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2022-11-29刘仲华施兆鹏肖力争朱海燕蒋跃登
刘仲华,施兆鹏,肖力争,朱海燕,蒋跃登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2.安化县茶业协会,湖南 益阳 413500
我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也是全球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记载,我国唐朝发明蒸青团茶,宋朝发明蒸青散茶,明朝创制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清朝创制白茶、青茶。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由微生物发酵参与品质风味形成的一大茶类,主要包括湖南黑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陕西咸阳茯茶、浙江茯砖茶等。
1 茶马交易与黑茶的起源
黑茶确切的起源时间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早在明朝中叶时期,黑茶的称呼已经出现。黑茶的产生离不开中原和边疆地区之间旷日持久的茶马贸易活动。可能正是这种内陆和边疆、产区和销区之间的长距离运输,才产生了耐贮运的黑茶类。因此,通常认为黑茶形成于“船舱马背”。起源于唐代的“茶马互市”,是中国西北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贸易往来,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1]。南北朝时期,已有茶马互市的雏形,唐朝时期逐渐形成茶马互市的规则,宋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并设置“检举茶监司”专门管理茶马交易。长期的茶马互市活动促使茶马古道的形成,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2013年,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产于两湖、云贵川等地的茶叶,必须沿着茶马古道,舟车相继运到边疆的消费区。唐宋年间盛产蒸青绿茶,当时篓包茶沿汉水北上,再沿丝绸之路,经驼、马的长途运输至西北等地,水运气候潮湿,篓包防水性能极差,茶叶吸潮后,高含水量条件下引起内含化学成分发生氧化、聚合、水解、转化。同时,茶叶在潮湿状态下经长时间运输,微生物群落开始滋长,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加速了茶叶品质的转化,逐步形成了与绿茶完全不同的香味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对这一特殊色香味的消费需求也被逐步固定下来。尽管我国边茶的生产历史己逾千年,但“黑茶”这一名称的出现却只有400余年的历史。明·嘉靖三年(1524)御史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1]”
2 边销茶与黑茶的发展
边销茶指销往边疆地区的茶叶,由于长期以来销往边疆的多为黑茶类的紧压茶,所以,人们一提到边销茶便会想到黑茶。其实,边销茶不等同于黑茶。黑茶是从加工工艺来界定茶叶分类的概念,边销茶则是一个从销区来界定茶叶品类的概念,二者并不等同。一般而言,边销茶中的大部分品类属于紧压黑茶类。为方便运输,边销茶通常做成紧压型,毛茶经发酵、蒸制后,放入模具压制加工成砖形等形状,体积小,容易保存和运输。除黑毛茶、老青茶之外,红茶末也是压制边销茶的原料,米砖茶就是用红茶压制而成。
边销茶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事关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特殊贸易产品。边销茶品种很多,主要有湖南的茯砖、黑砖、花砖,湖北的青砖、米砖,四川的康砖、金尖,云南的紧茶等。由于产销历史不同,不同品类边销茶的主要消费区域也有差异。茯砖、黑砖、花砖、米砖主要供应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康砖和金尖主要供应西藏和青海;青砖茶主要供应内蒙;云南的紧茶主要供应给云南本省,部分销售到西藏和四川[1-2]。
3 湖南黑茶发展简史
明·嘉靖三年(1524),《明史·食货志》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这里的黑茶就是指湖南安化黑茶。又载:“神宗万历十三年(1595)……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也就是说,自1595年起,湖南安化黑茶就逐渐受到市场青睐,茶商私自跨越传统产区采购贩卖。《明会典·茶课》记载弘治三年(1490)时,“令今后进贡蕃僧该赏食茶,不许于湖广等处收买私茶,违者尽数入官”。每年到北京礼佛朝贡的西藏喇嘛回藏时,明朝廷通常会赏赐茶叶,并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是喇嘛却绕道湖南收买黑茶,充分说明湖南黑茶的滋味浓厚醇和,深合藏区消费者的口味,并且量多价廉,使茶商和喇嘛冒着违法的风险越境购买。御史李楠以湖南茶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求朝廷禁运。另一御史徐侨却不同意,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湖南黑茶对西北牧民有利,不宜禁止,接着湖南的黑茶才由明朝廷正式定为官茶[1-2]。
