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移植重建治疗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 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2022-11-29马孝广
马孝广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沣水中心卫生院外科,山东 淄博 255071)
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患病者不及时治疗、反复发作所引发的疾病,主要为距腓后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等,会致使患病者出现踝关节疼痛、肿胀与活动受限等不良症状,损伤机体健康水平,降低患病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做好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来促使预后的改善意义重 大[1-2]。目前,临床主要以非手术方案与手术方案开展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对于非手术方案,最为常见的为石膏固定,虽具有无创的特点,但康复时间较长,且效果不佳[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微创手术于临床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得以提高,其中肌腱移植重建、锚钉固定等较为常用,对于肌腱移植重建是自体移植方式的一种,于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治疗中应用,可获取一定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概率较低[4-5]。本研究主要评定肌腱移植重建方案用于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取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沣水中心卫生院外科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者70例,介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开展随机化方法分组处理,传统石膏固定方法治疗者35例为对照组,肌腱移植重建治疗者35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年龄(43.61±5.98)岁,损伤时间(5.03±1.44)个月,男21例、女14例;对照组年龄(44.02±4.97)岁,损伤时间(4.97±1.25)个月,男20例、女15例。基本资料评定两组差异较小(P>0.05)。
纳入标准;(1)经X线等检查疾病确诊者;(2)可正常沟通交流者;(3)知情同意书签署者。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开放性损伤者;(3)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伤者;(4)踝关节感染者;(5)精神疾病史者;(6)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病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石膏的尺寸,以患病者踝关节外侧中部与其内侧中部,直至足底中部的长度,作为标准,确定石膏尺寸后进行固定,反折石膏卷,在卷内部防治棉垫,并确保石膏卷能与小腿部位、足底等紧贴。外侧石膏卷尺寸应高于内侧,绷带外缠绕,充分对的固定,对踝外翻且略背伸状态维持,进行4周的固定。结束石膏固定后,指导患病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踝关节运动,时间为1周,主要为背伸跖屈踝关节、踝关节抬高、站立与步行等。
试验组:协助患病者保持为仰卧位,开展腰硬联合麻醉,施以常规消毒铺巾,以加压止血带的方法进行止血。肌腱准备中,取适宜部位的半腱肌肌腱,长度为6 cm左右,于跟骨外侧面小结节、距骨颈处、外踝尖部做小切口,进行钝性分离,控制长度为1 cm左右。骨髓腔以2.0 mm克氏针钻开,通过空心钻扩大患病者的骨髓道,1 cm左右,踝关节轻度外翻处理,背伸90°,在患病者的骨孔内将锚钉置入,进行锚钉的牵拉,开展拉抗测试,若存在松动的情况,则进行锚钉尺寸的更换。贴着患病者的骨面将半腱肌肌腱植入,在跟骨外侧面小结节、距骨颈处、外踝尖编织。以患病者的踝关节中立位作为标准,进行半腱肌肌腱编织线的牵拉,于骨隧道植入,将踝关节翻开,测试编织线的具体张力,合格后打结,以此进行半腱肌肌腱编织线的固定。缝合处理足印区韧带残端、半腱肌肌腱编织线以及周围软组织,以此进行半腱肌肌腱编织线的固定。通过踝关节活动开展稳定性的测试,效果确定后进行切口的缝合,相应支具开展外固定,4周后进行固定的拆除。后进行功能训练,训练方法参考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规范评定相关方案干预后两组效果、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即代表踝关节功能越好)、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动距离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性。
效果:治愈为患病者的踝关节无不适感,其疼痛等症状消失,活动正常,距骨倾斜角在50°以下;有效为患病者踝关节不存在不适感,其疼痛等症状较术前缓解,部分活动受限,距骨倾斜角50°~90°;无效为患病者的踝关节不适感并未减轻,或加重,活动受限严重,距骨倾斜角90°以上。治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并发症:深静脉血栓、踝关节强直、感觉丧失。
1.4 数据分析
科学开展SPSS 22.0版本软件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用[n(%)]表示定性资料,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
评定效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7.14%)相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2.2 踝关节功能、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动距离
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均高于术前,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动距离两组低于术前,其试验组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动距离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动距离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动距离对比(±s)
组别 例数踝关节功能(分)距骨倾斜角度(°) 距骨移动距离(mm)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试验组 35 44.52±6.98 92.31±4.08 10.68±0.41 3.62±0.73 7.74±0.73 2.63±0.57对照组 35 45.01±7.22 75.44±5.12 10.72±0.53 5.14±0.82 7.80±0.92 3.78±0.65 t - 0.289 15.245 0.353 8.191 0.302 7.870 P-0.774 0.001 0.725 0.001 0.763 0.001
2.3 并发症
评定并发症显示两组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对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会致使患病者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不存在骨折的表现,如若患病者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则其踝关节扭伤、肿胀、疼痛等症状会反复的出现,以此会导致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形成,加大治疗的难度,因此,做好疾病的有效治疗来减轻病情意义重大[6-7]。
本研究中,评定效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7.14%)相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更高(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均高于术前,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动距离两组低于术前,其试验组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动距离更低(P<0.05);评定并发症显示两组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评定结果显示开展肌腱移植重建方案可较好促使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者效果的提高,更好改善踝关节功能等,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概率。对于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应恢复其踝关节功能至伤前水平,其中石膏固定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可进行踝关节生物结构的固定,对患病者活动限制,以此使得踝关节损伤处更好的复原,起到治疗的效果,但是患病者受伤处软组织具有修复速度缓慢的特点,开展石膏固定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10]。肌腱移植重建方案能对患病者踝关节生物结构重建,使得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恢复,以此改善踝关节功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1-12]。有研究显示,开展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治疗中施以肌腱移植重建方案,需要以自体肌腱进行移植,会受到机体条件的影响,若患病者韧带较为薄弱,则其自身韧带组织难以利用,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13]。因此,开展肌腱移植重建方案中,应充分评估患病者的具体情况,以此保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14]。对于石膏固定治疗,主要是采用石膏卷开展治疗,依据患病者具体腿部结构进行固定模型的制作,在模型中进行软垫的添加,可增加患病者的舒适感,此种治疗方案不存在创伤,但是在治疗中患病者难以进行下肢的运动,因此易出现踝关节强直、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情况,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5]。
综上所述,开展肌腱移植重建方案用于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中,价值相对更高,可促使患病者效果提高与踝关节功能的改善,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概率,意义重大,值得被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