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视角下大学生阅读动机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2-11-29尤玉钿
尤玉钿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财贸学院,广州 510300)
一、前言
“全民阅读”自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后,已连续九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①。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民阅读的表述,由“倡导”首次变更为“深入推进”,意味着政府调整了全民阅读工作的战略部署,开启了全民阅读时代的新征程。阅读不仅是个体获取知识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文明传承、促进社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信等的重要路径,更是增强人民幸福感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每一位大学生都肩负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应积极利用大学生优势群体的引领辐射效应,有效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进展。
“幸福感”是新时期常被提及的一个关键词。阅读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阅读对提升幸福感的作用和影响,人们也常常抱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看法。那么,阅读使人幸福,究竟是人们主观寄予的美好期许,还是客观存在的相关事实[1]?幸福感是指个体基于对自己、生活及社会关系的满足和安全感受而产生的欣喜与愉悦的积极情绪和心理体验,一般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2]。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学者们从认知、行为、动机和人格等方面探索促进幸福感的方法[3]。相关实证研究指出,由个体的内在动机产生的阅读行为能积极促进大学生幸福感的提高,外部动机的内化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4]。然而,有关大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阅读量不足[5,6],阅读行为存在功利化现象,呈现浅阅读、泛阅读等特点[7,8];“不知道读什么”和“怎么读”是目前大学生阅读行为中的困惑[9];多数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读书无计划、无思考等[10],其结果严重影响了阅读的积极效果与幸福感受。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某种特定阅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孤立研究,缺乏对大学生由内到外从阅读心理至阅读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层探究,以及对阅读后的体验或感受的关注。那么,鉴于大学生阅读上存在动机不足或动机外部性等现状,能否通过有效的调节使外部动机内在化,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上热爱阅读,从而实现自主阅读,产生幸福的阅读体验,以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本研究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在对阅读与心理健康相关理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动机理论与认知理论,由内到外构建阅读动机、阅读行为与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模型,为国家推进大学生开展正确阅读、幸福阅读提供校园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的阅读改革设想、依据和对策。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作为阅读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阅读动机是指由与阅读目标或阅读对象有关而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阅读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过程[11]。相关文献显示了阅读动机对阅读行为的影响[12,13],即缺乏动机、动机不强或动机趋向外部性与浅阅读、泛阅读、阅读量不足等阅读行为特点有很大关联。总体上,阅读动机分为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两个类型。内部动机指的是个体为了满足成长情感、获得能力及好奇心和求知欲等需求而产生的内在的“自我成长过程”;外部动机指的是受报酬、升迁或人际等外部刺激而诱发的推动力,而不是兴趣本身所产生的驱动力[14]。
虽然已有研究初步证明了阅读动机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但对其内在影响机制还缺乏探讨。有研究指出,阅读动机能激发阅读行为。随着个体的发展,阅读兴趣能对个体阅读活动的内在动机产生影响[15]。阅读兴趣是指个体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和重复参与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往往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阅读态度,阅读兴趣能正向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影响阅读素养最重要的个体因素之一[16]。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天生具有能力、归属和自主这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由内在动机引发的阅读行为满足了个体对于自主性的需求,从而提高了自我决定意识。同时,自我决定意识的提高促进阅读兴趣的提高[17]。自主性越强的动机,个体在活动中会越主动,感知到的幸福感越强[18]。也就是说,阅读兴趣越高,内在动机对幸福感的影响越强。阅读兴趣形成于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呈现上升或下降以及转移的趋势。那么,阅读兴趣能否通过调节阅读动机对幸福感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试图由内到外对阅读心理至阅读行为的过程跟踪,以及对阅读后的体验或感受的关注,探讨阅读动机、阅读行为以及阅读兴趣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路径。基于文献分析,提出如下假设(如图1所示):
