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背景下的叙事护理对性早熟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
2022-11-29蒙好好王莉莉
蒙好好,王莉莉,汤 丽,杨 欢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 广东深圳518052)
女童、男童分别在8岁、9岁前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的现象被定义为性早熟,性早熟在影响育龄儿童正常发育的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患儿护理期间的心理压力,减少不良行为[2]。人文关怀是以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为出发点,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的护理方式[3]。叙事护理能将患者的心理问题外化,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改善身心健康[4]。本研究探讨了人文关怀背景下的叙事护理对性早熟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9月30日于我院就诊的94例性早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5]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判断为社交焦虑[6];③患儿及家长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外伤手术、骨折等器质性病变导致性早熟;②因其他化学或药物因素导致性早熟;③因性腺肿瘤引起外周性性早熟;④沟通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7.20±1.63)岁;SASC评分(14.36±3.55)分。对照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7.33±1.72)岁;SASC评分(14.82±3.53)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性早熟患儿均实施激素药物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通过视频、宣传手册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同时给予用药指导等。研究组进行人文关怀背景下的叙事护理。①准备:将5年以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纳入培训,查阅最新的性早熟患儿护理资料和人文关怀背景下的叙事护理相关报道,要求掌握相关技能。采用SASC对患儿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进行评估。②环境干预:尊重患儿的生活习惯,为其提供轻松的治疗氛围,放下戒备心,促进其积极参与后期的护理中。③问题外化与解构:以患儿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儿勇敢讲出自身担忧,将问题外化。在患儿陈述过程中,充分倾听其过往经历,并采用解构式问话分析没有被诉出的内容,找出心理症结所在,对困扰患儿的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判断影响其心理变化的因素。④改写:基于患儿的陈述,充分考虑患儿的感受,筛选积极的事情作为主线。当患儿因身体发育较快不被周围同学理解,觉得同伴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嘲笑自己时,护士应引导患儿“这些都是正常的身体发育,同时也是成长的标志”。使其以积极态度看待以往发生的事情,降低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⑤见证与鼓励:在取得患儿的同意的情况下,让家长参与叙事护理中。当患儿克服心理恐惧参加集体活动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护理人员指导家长用视频记录患儿的治疗过程,以治疗文书的形式见证患儿的点滴进步,增强患儿信心,对积极配合治疗,起正向作用。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健康:采用少儿心理健康量表(MHS-CA)对两组性早熟患儿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分。量表包括24个条目、5个维度,每个条目划分为7个等级,进行5级评分,原始6分和7分改记作2分和1分,其余原始分不变。其中认知功能(5~25分)、思维习惯(5~25分)、个性特性(6~30分)、情绪体验(3~15分)和意志行为(5~25分),总分24~120分,得分与患儿心理状态呈正相关。②行为: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两组性早熟患儿护理前后行为进行评分。量表包括113个条目、9个维度,各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法,0分为无,1分为偶尔,2分为经常。包括社交退缩(0~12分)、抑郁(0~14分)、多动(0~11分)、违纪(0~5分)、残忍(0~4分)、攻击性(0~19分)、性问题(0~4分)、分裂样强迫(0~4分)、体诉(0~9分)9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越严重。③生活质量:采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两组性早熟患儿护理前后心理健康进行评分。量表共包括52个条目,认知和情感2个维度。认知维度包括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和自我认识5个方面,情感维度包括躯体情感、焦虑体验、抑郁体验3个方面,进行4级评分,其中2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总分为52~208分,得分与患儿心理状态呈正相关。④依从性[7]:比较两组依从性,根据完全依从(可坚持服药或输液)、部分依从(偶尔出现不遵医嘱服药行为)、不依从(不能坚持服药或输液)进行统计。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MHS-C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MHS-C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CBC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BCL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ISL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ISL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性早熟儿童临床表现为机体性激素水平提高,体重和身高超出该年龄段正常标准,提前出现第二性征等。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不匹配,容易使患儿出现自我孤立、抵触与同伴交流、自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加之患儿自身判断力和控制力不足,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6]。在性早熟的治疗过程中,单方面干预患儿第二性征发育,忽视患儿心理问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临床多结合心理干预帮助患儿树立正确认知,进而改变其心理状态,促进健康成长[8]。
传统心理干预是由专业和独立的心理咨询师在相对安静和隐匿的环境中进行,能保证咨询者的隐私,但患儿在面对医护人员时仍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不愿说出潜在问题和困扰。叙事护理指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故事进行倾听,分析护理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实践。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有助于其医疗救治和疾病康复。人文关怀背景下的叙事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把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9]。在护理实施期间,医护人员能舍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使患者尽早说出自身问题和困扰,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护理效果[10]。本研究对我院性早熟儿童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人文关怀背景下的叙事护理,结果发现,护理后两组患儿心理健康、儿童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治疗依从率更高(P<0.05),说明人文关怀背景下的叙事护理在治疗性早熟患儿中具有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状态是患儿对认知、思维、抑制、情绪等多个方面的评定,直接影响儿童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性早熟患儿多存在自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人文关怀背景下的叙事护理是以人为本,进行心理疏导的护理模式。前期重视建立护士和患儿之间的良好关系,引导患儿说出内心的想法和顾虑,将问题外化,有助于医护人员进一步疏导患儿负性情绪。本研究选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资料准备,制订针对性计划,保证护理过程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其次,重视环境干预,轻松的氛围能够舒缓患儿紧张情绪,促进其积极参与到后期的护理中。第三,重视问题外化与解构,医护人员以患儿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进行交流,能拉近关系;引导患儿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将问题外化,并解构患儿没有被说出的声音,有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儿心理动态,便于进一步实施针对性干预,帮助患儿增强治疗信心[11]。第四,重视改写,医护人员基于患儿的陈述,筛选积极事件为主线,引导患儿用正向态度看待过往,有利于降低消极情绪带给患儿的影响,帮助患儿重塑自我,减少不良行为。第五,重视见证与鼓励,医护人员鼓励家长参与到干预中,患儿在这种状态下的压抑情感能得到合理表达,父母的见证能促进患儿发生积极改变;将患儿治疗过程视频当做治疗文书,能记录患儿的点滴进步,增强患儿信心,积极配合治疗[12]。故本研究中,观察组心理改善效果更佳,与张鲁敏等[13]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背景下的叙事护理能有效缓解患儿消极心理,纠正其过激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