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加强党史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2-11-29骆江玲甘冀曼

关键词:党史历史课堂

骆江玲,甘冀曼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古语云:“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回顾新中国70 余年和改革开放40 余年发展史,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而当今世界形势变局丛生,要在大变局中持续稳步发展,加强党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稳定剂。 同时,2021 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 开展党史教育正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党把握住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朴实真理, 不断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党史教育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党史教育学习,讲好党的故事,传承好党的优良品质, 需要探索出一条更为合适的路径,以促进高校党史教育的健康长久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基本现状

当前全国各大高校均在开展党史教育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从现阶段高校党史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

(一)党史教育呈现出明显的课程性,但部分专业课程与党史教育衔接生硬

当前各大高校在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纷纷把党史融入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建党百年之际, 党史学习教育进课程内容、 进教学过程、进队伍建设,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出高校党史教育的课程性特点。部分高校倡导“课课皆思政”,将专业教育纳入思政育人体系。 最先得到重视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各大高校加强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力度, 宣传阐释中共百年的奋斗历程, 努力打造学生喜爱的专题系列思政课程。在专业性课程的学习上,高校也各有妙招、不断创新。

虽然不少高校教师在思想认识上重视党史育人工作,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很好地落实,结合学科特点,将党史融入课堂,不仅做好上级的“规定动作”,还主动做好“自选动作”,并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有机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党史教育的精神, 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仍存在部分衔接生硬的问题。 首先,在专业课程中,党史教育的内容尚未形成阶梯, 大多数授课教师将党史作为一种知识分享,党史知识之间相互独立,欠缺授课内容的内部逻辑和内容递进。其次,在党史教育融入课程中时, 部分教师未能合理把握专业知识和党史知识之间的界限,导致学生上课未能分清主次,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设置的时候应避免生硬衔接,更不能本末倒置,以免出现画蛇添足的现象。

(二)党史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具有组织性和多样性,尚未形成制度化

如今各大高校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党史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类型多样,各具风采。 主要以自上而下开展为主, 且大多数活动策划都呈现出较为精细和严谨的特点, 体现出党史教育活动的组织性和有序性。

活动化的特点是短期性, 制度化则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当前众多高校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开展时间都较短,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匮乏。从学科设置上看,中共党史在政治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均有涉及, 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可能造成学科边界模糊趋势。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来看, 只有与党史相关专业的学生对此类活动涉及较多, 其余高校专业课学生只在政治公共课上能够学习部分党史知识, 导致知识的片面性。课外的实践活动则是“蹭热度”,未能将课堂上的知识点巩固和拓展,结果往往是“水过地皮湿”,常态化效果不明显。因此,将高校党史教育发展成为一项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地达到其成效,发挥其价值。

(三)党史教育的受众群体具有全员性,但授课教师整体素质仍需提高

为更好的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以更加青春自信、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高校师生纷纷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参与进来,逐渐形成“全员皆媒介”的状态。 对于高校而言, 全员媒介打破了教师传播、 学生接受的旧思维, 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创作传播内容的新格局,使得党史教育的主体更具有全员性。

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是提升党史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这有助于更好的传授党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当前党史教育融入课堂存在生搬硬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教师自身对党史的了解不够深入,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党史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是学党史出身,尤其是理工科教师,缺乏一定党史素养。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中的灵魂人物,在受“尊师重道”观念影响的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权威,有引导学生的义务。 而当前部分大学课堂的现状是以灌输论为主,教案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难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党史教育效果不佳。

(四)党史教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

高校党史教育活动虽然类型多样, 但对资源的挖掘力度仍然不足, 尤其是本土资源和红色资源。共产党百年历史处处留痕,每个城市都拥有其特殊的阵地资源,开展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应从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 其实当前的红色资源数量丰富,但真正被挖掘并利用的却不多,众多红色遗址存在着参观人数少,管理和维护不当,投入资金不足等情况,难以焕发其应有的色彩,从而引发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除此之外,各类党史教育资源各居一隅,各自为政,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高校的党史教育在挖掘资源和整合资源方面都存在欠缺, 应结合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有特色的学习方式, 而不是将党史教育形式流于平庸。