假设1:大学生阅读动机、阅读行为、幸福感在性别、生源等人口学变量上表现差异;
假设2:课外阅读量、阅读兴趣与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假设3:大学生内部阅读动机、阅读兴趣与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假设4:阅读兴趣在内部阅读动机与幸福感的关系之间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具体而言,由内部阅读动机所引发的课外阅读量等阅读行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大小取决于阅读兴趣的调节程度,即当阅读兴趣较高时,阅读动机对幸福感的正向影响越强。
图1 研究框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广州、深圳5所高校中抽取大一到大三的在校生,共发放问卷850份。剔除因数据缺失、规律作答等原因导致的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701份(有效回收率为82.47%)。研究对象中,男生296人,女生405人;文科385人,理工科247人,艺术类69人;农村419人,城镇282人;大一224人,大二253人,大三224人;被试年龄范围在18至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63±0.95 岁。
(二)测量
1.阅读动机
采用陈晓莉(2010)编制的《大学生阅读动机问卷》[11](University Students’Reading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USRM)。该问卷包括自我成长(通过阅读以促进自我成长的愿望)、情感抒发(通过阅读投入以实现抒发情感,调节情绪的心理状态)、获取信息(通过阅读以满足获取外部信息的行为)以及社会认同(为获得他人、文化和环境等社会的认同而产生的努力阅读的行为)四个维度,共27个题项。其中,内部动机包括自我成长和情感抒发,而外部动机包括获取信息和社会认同。对项目负荷及共同度低(小于0.40),项目和总分相关较低 (低于 0.35) 的项目进行删除,最终保留18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依次从1=“完全不符合”至5=“完全符合”递进,得分越高,说明大学生在该方面的阅读动机越强。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6。
2.阅读行为
采用自编《大学生阅读行为问卷》调查大学生阅读行为现状。自编问卷参考以往对大学生阅读行为测量的问卷,根据目前大学生的阅读环境与阅读属性,编制有关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相关题项,包括阅读时间(课内阅读量、课外阅读量、阅读时长、阅读频率)、阅读评价(影响阅读的主观评价等)、阅读目的(过级考证、兴趣爱好、随便浏览等)以及阅读类型(经典著作、时政资讯、专业杂志、考级考证等)。
3.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调查问卷主要考察大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的积极情感,参考Hidi(2001)的研究[19],通过大学生对阅读有趣、喜爱阅读、认为阅读很重要、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以及愿意分享等题项考察对阅读对象的积极态度和情感。本问卷共8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问卷选择频率越高,说明大学生在该方面的阅读情况越普遍。该问卷的测量的内在信度为0.717。
4.幸福感
幸福感调查问卷采用苗元江(2003)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20](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MHQ)。该问卷整合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能较为全面地从主观和客观考察被试者的综合幸福感状况,即幸福感水平。问卷包括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个部分内容,共50个项目。采用Likert七点计分法,7级计分。从1代表“明显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有些不符合”;4代表“中等”;5代表“有些符合”;6代表“符合”;7代表“明显符合”,共包含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健康关注和人格成长9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5。
(三)施测程序与数据分析
正式施测采用纸质版问卷与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深圳两地的5所高校的850名在校生进行调查,考虑到地域原因,对深圳区域的高校以网络问卷为主。对收集到的问卷采用SPSS20.0 和AMOS24.0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步骤如下:首先,运用AMOS24.0对量表的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本研究中由于同一数据源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其次,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最后,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大学生阅读动机、阅读兴趣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四、数据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