17世纪前期,四川边茶主要供应康藏一带,汉中边茶产量不多,西北边销茶的供应逐渐由湖南安化承担。安化黑茶最早产于苞芷园,以后沿资水向上发展,逐渐遍及于全县。安化黑茶以“六洞茶”最为著名,即资水南岸恩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之深水洞,竹坪溪之仙缸洞。其中以条鱼洞、火烧洞更著名。单就品质而言,以高家溪、马家溪所产最佳,俗称“高马二溪茶”。安化素以黑茶闻名,地处资水中游,水路运输方便。晋帮茶商在安化当地设庄制茶,运往汉口或经河南、山西转销西北各地,或经西口(包头)、东口(张家口)至恰克图,再由俄商转运至圣彼得堡及欧洲各地[2]。
安化黑茶通过晋商远销盛极一时,造就了大德诚、长玉川、大德兴、大德丰、永聚祥、大盛魁、大玉川、巨盛川、巨盛永、宏源川、兴隆茂、诚记等一代茶商巨贾。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经营发展,安化的黑茶产量快速增长,安化逐渐成为黑茶的产销中心。安化家家户户种茶、制茶、销茶,有茶行数百家。产茶高峰时,坐船、骑马前往安化以现钞买茶,以物品兑茶的客商达10万之众,汇聚了晋、陕、鄂、川、徽等地客商及茶叶加工制作人员,茶市十分繁荣[2]。
4 安化黑茶的创制历史
安化黑茶包括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天尖、贡尖、生尖,以及千两茶(亦称为花卷茶)系列。其中,茯砖茶和千两茶是安化黑茶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灵魂产品。
追寻千两茶制作的历史,过去广泛流传“道光百两、同治千两”的说法。认为花卷茶创始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陕西商人到安化采购黑茶,为骡马运输方便,减小茶包体积,节约运输费用,将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后来,陕西茶商对茶包进行改进,将质量为100两(旧制单位,1两=37.3 g)的散黑茶踩压捆扎成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质量增加至1 000两,采用大长竹篓将黑毛茶踩压捆扎成圆柱形的千两茶[2]。
但是,后来发现的史料和文物证明,千两茶的创制年代更早,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嘉庆皇帝遗物,树形花卷茶实物和山西《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手抄本)记载,可以认为花卷茶的创制年代不是清道光年间,最迟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就已经有千两茶生产,嘉庆皇帝遗物花卷茶大小与千两茶类似。《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手抄本)记载,千两茶为安化江南边江村生记茶行的刘迪吉及刘氏族人和山西祁县三和茶庄共同创制[1-2]。
据资料介绍,茯砖茶生产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关于茯砖茶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又称官片、官茶、泾砖、茯茶,由陕西商人于明初在泾阳创制,原料为湖南安化黑茶。自古以来,安化黑茶原料用篾筐包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成茯砖茶再销往西北及蒙古、俄罗斯等国。至清道光年间(1820),安化黑毛茶边销、内销量已达3 600~4 000 t,其中,一半以上是由陕西发给引票,运至陕西泾阳加工成茯砖茶,再运至兰州转销西北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甚至西亚、俄罗斯牧区。天尖茶生产始于清代乾隆时期,当时“西帮”茶商在采购“陕引”时,指导安化当地茶农采摘细嫩芽叶,精细加工,经筛分后制成不同档次的篓装高级黑茶产品,包括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生尖等,其中,天尖、贡尖、生尖的生产延续至今。文革时期将此类产品改称湘尖,分别称天尖、贡尖、生尖为湘尖1号、湘尖2号和湘尖3号。1983年以后,恢复了天尖、贡尖、生尖的称谓。
天尖茶自古是安化黑茶的上品,古时为茶商馈赠达官、富商、亲友的高贵礼品,民间争相效仿,以此为荣,逐渐成为有钱人中流传的一种时尚饮品。相传清道光年间安化黑茶天尖茶被列为皇室贡品,供皇室饮用[2]。
5 安化紧压黑茶的试制历程
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将安化黑毛茶运输至陕西泾阳筑制砖茶(茯砖茶),在安化产地压制砖茶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彭先泽先生(时任湖南省农业改进厅茶作组主任,兼任安化茶场主任)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安化黑茶在产地压砖是完全可行的,并拟定了在安化就地设厂实施计划,于1939年12月获湖南省府常委会通过。在他的主持下,经过反复试验压制砖茶,1940年3月黑砖茶试制成功,后来批量试制2 000箱出口俄国。黑砖茶的试制成功,结束了长期以来黑茶原料产于安化而成砖于泾阳的生产格局。1941年由于发展与苏联换货贸易,砖茶生产归建设厅领导,安化茶厂更名为湖南省砖茶厂,彭先泽任厂长。同年7月第一批砖茶10万片运抵兰州,从此安化黑砖茶畅销西北。1942年,湖南省砖茶厂由中国茶叶公司与湖南省政府合办并更名为国营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砖茶厂,厂务仍由彭先泽主持,并集资300万元将茶厂扩大到9家,12个工场,压机由6台增至50台,10月又增设酉州分厂。安化境内到处都是一片黑砖茶生产制作的繁忙景象,1940—1949年共产砖茶666万片[2]。
