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标准研究

2022-11-29高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高佳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1 引言

当今世界多极分化显著,各国相互制约又相互依仗,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形势,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提倡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仅树立了中国的国际品牌,促进了中国对外商贸的发展,更有利于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国际新秩序建设。2015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更明确提出要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2年,“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热情参与,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包容性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表示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加强与共建国家合作,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共建国家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辉煌成果和中国政府的政策措施鼓舞更鼓励了中国企业的民族自信心,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事实上,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企业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经营地域范围也从国内逐渐转向国际,全球范围的生产、销售、服务、管理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均呈现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趋势。中国企业真正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加助推了中国企业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果企业想要屹立于国际市场,就要建立起一支能为其源源不断提供竞争力的并符合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不仅具有国际化视野,优秀业务技能,而且人员结构安排合理,有进取心和上进心。只有以国际化人才为驱动,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宜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并能良好地实现人才的调配和流动,才能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同时,不同企业由于国际化意识、发展思路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价标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综合考量最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标准,以期通过该标准能更精准地评价企业员工的国际化能力,助力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员工的国际化能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的目的。该研究结果能有助于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强化国际意识、促进国际交往、深化国际合作等,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是一种科学的评价制度,具备科学的评价要素和结构,严格依照标准的程序与规则,客观地反映企业各员工岗位的本质特征,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同时,要体现国际化能力评价的科学规律,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评价指标不仅需要准确反映企业的特点和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评价指标建设实践过程中找到普遍应用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形成科学的国际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指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遵循创新性原则。企业要创新理念和方法,以创新为驱动力优化完善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关注指标要素的创新性,以创新的评价指标来推动企业人才驱动的内涵发展。二是突出评价方法的创新。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价是综合评价,涉及诸多因素和诸多方面,宜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指标的设置能够通过数据支撑评价结果。如企业对于员工的投入和产出,可以采用数据测量的指标,包括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培养投资额;员工投入占企业总投入比例;员工投入与员工产出比例等等。而对难用数据描述的指标可以采用定性评价结果。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益等无法明确衡量的,要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科学分析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最后,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对于企业而言,国际化就是企业主动使用中外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逐步提高经济利益,朝着跨国经营模式进行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价标准的内在目的是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关注效益和成果。鉴于此,企业要立足发展现实,坚持实践性原则,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实际,才能真实地构建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价标准,从而指导实践。对照国际化人才内涵需求制定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价具体指标,不仅要包含工作实践中的态度、能力、日常表现,还包括贡献和成果等。除了要能够切实反映企业特色外,更要关注和体现员工工作全过程的评价以及工作结果的评价,并为企业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反馈结果和改进建议。

3 “一带一路”对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及其评估标准的要求

企业国际化主要体现在管理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6 个方面。其中人才国际化,这里主要指企业员工的国际化能力,是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3.1 “一带一路”对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的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加入国际大市场,这对企业员工的国际化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因为“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合作领域广泛,企业员工应具有“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的国际化能力,并在实践中提升其国际竞争力,通过语言通和文化通来实现民心相通。具体归纳为具有专业知识与素养、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

专业知识与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术扎实,熟悉国贸、外语、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财税和商务管理等领域相关知识,更要掌握急需的国际通用合同条款并精通国际经济贸易法规、地方性法规,深谙项目管理的能力。

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包括根据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国际局势及法律等因素差异,协调各利益团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能够掌握政企交流、商务谈判的能力。

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包括熟悉海外宗教文化,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处理问题时要有新观念及开放的思路。

总而言之,具有与国际社会打交道的知识、能力、修养和水平,能够很好地贯彻国家的国际战略和方针政策,有效地开展国际交往和合作,促进不同领域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发展,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3.2 “一带一路”对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标准的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企业应该放眼世界,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评价员工的国际化能力,这就要求制定符合国际化水平的评估标准,为有效任用员工提供明确的判定依据。具体归纳为要有相关度、信度、区分度和可行性。

相关度指的是衡量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的标准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企业国际化建设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具体说就是企业员工所掌握知识技能素养能为企业国际化做出的贡献及成果,贡献越大,成果越多,制定的评价标准的相关度就越高。

信度指的是多次测量的测量值前后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反映测量对象实际情况的可靠性或稳定性。具体说就是制定的评估标准可以重复测量企业员工的国际化能力,且多次评估的结果一致,说明制定的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标准信度高。

区分度指的是制定的评估标准能较好反映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之间的差异。具体说就是评估结果能反映企业员工对企业所做贡献的大小,成果的多少。