二、高校党史教育的价值定位

党史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能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给予高校师生丰厚的滋养,有着深刻的价值定位。

(一)教育定位:高校党史教育承担着“育人”的责任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必需牢筑理想信念。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 ”[1]从教育效果的现实性来看,高校党史教育的落实能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 用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心系社会、有血有肉的大学生。

党史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教育效果的发展来看, 党史教育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还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大学生学习、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主阵地。[2]因此,高校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二)思想定位:高校党史教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清醒剂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侵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 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通过歪曲史料、诋毁英雄人物,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以博取人们眼球的方式将历史的真相进行篡改,他们打着“客观评价”的外衣,用偏激和扰乱视听的语言、视频等方式丑化中国革命的发展史和改革开放的进步史, 将不明真相的群众思想带歪, 以一种极为隐蔽的方式侵袭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新时代大学生出生于世纪之交、成长于物质条件较为丰富的新世纪,未曾经历过动荡的革命年代、 体验过物质匮乏的窘境,因而,对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未能全面把握和感同身受。通过学习党史,让大学生克服猎奇和逆反心理,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历史,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

(三)传承定位:高校党史教育是传承“革命薪火”的有效途径

高校党史教育还是传承“革命薪火”的有效途径,让广大青年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百年奋斗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也留下了值得我们薪火相传的中国精神。 这些历史经验科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也为在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供了基本遵循。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让高校学子重温革命的艰难困苦、忆苦思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高校党史教育既承载着传承那段光辉岁月的责任, 也需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

三、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针对当前高校党史教育开展特点和存在问题,结合高校党史教育的价值定位,需要从教育活动开展的“热度先行”、实施过程中“制度导向”,授业教师的“术业兼修”以及学习内容的“四史联动”着手,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探索新时代下高校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热度先行”:激发全员党史教育学习的热情

1.做到“四入”:入眼、入脑、入心、入手

高校党史教育“入眼”即要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在建党百年之际,全国各地学史力行的背景之下,各大高校开始了对党史教育的重视。所谓上行下效,党史教育不仅要得到学校层面的重视,更是要实现全员重视。 上至学校领导层下至普通学生群体,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入脑”即开展此主题教育活动需精心策划。矛盾的特殊性指出天下无两片相同的树叶, 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 高校党史教育活动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活动事实上,都应精准定位。“入心”即用真心对待。 鉴于当前部分高校的党史教育活动有流于表面之嫌,党史“入心”显得尤为重要。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真心实干、务实为民的历史,就是用共产党人的真心换百姓的真心的历史。党史“入心”不仅是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党史教育的一大重要原则。“入手”指的是活动开展要有成效,全员皆着手力行。 一方面,高校党史教育活动要防止“一纸空文”现象,保障党史教育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上同向同行, 专题教育活动及社会实践环节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学中做”与“做中学”相统一, 既能提高党史素质又能弘扬党史学习中的精神品质。

2.把控“四度”:热度、厚度、深度、力度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要有热度, 全体师生都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要舍得时间投入、精力投入,心不旁鹜,潜心学习。学习要有厚度,党史是一座富矿,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是一部教科书,指引着我们未来的路。不能零打碎敲地学,一鳞半爪地学,而要系统全面地学。 理解要有深度,党史学习教育不可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可只满足于讲感人的故事,更应该以小见大,帮助学生认清党的性质,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问题。落实要有力度,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要改造思想,武装头脑,从而最终落实到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上。总之,要带着信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 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二)“制度导向”:实现活动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制度型”意指以制度化方式开展为主体、根据形势需要因时顺势辅以活动化方式的政治活动实践模式, 其更加强调制度的根本性、 长远性意义,强调系统、依法、综合与源头治理。 因此,实现制度化的转变是一件不易之事, 需要自上至下推行。从近年来主题教育活动的推进来看,有着逐渐向制度化转变的趋势, 从十九大以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到如今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党史教育学习都显现出此趋势。

