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监测海洋环境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2022-11-29刘超刘建军蒋叔强
◎刘超 刘建军 蒋叔强
海洋孕育了生命、连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展,海洋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切实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石岛湾核电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牢记央企责任使命,在石岛湾核电基地开发过程中担当尽责,严格落实各项海洋环保措施,主动以“广覆盖、高频次”为原则,高标准持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核电方案”。
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
石岛湾核电厂址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经过充分论证的具备开发建设大型核电基地条件的优良滨海厂址,被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保护厂址目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的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落地于此。基地的配套设施海工工程为核电机组提供取排水通道,主要施工内容是在厂址附近海域修建构成取水明渠、排水明渠的防波堤及相关构筑物,并对明渠进行清淤。
在海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百万方量的石料将填至指定海域,海底清淤工程量也达到百万方以上,如此大的工程很有可能会对厂址所在海域的环境带来不确定的影响。石岛湾核电作为项目的建设单位,高度关注海洋环境,制定了严控石料含泥量、优化疏浚工艺、科学安排施工计划等一系列针对性海洋环保措施。为了解和掌握施工过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优化、改进施工环保措施,确保厂址周边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石岛湾核电委托了权威的海洋环境监测单位,高标准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切实保护好环境资源和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海洋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
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前,应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充分识别施工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本工程的施工工艺主要是石料抛填、明渠疏浚,施工期间的主要水质污染物为悬浮物,因此应加强对悬浮物的监测;工程周边养殖区较为密集,因此应对养殖环境比较敏感的pH、溶解氧、营养盐、重金属等水质参数开展监测;施工期间水动力的改变、悬浮泥沙的沉降以及石料抛填等对海底的搅动均会导致海水沉积物的改变,因此应对沉积物、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进行监测。此外,施工期悬浮物扩散对生物资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沉积物的沉降会对部分底栖生物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强对海洋生态的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内容
监测范围。石岛湾核电厂址海工工程施工期海洋环境监测采用定点实地取样监测法,相较于在线设备实时监测法,该方法的监测结果更为准确,当然,相应的工作量和成本也更高。石岛湾核电在施工区域由内向外呈扇形设置了27个站位,用于对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四类环境指标的监测,在施工区域中心南北两侧各4千米范围内的5条断面上设置了24个站位,用于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监测。两类站位中有8个站位的经纬度坐标重合,故监测站位总数量为43个。监测站位总体上以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取水口为中心呈扇形布设,覆盖面积达50平方千米,远远超出工程用海范围及征海范围,部分站位甚至位于厂址外围的养殖区内,确保能够更好地实现监测目的。
监测项目与频次。石岛湾核电海工工程施工期海洋环境监测项目包含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五大类,监测指标覆盖悬浮物、浮游植物、含氧量、铜、铅、镉等共计34项。各指标的监测频次有所不同,但均按照远高于相关国家规范的要求来执行,如对于水质项目的监测,《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1—2007)要求每年两次,《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2年4月)要求施工期大于一年的建设项目至少在施工期内的每个潮汐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进行大、小潮期的监测,实际上石岛湾核电海工工程按照每周一次的超高频次来执行,远高于规范的要求。
海洋环境指标的监测方法。石岛湾核电制定了科学严密的海洋环境监测实施方法,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确保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 17378.3—2007)执行,对于水深小于10米的站位,在海水表层取样;对于水深10~25米的站位,分别在海水表层和底层取样;对于水深25~50米的站位,分别在海水表层、10米、底层取样。
水文气象指标可现场直接测得结果,对于不能现场测得结果的指标,按规定进行样品的储存与运输,及时送至实验室采用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各项指标的监测方法见表1。
表1 海洋环境指标分析方法
每一项指标的分析方法均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以下以海水透明度的测量方法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海水透明度使用《GB 17378.4—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第22章节的透明度盘法进行测量,该方法只在白天开展,观测地点应选在船只背阳光处,观测时避免船只排出污水的影响,具体操作为将透明度盘放入水中,沉至刚看不见的深度,然后慢慢地提到隐约可见时,读取绳索在水面的标记数值(有波浪时应分别读取绳索在波峰和波谷处的标记数值),读到一位小数,重复2~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观测的透明度值。若绳索受海流影响,倾角超过15度,则应进行深度校正。
海洋环境监测结果
石岛湾核电厂址位于山东威海,根据《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在石岛湾核电水质类27个监测站位中,13个站位位于工业与城镇用海区,7个站位位于保留区,7个站位位于农渔业区,各站位应依据所在海洋功能区的环境管理目标要求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并进行评价。不同指标的评价原则如下。
根据大面观测站和连续观测站对水文和水环境化学因子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这些要素的分布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根据监测水域内对水环境化学要素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价营养盐、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程度,评价水质环境的质量等级。
统计分析监测水域内叶绿素a的分布及其随时空和潮汐的变化,并结合营养盐的检测结果,说明监测水域内的富营养化程度。
阐明监测水域内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并对浮游植物总量和种类多样性指数,以及分布随时空、潮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行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性评价。
分析监测海域内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个体密度和种类多样性指数,以及其随时空、潮汐的变化规律,阐明浮游动物的主要种和优势种。
分析监测海域内底栖生物种类组成、数量栖息密度的组成和分布,阐明底栖生物优势种的数量、栖息密度。
分析监测水域内地形地貌状况。
石岛湾核电于工程施工前开展了大、小潮汐期的本底监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开展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等监测,每月形成监测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监测项目检出值、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以及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价。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近两年时间内累计完成取样3600余站位·次,出具监测数据52000余条,监测数据表明,工程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和底质环境正常,水质状况良好,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甚至二类水质区域的监测指标均达到了一类水质要求,总体环境状况良好,各项施工活动在落实环保措施后未造成任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石岛湾核电秉承华能集团“三色文化”,担当央企责任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践行能源革命的同时,主动担当作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思想认识上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对海洋的呵护,落实中国的核安全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石岛湾核电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守护好身边的一草一木、万水千山,实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助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