6 安化黑茶与边销茶发展
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聘请江南镇边江村刘家后人进厂带徒传艺,使工人掌握了千两茶的加工工艺,亦使白沙溪茶厂成为独家掌握千两茶加工技术的厂家。1952—1958年白沙溪茶厂生产千两茶45 550卷(支)。
从1950年开始,湖南开始探索试制茯砖茶。1953年,在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的指导下,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砖茶厂(现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摸索和实验,成功试制出富含“金花”的茯砖茶,结束了安化不能加工茯砖茶的历史[2]。
1958年是安化黑茶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安化第二茶厂(现白沙溪茶厂)使用机械压制茯砖茶获得成功,结束了几百年来茯砖茶只能靠手工筑制的历史,为茯砖茶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这一年,由于黑茶原料在安化,运至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中央政府下令取消陕西咸阳人民砖茶厂,将茯砖茶边销定点生产任务全部交由湖南承担。这一年,中央政府从民族团结和稳定边疆的政治需要出发,决定扩大边销茶的生产和国家对边销茶原料的储存。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湖南省人民委员会的指示,将安化第二茶厂黑茶车间主体搬迁至益阳大渡口进行扩建,改名为湖南省益阳茶厂,专门从事茯砖茶生产,并全面实行机械压制,设计能力为年产5 000 t,成为国家边销茶重点企业。当时,仍留在安化的白沙溪黑茶精制车间(隶属搬迁建立的湖南省益阳茶厂),以生产花卷、天尖、贡尖茶为主,后来恢复为独立的白沙溪茶厂。当年,白沙溪黑茶精制车间为改变花卷茶踩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状况,将花卷茶改为砖形并试用机器压制,投入批量生产,因为这种茶源于花卷茶,且砖面压有花纹故称为花砖茶。因此,随着花砖茶压制成功,花卷茶(千两茶)从此停产,直到20世纪80—90年代根据市场需求陆续恢复小批量生产[2-3]。
7 计划定点与湖南边销黑茶生产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边销茶是新疆、内蒙、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生活必需品。1949年后,国家一直对边销茶的生产经营实行补贴,并给予减免税收和国家储备的政策,保证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需要。
边销茶作为一种民族特需商品,政治意义重大,政策性很强,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障边销茶的供应向来十分重视,长期把边销茶列为指令性计划商品管理,一直对其实行“定点生产、计划调拨、归口经营、保障供应”的政策。湖南省先后有湖南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等10多家企业获得边销茶定点生产资格。20世纪90年代,湖南省边销茶每年收购黑毛茶原料达2.5万t,按计划生产调拨成品砖茶出省达2万t以上,出口4 000多t,占全国边销茶的一半以上[3]。
8 安化黑茶产业的品牌化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传统的西北地区边销黑茶市场,金骏眉、铁观音、普洱茶、大红袍等其他茶品类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传统紧压黑茶的市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因为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结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亚健康群体越来越大,具有独特健康属性的黑茶成为人们预防亚健康的理想茶饮,黑茶在内地市场的市场空间与消费潜力不断凸显,安化黑茶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2006年,益阳市和安化县两级政府决定全力打造具有悠久产销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黑茶产业,培育“安化黑茶”区域公用品牌,相继成立了市、县两级茶叶协会。