由于所有调查数据均通过被试者的自陈报告获得,因此测量中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一般地,学者采用常见两种方法控制共同方法偏差:程序控制和统计控制。本研究首先参考彭台光[21]的做法对共同方法偏差做程序上的控制:采用随机编排与平衡项目的顺序效应、强调问卷的保密性和匿名性、调查数据仅限于科学研究的说明等;然后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控制[22],即设定公因子数为1,采用AMOS24.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具体的拟合指数结果如下:x2/df=11.01,GFI=0.63,TLI=0.72,CFI=0.57,RMSEA=0.24,综上数据所示,数据与模型无法有效拟合,说明研究的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大学生阅读行为与阅读兴趣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发现:①阅读时间。超过30%的大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为1-2小时,阅读时间每周超过7小时的占13%左右,即仅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每天花在课内、课外的阅读时间超过1个小时。39.23%的大学生每周只去过一次图书馆,每天都去图书馆的学生不足10%。②对阅读的主观评价。认为阅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程度,很大影响(46.2%)、有影响(52.8%)、影响很小(1%)。③阅读目的。兴趣爱好(62.1%),过级考证(17.5%),随便浏览(16.8%),论文写作(3.6%)。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体水平是3.39(SD=0.76),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外,多数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阅读(60.3%)。
(三)大学生阅读动机与幸福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阅读动机总体水平是3.59(SD=0.81),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自我成长的排分最高(M=3.90,SD=0.83),其次为获取信息(M=3.77,SD=0.91)与情感抒发(M=3.58,SD=0.94),社会认同的得分最低(M=3.09,SD=1.00)。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通过“自我成长”的内部动机而开展阅读,或因获取外部信息如考证或学习任务等外部动机而阅读。本研究的社会认同在阅读动机中是偏低的,这可能表明了大学生对自身阅读行为的认同属于较不满意的状态,或是对自己阅读量不足的评价表现,应引起重视。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幸福感在七点量表的总体情况是4.6(SD=1.0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心理幸福感得分最高(M=4.79,SD=1.19),其次为主观幸福感(M=4.64,SD=1.2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在主观幸福感及幸福感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及总体幸福感水平都明显高于女生,即男生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的主观幸福感维度上的感知比女生高。
(四)大学生阅读动机、阅读行为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1.阅读动机与阅读行为的关系
(1)阅读动机与阅读行为的相关分析
选取课内阅读量、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作为阅读行为的考察变量,以及阅读兴趣考察与阅读动机各维度及阅读动机的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阅读动机与课外阅读量、阅读兴趣与阅读目的相关(P<0.05)。其中,阅读动机中其内部动机(自我成长)与阅读兴趣相关系数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366,P<0.01);阅读动机中内部动机(情感抒发)与课外阅读量及阅读兴趣相关系数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398,P<0.01;0.447,P<0.01)。
表1 阅读动机与阅读行为的相关分析
(2)阅读动机与阅读行为的回归分析
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大学生阅读动机对阅读行为及阅读兴趣的影响程度,将阅读动机的四个维度即内部动机(自我成长、情感抒发)与外在动机(获取信息、社会认同)作为预测变量,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与阅读兴趣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回归方程效果显著,F(3,697)=69.225,P<0.001。内部动机(情感抒发)与外在动机(社会认同)都对课外阅读量具有预测性,情感抒发的预测系数为15.9%,与社会认同一起对课外阅读量的预测达18.1%,β均为正值。说明大学生主要为了情感抒发而提高课外阅读量,其次,社会认同也有利于阅读量的增加。可见,大学生主要为了情感抒发的内部动机而产生更多的课外阅读行为。
表2 阅读动机与课外阅读量的回归分析
2.阅读行为与幸福感的关系
(1)阅读行为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以课外阅读量作为阅读行为考察变量,以阅读兴趣考察与幸福感各维度及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幸福感与课外阅读量、阅读兴趣显著相关(P<0.01)。其中,课外阅读量、阅读兴趣与幸福感的相关系数最高(相关系数分别是0.359,P<0.01;0.402,P<0.01)。
表3 阅读行为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2)阅读行为与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为明确大学生阅读行为、阅读兴趣对幸福感的预测程度,将课外阅读量、阅读兴趣作为预测变量,对幸福感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方程显著,F(3,697)=58.473,P<0.001。课外阅读量、阅读兴趣都对幸福感具有预测效应。阅读兴趣的预测系数为16.1%,与课外阅读量对幸福感的预测达24.2%,β均为正值,假设2得到支持。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大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幸福感的增加。同时,多开展课外的阅读也能有利于提高幸福感。
表4 课外阅读量、阅读兴趣与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3.阅读动机、阅读行为与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既然阅读动机、阅读行为、阅读兴趣与幸福感之间存在两两相关,那么,这四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又如何?本研究将阅读动机的四个维度、阅读行为的三个维度与阅读兴趣作为自变量,对幸福感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明确各个变量对幸福感的预测力。由表5可得,阅读兴趣与内部阅读动机(自我成长)均进入了幸福感的回归方程,F(1,700)=257.761,P<0.01,回归效应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阅读兴趣和内部阅读动机(自我成长)能显著地预测幸福感。其中,阅读兴趣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最大,预测系数达31.4%,与内部阅读动机(自我成长)联合解释率为31.9%,β均为正值,假设3得到验证。可见,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内部动机与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部动机越高,幸福感就越高。增强大学生的内部阅读动机与阅读兴趣,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
