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要素,优化作业设计
——以《爬山虎的脚》为例
2022-11-29陈亚萍
◎ 陈亚萍
随着“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的落地,学生的作业负担得到了减轻,但对教师来说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强调了“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那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实现提质增效呢?笔者以《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阐述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立足单元要素,明确作业目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以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中。为了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一定要基于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单元要素,从而确定作业目标。
(一)明晰单元教学重点
在四年级统编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编排了“导语”,用一两句话点明单元主题,还明确了该单元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学习目标更加清晰。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作文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根据教材内容,笔者将单元重点教学目标定位为: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能进行连续观察,把自己的所观所感用观察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二)确定单元作业目标
明晰了单元重点教学目标之后,笔者接着在检测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单元作业目标(见表1)。其中,第1—5条为四年级的常规作业目标,即“书写词语”“读准字音”“背诵古诗、谚语”“理解字词”等;第9、10、13条为重点作业目标,是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制定的;其余的为学年作业目标,是围绕学年各模块的核心能力制定的。同时,单元作业目标还兼顾了不同的学习水平。
表1 单元作业目标设计表
(三)制定课时作业目标
《爬山虎的脚》是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以准确形象的语言细致描绘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强烈兴趣,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根据表1的单元作业目标设计表,结合课文教学目标,制定出《爬山虎的脚》课时作业目标(见表2)。表中,单元作业目标分解、落实到了课时作业目标中,重点作业目标落实到第一课时的第4、5个作业目标和第二课时的第3、4个作业目标中,常规作业目标落实到第一课时的第1—3个作业目标和第二课时的第1个作业目标中,学年作业目标逐步落实到第一课时的第6个作业目标和第二课时的第2个作业目标中。
二、围绕重点目标,设计课时作业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提出“作业设计应突出单元教学重点,围绕重点目标,设计前后相互关联的题目,并体现要求上的逐步提高,指导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逐步获得相应的学科能力。”因此,根据课时作业目标,结合教材课后练习和配套练习册,考虑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后,笔者设计了《爬山虎的脚》两课时作业单(见图1和图2),作业单中的练习与表2的课时作业目标一致。
图1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作业单
图2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作业单
表2 《爬山虎的脚》课时作业目标设计表
(一)循序渐进,落实目标
作业单中,题3001、3002、3003、4001都是常规的基础作业,落实的分别是单元目标中的“正确书写词语”“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意思”“读准多音字字音”,设计作业时在配套练习册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如题4001中,将多音字放在适当的语境中让学生去选择正确的读音,这样增加了练习的难度,更吻合四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
对于单元重点作业目标的落实,第一课时设计了三道题,这三道题是紧密联系、逐步提高的,体现了能力的分层。题3004是依据表1中单元作业目标9创编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句子表达上的差异来体会作者描写爬山虎叶子时准确、生动的表达;题3005也是围绕单元作业目标9,对教材课后练习第3题“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进行了增补,它在题3004的基础上递进,引导学生在理解了什么是准确、生动的表达后,到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中去找找作者描写爬山虎的脚准确、形象的句子,把它摘录下来,并说明作者表达的准确、生动之处;题3006是根据表1中单元作业目标11创编的,是前两题的思维提升,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由于作者的细致观察,才能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请学生选择一样熟悉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模仿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写一段话。这样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由理解到运用、迁移,逐层深入地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在第二课时中,笔者又设计了题4003,这是根据本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进行的改编,通过填空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归纳爬山虎脚的变化,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受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不但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还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了连续的观察,看到了它不断变化的过程。这样四题一组,落实在两课时中的相互关联、逐步提高的作业,真正落实了“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重点作业目标。
(二)融入教学,提高实效
随着“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的落地,作业设计内容也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作业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实效。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第2自然段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时,大部分学生只靠朗读句子很难真正地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生动。这时,笔者就借助第一课时作业单的题3004,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句子表达上的差异,关注到“一顺儿朝下”“均匀”“拂过”“漾起波纹”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描写非常准确、细致、生动,进而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教学第4自然段时,可以结合第二课时作业单的题4002,这题是对配套练习册第5题的一个改编,由简到难地让学生复述爬山虎的脚向上攀爬的过程。这项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完成,先自己通过阅读文章完成第1题的简单填空,然后再与组内同学交流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第3题是第2题的能力提升,通过转换人称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本领。这样的一个作业设计就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表达等能力。
(三)统筹内容,灵活安排
《爬山虎的脚》一课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还要让学生尝试在连续观察的过程中写观察记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所以在作业设计时,可以统筹单元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作业设计,提前布置本单元的习作任务。如第二课时作业单中的题4004,这是根据教材课后练习的资料袋设计的一项实践作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语文课程实施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开放性的实践作业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让学生把已经学会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布置这项作业的时候,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可以利用单元习作中提供的多种观察范例,帮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选择好观察对象。第二步要引导学生读懂资料袋中的两份观察记录,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观察记录的记录者都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但是两者相比,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形象直观,做表格的形式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然后明确观察记录中要有“观察对象”“观察角度(方面)”“观察周期”等要素。第三步就是让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3个月的连续细致观察,先在国庆假期中任选一种观察记录形式做好2次观察记录,假期结束后跟大家交流,以便发现自己在完成观察记录中产生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这项作业配合单元训练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还让学生把已经学会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平衡题目属性,优化作业结构
设计好作业内容后,还要对其进行优化。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生源差异较大。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更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合理而有坡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一)分析题目,明确属性
为了检测作业设计是否合理,可以借助题目属性表对作业单中的每一道题目进行简单分析。如题3002“请圈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对应的课时作业目标为“在语境中读准生字的字音”,学习水平为知道,作业类型是书面,作业难度较低,预计完成时间2分钟(见表3)。
表3 题目属性表
(二)优化平衡,体现坡度
对作业单中的每一题进行属性分析后,就将它们归为一个题组,填写题组属性表(见表4)。从题组属性统计表可以看到,《爬山虎的脚》作业题组与单元作业目标一致,常规作业目标、重点作业目标、学年作业目标都落实到位,不同水平题量分布和不同难度题量分布科学合理,内容方面既有基础知识,又有拓展练习,体现了作业的坡度,而且兼顾了不同类型作业的题量分布,以书面作业为主,同时兼有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这种结构合理、内容多样的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业效率,而且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表4 题组属性统计表
(三)控制时间,减负增效
过多的作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厌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作业时除了要优化作业内容,保证结构合理,还要控制好作业的量,保证作业时间不能过长,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爬山虎的脚》两课时作业单中,第一课时的作业是当天要完成的作业,学生平均完成时间是15分钟;第二课时的前3大题是当天要完成的作业,学生平均完成时间是12分钟,但最后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作业,为期3个月的连续细致观察,学生每周要完成1—2次观察记录。
总之,教师给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目标明确、立足重点、结构合理的练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有效地检测他们的记忆、理解、掌握、综合运用等情况,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