针对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瓶颈,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政产学研商协同的黑茶产业发展推进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形成了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在协力打造安化黑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培育龙头企业集群。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团队“黑茶与健康”研究成果为市场消费驱动力,科技与文化融合,协同推进安化黑茶的消费空间与消费群体拓展,实现从单一边销向内销、外形、边销协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在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成果的支撑下,实施安化黑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及安化黑茶产品的方便化、高档化、功能化、时尚化。通过15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安化县的茶园面积从2006年的5 700 hm2,发展到2021年的2.33万hm2;黑茶产量从2006年的3 902 t,发展到2020年的7.5万t(图1);茶产业综合规模从2006年的不足6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220多亿元;茶叶税收2006年不足50万元,2018年达近年最高值3.2亿元,成为中国茶叶税收第一县(图2)。2017年安化黑茶入选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成为湖南茶业的响亮名片;2019年安化县位居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黑茶产业成为安化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产业[2,4]。
图1 2006—2020年安化茶园面积与黑茶产量
图2 2009—2020年安化茶产业综合规模与税收情况
9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趋势
安化黑茶产业经历16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后,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品牌价值、市场影响力都进入了中国茶业第一方阵。安化黑茶已经成为中国茶业品牌化发展的成功典范,是湖南农业品牌的金色名片。然而,湖南千亿茶产业和益阳社会经济发展赋予了安化黑茶产业更宏伟的新目标与使命,安化黑茶要实现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茶科技、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从3个维度突破和创新,全面提升安化黑茶的品质、品牌、价值、规模、效益,即科技创新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营销创新提升产品与品牌价值,业态创新提升安化黑茶产业规模与综合效益[5]。
9.1 科技创新提升安化黑茶产量与品质
9.1.1 选育推广高产优质的茶树品种,优化安化黑茶的品质基因
从以安化云台山大叶种资源和安化群体种为基础选育出的品质优异的茶树新品种,以及湖南优异的茶树新品种中,筛选一批适合安化境内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以及聚氟能力相对较低的品种,逐步优化现有茶园的品种结构,为安化黑茶品质升级提供优异基因。
9.1.2 采用绿色、生态、有机栽培技术,为安化黑茶提供优质的鲜叶原料
以绿色、生态、有机栽培理论与技术为依托,提高茶园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机肥、复合肥、绿肥相结合,基肥、追肥、叶面肥相结合,固态肥与液态肥相结合,通过肥水一体化,精准补充茶树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及微量元素。一方面,确保茶树新梢的高持嫩性,把正常采摘标准下茶叶的含氟水平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另一方面,确保茶树鲜叶具有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最佳组成配比,为黑茶加工品质升级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
9.1.3 采用绿色安全的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把安化黑茶的质量安全问题控制在茶园中
在茶园病虫草害防控方面,坚持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新技术,例如,采用新型LED窄波杀虫灯,在保证对害虫诱杀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天敌昆虫的误杀;采用新型数字化色板,提高对害虫的诱捕比例及捕杀昆虫中的害/益比值;利用茶树昆虫性信息素控制茶园害虫,提高茶园害虫生物防治比例;筛选防治效果好、水溶性低、毒性低的化学新农药,作为茶园病虫草害防治的补充手段[6]。
9.1.4 创新先进独特的加工技术,塑造一流的安化黑茶品质风味