可行性指的是评估时采集其测量结果的难易程度。具体说就是制定的评估标准容易操作,方便获取结果。

总而言之,制定的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标准要真实、准确、可靠,做到相关度、信度、区分度和可行性有机统一。

4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标准的构建

构建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标准分为3 个步骤,首先是进行理论研究,其次是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评价标准的初步形成,最后是修正评价指标。

4.1 理论研究

本研究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系统是由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健康完善的系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是“一带一路”过程中企业国际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员工的国际化能力评估需要置身于全球大系统环境中,适时调整,与时俱进,方能健康长久发展。同时,各指标都是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离不开世界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子系统,中国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指标也需要借鉴世界企业员工国际化评估的指标,结合“一带一路”中国实际,研究适合中国特色的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价指标。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评价标准的构建

根据对现有文献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对现有指标进行比较和借鉴,本研究建立了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的评估标准。需要说明的是,该评估标准主要指的是本国员工,不包括外籍员工。此外,除了员工自身为国际化能力增强做出的努力外,还涉及了企业为促进员工国际化能力增强做出的投资。更进一步说,投资小收益大也是组成评估标准的要素。因此,建立这个评估标准主要关注的是涉及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的各个维度和要素。最终确定的评估要素经过多次听取行业专家和涉外企业管理者意见和建议,并经过科学数据的处理排名选出,该指标体系共有3 个一级指标和6 个二级指标,包括基本工作表现(工作态度、日常表现)、涉外工作表现(专业知识与素养、涉外事务管理)和溢出工作表现(企业溢出效益、国家溢出效益),以及若干三级指标构成。

第一,工作态度。主要包括服务意识、遵章守时和敬业精神3 个方面。服务意识主要指的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水平高,有奉献精神;遵章守时主要指的是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时间观念强;敬业精神主要指的是勤勉奋斗,工作非常主动,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勇于承担责任,有拼搏奋斗精神。

第二,日常表现。主要包括工作成效、工作质量和效率、安全作业3 个方面。工作成效主要指的是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业绩,很好地完成计划内外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指的是能提前或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完成工作,工作质量优,成为技术,业务模范;安全作业指的是在保证工作量,不降低工作难度的前提下始终保持较强的安全意识。

第三,专业知识与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文化素养3 个方面。专业知识指的是熟悉国贸、外语、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财税和商务管理等领域相关知识;专业技能指的是熟悉国际通用合同条款并精通国际经济贸易法规、地方性法规,深谙项目管理的能力;文化素养指的是熟悉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国际局势及法律。

第四,涉外事务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判断能力、沟通协调、国际视野、创新精神5 个方面。学习能力指的是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学习效果突出;判断能力指的是能够根据工作问题的轻重缓急做出正确决策;沟通协调指的是能够协调各利益团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能够掌握政企交流、商务谈判的能力;国际视野指的是熟悉海外宗教文化,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创新精神指的是处理问题时要有新观念及开放的思路。

第五,企业溢出效益。主要包括员工培养占企业总投入比例、员工投入与员工产出比例、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3 个方面。员工培养占企业总投入比例指的是企业在员工国际化能力增强方面的投入与企业总投入之间的比例;员工投入与员工产出比例指的是企业为员工投入的总金额与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效益额之间的比率;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指的是通过员工国际化能力的增强为企业带来的软实力增强,提升的是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

第六,国家溢出效益。主要包括服务“一带一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两个方面。服务“一带一路”指的是通过增强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发展成果惠及周边,做“亲诚惠容”的传播者及践行者;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指的是通过增强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核心技术和网络信息,从而积极有效地维护好国家的涉外权益和发展利益。

5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指标的赋权及应用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客观,基于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要素的选择以及内涵分析,本研究采用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首先,采用德尔菲法,编制并发放1~5 分标度配对比较量表,按照重要性程度请专家对每项评估要素进行判定。其次,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熵权法,构建评价评语矩阵,进行矩阵标准化、归一化,再计算各级指标专家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将两种方法计算权重加权融合得各指标权重。最后,总结研究结论。

本研究按照以上步骤,最终形成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标准,如表1 所示。

表1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员工国际化能力评估标准及各评估要素赋权

6 结语

“一带一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全球化经营的热潮,企业应以积极的姿态,大胆地“走出去”,参与到海外市场的多项工作当中去。在企业员工培养方面也应采取多种举措,培养一批忠于海外事业、热情奉献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构建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模式,通过积极措施提升员工的国际化能力,让广大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感受企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增强归属感和忠诚度,以高度责任心和高效执行力,为实现企业国际化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