大而复杂,新理念的引入需要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各个环节有效配合,而不是简单的内部管理创新可以解决的。建筑工程也是较为庞大且复杂的项目,时空跨度极大,可能同期进行多个项目,运行过程中也会涉及工程、劳务、原材料、财务等方面的控制,过程推进漫长,相对于常规企业来说都更为复杂。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不严格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环境影响,以及长期粗放型的管理发展模式,导致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流于表面功夫,即使有系统的经济管理体系,但实际实施也受到层层阻碍。

首先,现有制度条例不健全,很多未能与时俱进,部分与实际实施情况存在不符,内容模糊,使得条例的执行控制难度加大。另外,监督体系的建设存在诸多漏洞,模糊无效和随意解读的条款十分常见。同时,内部控制不全面不严格,各个环节的标准独自成体系,很容易因为脱节有所疏漏。由于项目流程繁琐,监督体制不健全,没有有效的监管和奖惩机制,使得攀关系、腐败问题滋生。比如,成本控制、材料管理等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环节,一旦存在贪腐挪用,必然导致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影响项目安全。

(二)团队专业性不足

从员工层面来看,高层管理人员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认知有限,大多一直沿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对于新管理理念需要较长的认识与适应期,反应较慢,导致当前形势下创新效率较低,新时期的经济管理需求难以被满足。常规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将建筑施工企业与常规经营企业混为一谈也十分常见,没有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特点,导致管理难度加大,遗漏和问题点也很多。

从企业内部项目管理层面来看,比如工程预算、成本分析控制、竞标管理、施工管理等关键环节,均已形成了自身相对成熟的体系,但是对于如何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相对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整合各个环节,平衡风险,有效实施监督,发挥组织的力量,无论从组织架构、人员储备,还是管理经验都存在不足。

例如,对于具体项目来说,当前主要是指定整体项目负责人对施工经济管理进行指导,各组织和各层级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建设。这就对于负责人和高层领导人员的管理专业性、风险意识等有较高要求。而高层往往更为关注制度规范、项目执行进程等宏观层面,对于具体细节实施、风险控制、工程运行监督等可能会有管理不到位,或者反应较慢的情况,这样的风险隐藏在一个庞大的体系中,任一环节出问题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效益追求短视

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并谋求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往往因为市场恶性竞争,打破两者的平衡。

企业外部来说,在竞标压价行为、市场饱和等的影响下,企业可能存在短视误区,只注意到眼前的项目和利益,选择提供低价、低质的服务和产品来抢先占领市场,这种行为不仅对于市场环境不利,还会降低项目质量安全保障,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来说,预算编制、成本核算和控制、监督风控、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平稳顺利运行是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原材料成本、用人成本的增加,企业对市场风向反应不敏锐,对价格监测不到位的话,将导致成本和风险的增加。

(四)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也逐步加入了对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中,但是实际执行仍困难重重。

在材料创新、技术创新和设计环节,目前创新力度不大,沿用传统运营方式较多,污染问题还是存在,对于绿色环保的坚持流于表面。从原材料、施工过程等方面来讲,对环境的破坏、垃圾处理、原材料设计使用、建筑设计等方面都需要很大提升,现在还不能完全贯彻落实环境友好型的标准。

比如施工过程中的粉尘,目前可能会有遮挡、加湿等常规操作来降低影响,对于噪声处理也常常不到位,因此对于这些减少污染技术的研发、机器设备的完善提升,以及如何从源头杜绝此类污染,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新时期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举措建议

随着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指导提出了三个新的发展重点:加强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重视围绕最终需求发展新产业;重视绿色发展。

针对以上大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创新点指导,结合建筑行业和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举措创新要围绕高效、专业、创新、绿色等关键词展开。