安化黑茶加工技术创新,一方面,要传承和弘扬传统加工工艺,把手工制茶工艺技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培养一批年轻的传统手工制茶能手,让手工制作的黑茶具有基本的规模;另一方面,在吸取传统黑茶加工技艺精髓的基础上,现代黑茶加工必须推行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部分工序要逐步实现智能化,如茯砖茶的发花,以及所有紧压茶的发酵与干燥环节。在安化黑茶产品创新方面,要不断提高黑茶的香气和滋味品质水平,继续坚持朝着方便化、高档化、功能化、时尚化方向推进产品的多元化,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消费水平及不同消费场景都有最合适的黑茶产品,为安化黑茶消费群体和消费空间的拓展提供产品保障[7]。
9.1.5 依托深加工技术,跨界高效利用安化黑茶资源
通过深加工萃取浓缩黑茶精华,形成速溶黑茶系列产品,具有方便、高雅、时尚、健康、安全的时代特点,可以让安化黑茶更好地走进社会精英、年轻群体、职场精英、时尚群体的生活中,在旅游场景、办公室、会议室、餐饮场所、商业综合体等流动场所中得到消费饮用。湖南农业大学茶叶团队发明的中空颗粒速溶茶加工技术,成功解决了速溶黑茶的流动性、溶解性、抗潮性三大难题,突破了速溶黑茶走进大众消费的技术瓶颈,未来的市场空间与消费潜力巨大。
以黑茶提取物或黑茶功能成分为主要原料,或与药食同源植物萃取精华及其功能成分共同组配,以黑茶与健康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开发黑茶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饮料、个人护理品、环保用品及动物营养产品等,把传统黑茶通过深加工终端产品开发跨界应用到大健康产业中,实现黑茶资源价值的高倍增长、消费应用领域的全面拓展,助推安化黑茶产业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升。可以预言,以安化黑茶萃取精华为主要原料复配药食同源植物精华,以传统中医药养生理念与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相融合而研发的具有调节代谢(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以及调理肠胃、调节免疫、延缓衰老等健康效应的速溶黑茶功能饮品,将会不断涌现市场,并成为黑茶健康时尚消费的发展趋势[5,7]。
9.2 营销创新提升安化黑茶产品与品牌价值
安化黑茶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市场拓展的基本原则是:稳定边销、做大内销、拓展外销。营销是安化黑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营销建立在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为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进一步协力唱响安化黑茶区域公用品牌,扩大其在茶行业内、生产端和行业外、市场消费端领域的影响力。在安化黑茶公用品牌下,培育由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成的龙头企业集群,成为强大的市场营销主力军。龙头企业集群构建从实体店到网络营销店,从产区到销区,从益阳安化本土到全国各地的市场营销网络格局。不断做大企业销售规模,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赢得更多的利润,向国家缴纳更多的税收,实现由政府输血向企业造血的完美转型。
同时,龙头企业要针对国际茶叶市场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及口感风味要求,不断创新安化黑茶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国度对黑茶产品的消费要求。通过全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安化黑茶符合国际市场对质量安全的严苛要求。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让越来越多的国际茶叶消费者从一无所知到初步了解,再到尝试品饮,到最后爱上安化黑茶。建立安化黑茶的跨境电商营销网络,让安化黑茶更便捷地走进国际消费者的生活中。
9.3 业态创新提升安化黑茶产业规模与综合效益
黑茶的文化属性、健康属性、贮藏属性,以及茶产业的绿色生态属性,赋予了安化黑茶巨大的业态创新发展空间。茶旅文康融合发展是安化黑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将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的魅力。茶旅融合,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茶香花海、黑茶小镇、云上茶旅、梅山文化园、天下黑茶演艺等茶旅融合项目不断涌现,一个年接待游客超千万、旅游营收过百亿的安化茶旅融合发展工程正在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茶旅融合发展将使安化黑茶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大,有效推进安化黑茶产业规模升级、效益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