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 对患者预后肢体功能的改善探讨
2022-11-29王献栋
王献栋
(平凉市庄浪县中医院骨科,甘肃 平凉 744600)
四肢骨折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多因外界暴力或机体自身病理因素所致,主要疾病表现为肿胀、畸形、骨摩擦音、疼痛,其中以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为较为严重的一种,存在剧烈疼痛、肢体功能丧失等情况,极易引发身心应激反应,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临床救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以手术方式为主,临床多采取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等术式,而不同术式干预下,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3-4]。为探究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有效、安全救治方式,本次研究分析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对患者预后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于本院诊治的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200例为此次观察对象,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按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00)、研究组(n=100)。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61例、39例;年龄23~62(45.36±3.12)岁;骨折原因为跌落、交通事故、砸伤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35例、54例、11例;骨折部位为股骨、胫腓骨、桡骨、肱骨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31例、16例、25例。研究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62例、38例;年龄22~63(45.85±3.24)岁;骨折原因为跌落、交通事故、砸伤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6例、53例、11例;骨折部位为股骨、胫腓骨、桡骨、肱骨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6例、30例、18例、26例。于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骨折部位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号:2018123004)。
纳入标准:(1)经临床CT、X线胸片、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2)符合手术指征,择期开展手术治疗;(3)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4)关于此次研究内容,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传染性疾病;(2)合并严重感染;(3)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异常;(4)存在明显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认知障碍;(5)病例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钢板内固定治疗。做全麻或腰硬外麻醉处理,结合患者X线检查结果作骨折复位处理,并调整钢板位置,与骨折部位远近两端各放置加压螺钉,以确保骨折复位稳定性,后通过X线C型臂机确保加压螺钉所放置的位置正确,于钢板近端、远端各放置2~4枚单皮质锁定螺钉,后作手术切口缝合、常规引流管置入处理。
研究组开展交锁髓内钉治疗,具体措施为:结合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选取适宜尺寸的交锁髓内钉,结合骨折位置以调整患者体位,选定适宜进针点入路,对骨折部位作扩髓处理,以引导针作探入,要求探入方向与骨折远端髓腔方向一致。若处于关节位置,需维持机体关节处于最大曲张度,并采用牵引器对患者骨折部位作牵拉处理,以进一步辅助患者的骨骼复位。复位完成后,将交锁髓内钉置入,并调整交锁髓内钉所处位置及角度。后采用影像学检查,确定交锁髓内钉置入情况,确定达到有效置入及治疗目的后,作手术切口缝合、常规引流管置入处理。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即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等。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即骨折愈合、骨骼畸形、骨不连等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时肢体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变化,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肢体功能表(FMA)评估,FMA上肢(0~66分)、FMA下肢(0~34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肢体功能越佳;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估,FIM(18~126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分析法(VAS)评估,VAS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时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即白细胞介素(IL)-4、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软件SPSS 21.0处理。计数数据采用 [n(%)]表达,行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s)表达,采取t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更短,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引流量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手术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h)术中引流量(mL)对照组(n=100)17.32±1.54 2.45±0.36 165.36±10.25研究组(n=100)15.01±1.23 1.23±0.21 93.25±8.65 t 11.7205 29.2725 53.7648 P 0.0001 0.0001 0.000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率93.00%更高,骨骼畸形率4.00%、骨不连发生率3.00%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n(%)]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时FMA、FIM、VAS评分
术前,组间对比上肢FMA、下肢FMA、FIM、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上肢FMA、下肢FMA、FIM评分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时FMA、FIM、VAS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时FMA、FIM、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时间 上肢FMA 下肢FMA FIM VAS对照组(n=100) 术前 21.35±3.69 12.36±3.05 18.45±3.65 6.12±1.23术后1周 38.12±3.45 19.21±3.12 42.13±4.01 4.05±1.08研究组(n=100) 术前 21.45±3.58 12.45±3.13 18.62±3.57 6.13±1.34术后1周 49.25±3.69 27.13±3.07 59.21±4.23 2.96±1.17 t术后1周 22.0327 18.0941 29.3036 6.8456 P术后1周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2.4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时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
术前,组间对比IL-4、IL-6、hs-CRP、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 d时,两组患者各血清炎症因子项目值较术前降低,且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时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时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对比(±s)
组别 时间 TNF-α(mg/L) hs-CRP(mg/L) IL-6(ng/L) IL-4(pg/mL)对照组(n=100) 术前 65.12±4.96 112.55±6.23 360.23±17.49 80.21±4.54术后3 d 58.23±4.25 102.27±6.22 285.13±15.75 71.21±4.87研究组(n=100) 术前 65.23±4.87 112.46±5.98 360.48±17.21 80.54±4.25术后3 d 51.24±3.97 85.45±5.91 231.75±15.46 60.13±4.16 t术后3 d 12.0191 19.6037 24.1869 17.2993 P术后3 d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3 讨论
骨折是指因外伤、病理原因所致机体骨头呈完全断裂、部分断裂,四肢骨折是指机体四肢因遭受严重创伤所致骨折情况,于临床较为常见。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为四肢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患者的肢体功能丧失,且伴有严重疼痛,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并引发身心应激反应[5-8]。针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需及时展开有效救治以作骨折复位,促骨折愈合,以防骨不连、肢体僵硬等并发症发生。而临床救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以手术方式为主,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为临床常用术式,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于手术开展情况、术后康复情况以及对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仍需作进一步分析、研究[9-12]。
本文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更短,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引流量更少,骨折愈合率更高,骨骼畸形、骨不连发生率更低,术后1周时上肢FMA、下肢FMA、FIM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而各血清炎症因子更低(P<0.05)。即表明,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于手术救治、预后等方面均更具优势。分析原因可知,钢板内固定治疗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抗弯曲、扭曲能力,但于治愈期极易出现钢板变形,影响骨连接,甚至引发骨畸 形[13-15]。相比之下,交锁髓内钉作为骨科内固定器械的一种,其髓内钉杆表面有减压平面,用于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救治的过程中,将患侧远端、近端作固定处理,以增强患侧稳定性同时,减小对患者的创伤。与此同时,交锁髓内钉治疗通过髓内钉杆减小患者骨骼压力,且交所髓内钉表面有减压面,可进一步固定损伤骨骼,对术后康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6-18]。另一方面,交锁髓内钉治疗可提升髓内钉外径、股内径的匹配度,减少术中出血量,促术后骨愈合。
综上所述,相较于钢板内固定治疗,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开展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的手术状况、治疗效果均更佳,且术后肢体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更具临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