(一)创新经济管理体系建设

第一,要结合现代施工企业自身的运营特点,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以此为指导,完善和创新当前施工企业组织结构,融入适应当代发展的科学管理理念,以明确权力责任设置,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进而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升经济管理效能,完成先进组织架构的构建。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培养优秀基层人才,以先进人才带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现代管理理念的实际应用,实际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施工企业的竞争,根本上来说也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才能让优秀的人才留下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会为施工企业的管理运行带来不一样的思想,能够让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一直保持活力,取得竞争优势。高层管理人员要从内心加强对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引导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从招投标管理、成本预算控制、施工建设实施等环节开始,使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好地融入施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第三,在团队组建方面,选用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储备优秀基层人才。因为经济管理的最终落实,大部分还是要基层人员执行。熟练掌握施工企业运行和经济管理知识,更能保障团队的专业性、项目的安全性,间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带动企业健康发展。

专业和规范的经济管理体系建设,可以更好地增强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和防御能力,引导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效配合,更好地把握市场方向,优化整合施工资源,保障施工企业整体团队的专业性。

(二)创新监管制度

监管制度是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其他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产出的环节不同,是经济管理体系中自成一体的部分。针对当前施工企业监管制度中的薄弱部分进行完善和创新整改,可以更好地修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误差、漏洞,使之更好地进行经济管理工作。

监督管理制度的创新提升应该从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全方位着手,从施工各个环节出发,从工程经济管理出发,从高层到基层,从预算到合同,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立奖惩机制,从宏观和客观层面,建立操作管理规范,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减少安全隐患,遏制腐败滋生;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对经济管理人员同样有制约,同样也会吸引优秀人才来此发展,使得组织处于积极向上的成长状态中,发展更健康高效。

更重要的是,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举措的应用,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监督体系的完善,要以保障企业经济管理的顺利运行为目标,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比如,对于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控制力度的加强,可以为组织各个环节和阶段的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市场发展观念

建筑行业虽然存在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仍旧不能脱离市场,反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要求更敏锐的市场嗅觉,发掘市场机遇。

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应以需求为导向,创造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施工企业处于市场环境中,客户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才是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迎合当前市场发展趋势,就要转变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态势,以精准高效地满足客戶需求为目标,通过调研当前市场偏好、社会发展大环境的风向,提升施工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不能忽视有效营销活动的重要性。

企业要适应当前加快的经济节奏,掌握市场变化规律,营销团队与预算,成本等团队密切配合,制定更行之有效的方案。目前经济增速放缓,建筑行业已逐步进入买方市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不再;同时,为了追求高速发展而牺牲质量与口碑也不是明智之举。只有在市场的浪潮中找到平衡,用高性价比,优质的项目占领市场,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客户,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四)深入贯彻绿色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企业的运营和经济管理,才能使得企业的发展性和效益性获得良性循环,彼此促进,共同获益。

施工环节要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做好水、电、原材料规划,做好环境保护方案,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和施工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创新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质量、低污染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既可以保护环境,长久看来,也能为企业带来更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带动市场环境健康发展。

未来,绿色环保建设将是影响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为了施工企业更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理念需要更深入的贯彻落实,在建筑材料研发、施工过程管理、建筑设计细节等方面持续开展,深入挖掘。

(五)坚持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要来源,也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极大推动力。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材料应用创新和施工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材料创新技术方面,要求施工企业加大对原材料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能,找到并应用更适合建筑设计、安全无害、经济效益高的材料。

施工技术创新是施工企业尖端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代表。要求企业对供应商及建筑行业有深入了解,对先进技术应用加大研发力度,勇于投入实践,同时做好风险评估,在追求先进技术的同时,追求风险最低和效益最大化。

在经济管理创新的实施过程中,有机结合科技提升带来的新成果,为施工企业经济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在施工企业经济活动的进行中,技术提升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动态调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保证企业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结 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增量依旧十分可观,只要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坚持发展的眼光,通过创新内在驱动,不断自我完善,保证自身的先进性,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施工企业创新管理理念,贯彻落实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以此为指导,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顺应时代潮流和行业发展,保持自身活力,才能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企业增长同时促进建筑行业的平稳健康增长;行业的健康向上增长,又会反作用于企业的增长,促进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变革。因此,在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必须加强对创新驱动的重视程度,加强新管理理念的学习,并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经济施工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
信息技术构建建筑行业新格局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