实现制度导向,一是体现在领导制度,高校党委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规划好顶层设计。 总结历史经验,建立一套完备的学习计划和方案,从内容上、对象上、方式上、考核上全面铺开,减少“摸着石头过河”带来的低效率。 二是体现在课程内容制度,各学科教研室要集中备课讨论, 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以形成制度模式。目前多所高校纷纷采取集中备课措施, 如华东交通大学举行“百位博士讲党史”示范教学暨集体备课活动,将工学、理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知识点与党史事件有机融合,联手精心烹制课程思政教育“大餐”和“套餐”。 集中教研模式有利于完善党史教育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宜的融合方式,避免“机械式”衔接。

(三)“术业兼修”:党史教育融入高校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在高校的众多课堂上, 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机械式”衔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育人责任要落到每位教师身上、育人要求需融入每门课程之中, 润物无声、“融盐于水”。 党史融入思政课要求教师“术业兼修”,不仅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还需要对授课技巧、 授课语言以及课堂管控等方面进行创新。

问题意识是一切行动的先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否具有正确的“问题意识”,反映着高校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体现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落实好党史教育就首先要发现问题, 一方面体现在研读党史上要树立问题意识,引发学术性思考。另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问题意识, 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结果上都应该强加思考,以提高党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契合度。

理论知识储备是教师讲好党史的基石。 高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尤其是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熟悉程度和深入了解。与此同时还应不断丰富各类文化知识,利用传统纸质媒介和网络新媒体, 既要返璞归真深入读原著,又要与时俱进了解热门的历史知识、历史影视剧以及历史遗址等, 学会挖掘党史资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

课堂效果是检验教师术业水平的标准。 一是加强实践教学,让理论“活”起来。在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多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党史故事、故事接龙等活动。 增加实教学践还可以从课外活动出发,邀请革命老辈进讲堂、访谈红色人物、重走红色足迹等。二是利用新型载体,让课堂“热”起来。 依托“互联网+党史教学”,助燃党史学习热情,凝聚课堂气氛。 新时代的青年自带网络基因,如:B 站up 主用3D 电子沙盘还原“平型关大捷”等抗日经典战例,该视频即可以运用至课堂教学;可呼吁学生参与“小红书”APP 发起的“初心百年”红色文创大赛;及时推进互联网“云课堂”,拓展党史课堂的辐射范围。三是善用教学法,让课程“实”起来。 运用穿插式教学,将党史资源有机穿插;运用专题式教学,从宏观上厘清党史发展脉络;运用讨论式教学,抛出思考题,以点带面地发散学生思维等。

(四)“同向同行”:整合校内资源,加强四史联动

高校作为一座知识的宝库,潜在资源深厚。一方面,秉承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理念,高校的党史教育应该做到在响应主旋律的同时兼顾“因地制宜”,践行“百年党史处处留痕”,挖掘本土党史资源,用自身的宝贵历史经验来教育莘莘学子,实现纵向同行。同时,教师队伍资源也应优化整合来为党史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历史系教师队伍的引领作用,发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示范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高校党史教育全方位铺开,深入校园各个角落,实现横向同行。

众所周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是孤立的,是一个连贯的整体。 “四史”学习要统筹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突出各自特点,实现多方面联动。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是一种事实性的客观存在。[4]从内容上看,四史可称之为一部“大党史”,党史教育是核心,三史牢牢环绕其周围。党带领人民一步步建立新中国,取得的众多历史成就;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党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四史联动,能够从内容上增强党史教育的宽度,让学生客观对待历史,了解真正的历史。但历史除了还原客观事实之外, 还有着引导人们产生对历史事实价值与意义的判断,这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史联动在拓展宽度的同时, 还要深化党史背后的价值意义。实现从党史故事中深化理论知识,从挫折和教训中总结历史经验, 从过去中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价值。

猜你喜欢

党史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第一次学党史
美在课堂花开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