表5 自我成长内部动机、阅读兴趣与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五)假设检验
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考察内部阅读动机、课外阅读量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验证阅读兴趣在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如表6所示,内部阅读动机正向影响大学生幸福感(M3=0.84,P<0.001),假设3得到再一次验证。其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内部阅读动机与课外阅读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M2=0.56,P<0.001),课外阅读量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M4=0.51,P<0.001)。在回归方程中加入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后,课外阅读量对幸福感显著的正向影响仍然存在(M5=0.48,P<0.001),但内部阅读动机与幸福感的影响不再显著(M5=0.41,P<0.05),表明内部阅读动机通过课外阅读量的中介过程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影响,证实了由内部阅读动机所引发的课外阅读量等阅读行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过程。最后是调节效应检验。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检验阅读兴趣对于内部阅读动机与幸福感的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如表6所示,内部阅读动机与阅读兴趣的交互项对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M7=0.11,P<0.001),表明阅读兴趣在内部阅读动机与幸福感之间起正向的调节效应,假设4得以验证。
表6 课外阅读量、内部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阅读兴趣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根据Kemp等推荐的做法[23],分别取内部阅读动机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阅读兴趣的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的值代入回归模型并绘图。由图2可以看出,当阅读兴趣较高时,内部阅读动机与幸福感之间的正向关联性较强(b =0.913,t =2.841,P<0.001);当阅读兴趣较低时,内部阅读动机与幸福感之间的正向关联性较弱(b =0.260,t =1.662,P<0.001)。
图2 阅读兴趣对内部阅读动机与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
五、研究结论
(一)大学生阅读动机与幸福感的特征分析
研究表明,在性别差异上,女生较男生有比较高的内部动机。表明女生更愿意通过阅读的方式促进自我成长,或说明女大学生的阅读态度更为积极,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女大学生的情感比较敏感细腻,遇到问题更容易通过阅读来抒缓负面情绪,因此在情感抒发动机表现上较男生强烈。男生较为直接明了的性格,多数将阅读看成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因此阅读的外部动机表现比较强烈。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阅读动机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内部动机(自我成长、情感抒发)和外部动机(获取信息、社会认同)的表现上都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这说明,来自城镇的学生在家庭教育资源上有较好的优势或受阅读文化的氛围影响较大,因此在内外动机上,都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有较强烈的表现。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幸福感的表现不同,男生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的主观幸福感维度上的感知比女生高。这可能与男生的爱恨分明,显性乐观的性格有关。不同生源大学生在幸福感及其各维度得分上存在差异,城镇生源比农村生源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幸福感总体水平都有较高的表现。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长期在远离城镇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对身处城市的学校环境有种自然的自卑感和陌生感,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或通过其他的优异表现来寻求心理的优越感。因此,重视农村生源,关注他们的幸福体验,也是本研究开展全民阅读研究的目标之一。
(二)大学生阅读动机、阅读行为、阅读兴趣与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首先,本研究揭示了阅读的内部动机能有效地促进幸福感的提高,这一结论验证了内部动机是幸福感的关键因素[18]。内部动机能激发个体提升自我成长的阅读动机,使个体自主通过阅读促进更多解决个人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避免更多的消极应对[24]。关注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部需求,提供适当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指引,既符合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又有利于阅读能力和幸福感水平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认同对幸福感有一定的解释力,这可能说明大学生在幸福感的认同上存在误区,以他人或人际认同作为评价幸福感高低的标准。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观,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阅读、幸福阅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次,研究验证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量对幸福感的积极促进作用。该结论与以往研究的结论相一致[14]。学者对外部动机内在化的转化机制与条件的研究中,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自主、能力和归属[25,26]。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个体的自主阅读行为,阅读兴趣是个体开展阅读行为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基于阅读兴趣的内部动机,自主做出课外阅读的行为,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更容易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获得归属,最终实现幸福感的提升。可见,合理把握和引导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创建自由宽松的阅读气氛,有利于强化自我成长和情感抒发的内部动机,同时为阅读外部动机的内在化提供了可能的转化机制与合适的促进条件。
最后,研究还考察了阅读兴趣作用于幸福感过程中的权变效应。结果显示阅读兴趣强化了内部阅读动机与幸福感之间的正向关系,说明阅读兴趣高的大学生具有更好的阅读动机和幸福感体验,而阅读兴趣低的大学生更多采取阅读的外部动机行为,将阅读作为获取信息或社会认同的主要手段,以阅读获取人际关系或社会报酬的目的,其幸福感也随着降低。这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在阅读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性以及有效促进外部动机内在化的必要性,同时支持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假设。阅读兴趣满足个体的自主需要,拥有较高阅读兴趣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阅读投入[27],潜移默化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体现对幸福感的归属。可见,关注和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强化大学生内部动机以及实现外部动机内在化的关键,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终身阅读习惯,实现幸福感归属的有效路径。
六、相关建议
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论与认知论建构阅读动机影响幸福感的路径模型,实证分析大学生阅读动机的内外特征及外部动机内在化的可能性机制,同时验证了阅读动机、阅读兴趣以及幸福感三者关系,研究结论提出以关注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部动机,培养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树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观,促进大学生自主阅读、幸福阅读,实现终身阅读的习惯:
(1)组建“阅读圈”,鼓励参与和分享。阅读圈(Reading Circle)又称之为“读书讨论组”“读书俱乐部”,是近些年在国外流行倡导的一种共同阅读方式,试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高校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带头成立阅委会,定期举办阅读者活动。由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甚至校外阅读爱好者组建成立相应的阅读圈,定期开展自主阅读,通过设置不同的阅读主题吸引不同阅读兴趣的读者,鼓励分享和评论。允许全校范围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主题圈子寻求自身阅读兴趣,构建阅读共同体。阅读共同体的建立,除了激发阅读兴趣,还有利于增强校友情谊,缓解压力,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2)发挥教师阅读影响力,潜移默化阅读兴趣。在国外的阅读教育序列中,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职责。众多研究显示教师的阅读影响力对学生的阅读热情与阅读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显著影响,而且还比较清楚如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8]。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教师的阅读影响力等“指引”作用,教授学生阅读的技巧,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引导并给予学生机会自主选择阅读书单,更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给予来自农村的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怀,使其建立足够的信心和热情,融入集体的阅读氛围,共同实现自我成长,真正体验快乐阅读,幸福阅读的收获,养成终身学习的目标。
(3)利用大数据,创新图书馆服务体系。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随着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图书馆的大数据建设迫在眉睫。相当学者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与工具,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建议。利用大数据能将读者的阅读状况、阅读需求、阅读兴趣等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有利于图书馆有针对性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同时,通过大数据指导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从而构建全方位的智慧服务系统。此外,根据阅读载体变化的新趋势,优化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持续创新智能化、个性化、知识化的阅读服务体系。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22-03-12].http://www.gov.cn/premier/2022-03/12/content_5678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